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和CD44v6表达及DNA倍体分析

作者:马春梅 蒋敏 李敏 刘伟 朱艳芳 陈永林。

【摘要】   目的: 探讨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herin(Ecad)和CD44v6的表达及DNA倍体,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组织化学Feulgen染色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103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及DNA倍体. 结果: 浸润性乳腺癌Ecad阳性表达率为35.0%(36/103),Ecad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组织浸润程度、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 CD44v6阳性表达率为76.7%(78/103),其表达与组织学分级、组织浸润程度、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转移、复发、远处转移密切相关(P<0.05). Ecad阴性和CD44v6阳性表达浸润性乳腺癌多为异倍体癌;Ecad阳性和CD44v6阴性表达的多为2倍体癌(P<0.05). 结论: Ecad的低表达与CD44v6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乳腺癌的侵袭与转移;DNA异倍体可作为对乳腺癌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关键词】 乳腺肿瘤 E钙粘着糖蛋白 CD44v6 免疫组织化学 异倍体。

0引言。

浸润和远处转移是导致乳腺癌临床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 因此,阐明乳腺癌浸润转移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对肿瘤发展分子机制的深入研究,发现黏附分子Ecadherin(Ecad)和CD44v6蛋白的表达肿瘤浸润转移密切相关[1]. 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细胞无限制的生长,细胞DNA含量及分布的异常是其生长的物质基础. 所以细胞DNA含量的测定对判断肿瘤性质、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 我们通过观察Ecad和CD44v6在浸润性乳腺癌表达,以探讨二者与乳腺癌各病理、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及与DNA倍体的相关性,为判断乳腺癌进展及预后提供参考指标.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病理科手术切除女性乳腺癌标本103例,年龄23~76(平均48.2)岁. 依据WHO标准进行组织学分型:浸润性导管癌72例,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11例,浸润性小叶癌7例,髓样癌13例. 56例有随访记录,其中年龄≤50岁21例,>50岁35例;肿瘤直径≤3cm者12例,>3cm者44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11例,1~3个转移患者16例,>3个转移者29例;局部复发14例,远处转移20例. SP试剂盒、鼠抗人Ecad和CD44v6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公司.

1.2方法。

1.2.1 Ecad和CD44v6表达标本经40 g/L甲醛固定,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4 μm薄切片,分别作HE、免疫组化染色及Feulgen DNA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SP法,操作步骤按说明书进行. 以已知阳性切片阳性对照,阴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 按照BloomRichardson标准进行组织学分级;组织浸润程度按肿瘤边界清楚度进行分级;无腋窝淋巴结转移为(—)组,1~3个腋窝淋巴结转移为(+)组,>3个为()组;CD44v6以细胞质/膜出现棕色颗粒为阳性细胞,Ecad计细胞膜棕染为阳性细胞,根据阳性细胞百分率和染色深浅度的乘积分级:阴性(—)、阳性(+)、强阳性().

1.2.2DNA倍体分析DNA倍体分析采用Feulgen染色,依据欧洲分析病理学会(ESACP)1995年提出的标准化方案改进,石蜡切片脱蜡、梯度乙醇入水后用1 mol/L盐酸水溶液于60℃处理8 min,后入Schiff液在室温下暗处反应45 min,亚硫酸水溶液洗涤1 min×3次,流水冲洗,常规脱水封片. 采用Video Pro32图像分析系统对Feulgen染色切片的癌细胞进行DNA含量检测,每例检测100个癌细胞核积分吸光度(IA)值. 同时,检测同一切片30个淋巴细胞的IA,以淋巴细胞的平均(P50)IA值作为二倍体(2C)的对照值. 2C(二倍体)<1.25×P50,3~4C≥(1.25~2.25)×P50,5C≥(2.25~2.75)×P50. >5C的细胞作为异倍体细胞. DNA含量用DNA指数(DI)表示,DI=肿瘤细胞核IA均值/淋巴细胞核IA均值. 二倍体DI=0.90~1.10,大于或小于此值为异倍体. DI值不在0.90~1.10范围,并且有>5C的细胞,作为判定异倍体的标准.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组间均数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