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来自法国的危险游戏_悬疑剧《危险游戏》

在快餐化时代,纯粹的谈情说爱有时也成为一件奢侈的事情,写邮件不如打电话,打电话不如直接见面约会,“糖衣炮弹”终究敌不过“六克拉钻戒”,而情书一般只会出现在校园的青涩梦中。

合适“闪婚”,不合适就“短婚”,传统道德只是自我束缚的镣铐,新一代人总是更愿意跟着心走,试图活得自我而洒脱。

那么,在十八世纪法国的上流社会,贵族们又是怎样对待爱情的呢?上海现代人剧社的新剧《情书》向我们展现了那时的场景。

情书》根据法国《危险的私情》(即危险关系)改编,该小说曾改编拍摄成电影,也被欧洲二十多家剧团搬上舞台,成为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此次上海现代人剧社的《情书》模糊了年代和国界,观众看到的是一场爱情游戏,其中充满了对异性的追逐、诱惑。

拥有丰厚的年金,世袭的爵位、城堡或庄园,贵族们的生活悠闲而又优渥,他们可以慵懒地、慷慨地打发时间,而追逐爱情成为他们最刺激的游戏

为了一个所爱的女人,风流倜傥的浪子甘当猎手去诱惑另一个年轻貌美又单纯的有妇之夫,他运用了各种征服与赢得爱情技巧,其中热情洋溢的情书成为最有力的武器。

可是在异性们彼此的追逐中,猎与被猎已经脱离了原先所设定的游戏轨迹,这正如剧中浪子在俘获单纯少妇后又抛弃她时所找的借口:在掌控之外。

人与爱情的关系,有时就如同人与自然的关系,蔑视爱情有时也将遭到爱情的责罚。

最终,《情书》的三个主人公都没有拥有爱情,这也源于三人对待爱情过于感性或过于理性的态度。

单纯少妇原本坚守道德的约束,她尽可能用理智抵抗着爱情猎手一次次强有力的进攻,可是情书上的甜言蜜语所描述的美妙爱情让她陶醉了,迷失了,在一步步地退让和妥协中,她的道德阵地最终沦陷,失去自我的她愿为爱情付出一切,但这并不能挽回被爱情猎手抛弃的命运。

她太善良,把由技巧阴谋调配成的毒汁,当成了爱情的美酒。

当然,在这场猎艳游戏中输得最惨的不是她。

爱情猎手,把爱情当作一场消遣,爱情成为他虚荣心和征服力的证明,可是在与单纯少妇一场实力悬殊的对战中,他在俘获对方的同时也被对方束缚了。

有人评论,这告诫人们,技巧,只有在真情面前才显得苍白无力。

但我更愿意将猎手的自杀当作是对所有掌控之外的失败的最后一次反击,而不单纯道德上的忏悔。

同时,猎手所为之效力的女人因为过于世故、过于算计,也没有得到爱情

在这场激情的游戏中,他们互为猎人又互为猎物,每个人都无法真正享受到爱情

情人节期间,上海大剧院――小剧场《情书》的上演,对于众多观看的情侣而言,无疑是一场不一般的激荡体验,多维度地观察剧中人的同时也会引发不少关于爱情的反思,这不分时代、国度与阶层。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