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囧事

李贵平。

那天上班接到妻子电话,说我们居住的小区有人被确诊感染了新冠肺炎,社区要求单元住户在家隔离观察。妻子调侃道:“你天天脚长翅膀总想在外头飞,这次总得老实在家待着?”。

我说我没有吉普赛女郎可以满世界跑的本事,还是搁家里头踏实。傍晚回来,看到片警在单元门前拉上隔离条,“两周后去买个彩票吧,中五百万”。他们风趣的话语,在春寒中投注一股暖意。

没想到,咱们这其貌不扬的老小区,如同中头彩成了网红。最先如临大敌的是邻近一小区,他们在门口贴出紧急通告:华小区“出现三列确诊病例,小区单元已封闭,全部人员隔离观察……请做好消杀工作”。后面一串串感叹号,经自媒体倒腾,又变成一串串炸弹。三列?全部隔离?咳嗽大合唱节奏啊?社区管理方找到这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者说:温柔点好不好,人家小区确诊的是一例,不是三“列”;隔离的是第四单元,不是所有单元;是消毒,而不是“消杀”。

小区大事,在寒夜无声发热,短短几小时里,我就接到全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连美国、日本都有朋友来电问询。漂洋过海的声音被高天海风吹乱了调儿:“华小区处在美女扎堆的闹市太古里附近哦。”“几百人被打包扔乡下关起啦。”“附近菜市场和学校陷入恐慌”……。

无数写诗的手在兴奋摸索,改行当段子手。各种传言漫漶在冷清街巷。不时有人循着门牌跑来看热闹。华小区的朱女士说,有个小伙子掏出手机,边拍摄大门边拍打脑门:“咦,咋有人进出喃?”她遂没好气地乜他一眼:欢迎围观交流,进来嘛。小伙子跑得比松鼠还快,车尾小货箱如同大尾巴一翘一翘的。

平时我的手机冷冷清清,蜗居在家后,每天要接一二十个电话。大多是亲友同事问询关心。我则“滚动播出”事情来龙去脉:单元一大爷,半月前去医院给他做骨科手术的女儿送饭,被感染后入院治疗。大爷的家人也被转移隔离观察,幸好前两天均确认无恙。我说自己和那家人素无往来,事发时又和家人错开出行,身体更无半点不适。

别人听来,倒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滑稽感。

海浪扑岸般涌出这么多问候,我有点飘飘然。用这几天排挞而来的口水诗熏陶自己:加油,鼓劲,重振旗鼓……。

但一些二杆子朋友的热乎劲儿,则让我有种大冷天被人揭开被子的凄寒感。

那天,朋友老汤慷慨打来五个电话——平时他一年到头不舍得聊上半句——先问我是不是住华小区,是不是“糟了”;他把那张外小区的通告用微信发我,又传来全市确诊病例人员分布图。他大过嘴瘾,只差让我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贵哥,听老汤说你摊上大事?想想,那晚聚会咱俩碰杯没?还有,搞点猛料给我。”这是另一朋友老郭,单刀直入地挑我“发言”。不禁让我想起陈佩斯那句台词:朱时茂朱时茂,你这浓眉大眼的家伙居然也叛变了,啪——(开枪)。我说你把我在朋友圈毙了吧,我经常给你点赞,是不是你也糟了?我晓得这位“蝙蝠侠”老郭玩自媒体上天入地,无孔不入,他深夜“搅拌”出的十万加让自己收入不菲。我不想成为他啄子下的网红青蛙。

我把手机调成了静音,想让自己安静一阵儿。蜗居在家,我和妻子每天按时测量体温并如实报告物业。想想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给那么多人、那么多家庭带来伤害,对全国民众和全社会造成那么大影响,我这十多天不出门又算啥?

我平時是个仰望云中漫步的驴友,眼下乐得在书本、音像里行走天下。我读艾萨克·巴什维斯·辛格,看肖申克救赎,也紧盯主流媒体的防疫动态播报。实在心烦,就去阳台上吸烟发呆。楼下大街空荡如球场,有稀疏的行人或车辆走过才像一条路。白口罩挡住了过往姑娘们的红嘴唇,我知道真正的春天来了,她们会开怀放歌,笑靥如花。社区人员拿着图表走来走去,将防疫重任死盯到户,既当守门员又当代购员。

虽立春已过多日,料峭的风将银杏、小叶榕、木紫薇、三角梅、梧桐树吹得枝丫瑟缩。远处锦江之畔,高高的电视塔迎风而立,直指苍穹,塔身壮硕,塔巅尖利,我想它怎么不变成一把巨剑,将纷乱的病毒斩落下马呢?快了,我相信。

陈福民荐自《解放日报》2020年2月15日。

相关热词搜索: 隔离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