【花港观鱼】花港观鱼残局破解

从媒体上得知西湖申遗成功,我便再次来到美丽的杭州,走近两湖,走进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景区

西湖之美在于湖,也在于山,“淡妆浓抹总相宜”。

它的丰姿倩影令多少人一见倾心,从而产生无限缱绻之情:“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我对西湖的认识,除了这种情感之外,还觉得花港观鱼景点中那游弋的鱼儿,不知为西湖增添了多少灵动,给人以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的享受。

于是,便对花港观鱼景点多了几分依恋。

自从在杭州求学以来,游览花港观鱼景点的次数早已数不清楚。

虽然花港观鱼只是西湖的一个缩影,但这次西湖申遗成功后,再去花港观鱼游览,感觉就不一样,因为它给人多了一份文化的厚重感,多了一份世界的认同感。

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前接绿柳摇曳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荡漾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宛如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

据记载,花家山麓有一小溪,沿溪多栽花木,常有落英随溪水飘落溪中,注入西湖,故名溪水所注之处为“花港”。

南宋内侍卢允升曾在此建宅卜居,莳花养鱼。

花港观鱼的史称,源出南宋宫廷画师马远所作西湖山水画的画题。

花港观鱼,古时仅有一池、一碑、三亩地。

建国后,几经扩建整修,现已形成了以“花”、“鱼”、“港”为特色、占地面积20余公顷的新型公园。

景区布局分大草坪、红鱼池、牡丹园、丛林、新花港等几个景点

鱼池是全园的主景,放养着数千尾红色鲫鱼和红色鲤鱼,早已成为游人萃集之地。

若是赶上落英缤纷时,还可体会到“花著鱼身鱼嘬花”之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从东大门进入花港观鱼景区,一座古色古香碑亭便扑入眼帘:碑亭前有一方古鱼池

走近一看,碑亭中的碑两面均写有“花港观鱼”景名。

据介绍,这个碑亭是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初建的,到了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又进行重建,“花港观鱼”四个字是清代康熙皇帝南巡至杭州时,亲笔手写的。

在碑前仔细一看,那个繁体的“鱼”字底部的四点却少了一点。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康熙信奉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

他十分崇尚“好生之德”。

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

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

“佛爷”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再来看碑的背面,上有乾隆皇帝书写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舂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

”此碑的碑阳和碑阴,分别由祖孙两代皇帝题写,实为罕见。

离开碑亭,沿着石板小径,便来到曲桥上,这里为观鱼的绝佳处。

你看,游人在此收住了脚步,纷纷把目光投向红鱼池,那澄碧的池水中一群又一群红色的鱼儿,或相互追逐,或嬉水游泳,或摇头摆尾,或竞相争食,好不热闹!最有趣的,莫过于往鱼池中投入食饵时,群鱼就会从四面八方纷至沓来,争抢食饵,纷纷跃起,染红了一大片池水,蔚为壮观。

此时,在这里纵情鱼趣,顿觉人知鱼之乐,鱼知人之情,人鱼相悦,其乐融融,真可谓是一幅鱼乐人欢画卷。

面对此情此景,不禁想起谢觉哉《咏花港》诗:“鱼国群鳞乐有余,观鱼才觉我非鱼。

虞诈两忘欣共处,鱼尤如此况人乎。

”   步出花港观鱼公园,正时夕阳西下之时,回眸夕阳下的红鱼池波光粼粼,鱼欢人乐,越发美丽。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