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西药联用机制及实例的浅见

【关键词】 中西药联。

四百多年前,随着西方医药的传入,中西医结合派在我国逐渐兴起。中医与西医在临床实践中开始并逐渐互相沟通。张锡纯是较早将中西药融为一方,并提出中西药联用理论的人。将中西药联用,可以相互取长补短,标本兼治。

1 中西药联用机制中西药联用的作用机制虽然讨论较多,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1 降低机体对中西药吸收 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形成难溶物,降低机体对中西药吸收,累及药效。这是因为药物吸收与溶解度关系密切,生成难溶物,会降低机体对中西药吸收影响各自的原有药效。如鞣质与金属离子的中药联用生成难溶物,导致药效降低

1.2 改变单用中药西药的酸碱环境 有中西药联用后,可导致酸碱中和,改变单用中药西药的酸碱环境。现代药理学告诉我们,一些西药的溶解和吸收均需一定的pH值。若将其与中药联用,势必会发生中和反应,失去其原有的理化属性,导致pH值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机体对这种西药吸收降低和增强原有的功效,导致减效或失效、增效或增毒。同时也降低了所用中药的疗效。如含大量有机酸的中药,若与碱性西药碳酸氢钠、氢氧化铝同服,发生酸碱中和,导致碱性西药失效,中药疗效降低

1.3 影响药物代谢 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改变酶的活性,影响药物代谢。这是因为药酶是催化药物代谢的重要酶系,其活性直接影响药物代谢,若联用的某一药物能促进或抑制酶的活性,就会影响另一药物代谢水平,改变药物的疗效,甚或引发中毒。如中药药酒中含有乙醇,而乙醇能增强肝脏药酶活性,若将中药药酒与苯妥英钠、安定等同用,其所含乙醇可促进后者在体内的分解代谢,使其血药浓度降低,造成减效。

1.4 影响药物的排泄 有些中西药联用后,可影响药物的排泄。这是因为药物代谢的主要途径是肾,而尿液的pH值是影响药物代谢的一个重要因素,如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解离多、代谢快;而在酸性尿液中却解离少、排泄慢。如此,势必影响药效。如乌梅及其制剂,口服后能使尿液酸化,降低其pH值;易被肠道吸收的磺胺,因其成分主要从尿液中排出,故常用于泌尿系感染类疾患的治疗,但当尿液的pH较低时,可析出结晶。若将二者联用,可因尿液的酸化、pH值的降低,从而导致结晶的析出,不但降低疗效,还会引发肾损害。

1.5 导致药源性疾病 有些中西药联用,可生成新的有毒物质,特别是某些矿物类中药更是如此。如将中药朱砂或含有朱砂的安神镇惊类中成药与治神经衰弱的溴化物类西药同用,即可产生有剧毒的溴化汞,对人体造成伤害。

1.6 降低药效 有些中西药联用,可产生拮抗,降低药效。此种配伍屡见不鲜,多为不熟悉中西药的化学成分及其作用机制所致。如中药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升高血糖;西药降糖灵则具有降糖作用。若将二者联用,即可减弱降糖灵的降糖效果。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