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与六万】 澳门一万赢到100万

半个多世纪前,重庆有两个党报:一个是共产党的《新华日报》,一个是国民党的《中央日报》。

我曾在《读书》2003年第五期发过一篇谈《新华日报》的文章,文中说当时执政的国民党中央日报》占尽便利,但发行量仅一万多份,而在野的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发行量最高时竞达六万份

一万六万两个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那时国民党是如何管理党报的,我未作过专门研究,但从以往的阅读印象里也可感知一个大概。

国民党口口声声“党国的利益”、“总理遗训”和“三民主义”,很是中听。

实际上呢?恐怕不是这样。

它怕丢权柄,怕在野,对于言论之类,慎之又慎,哪些报道哪些不能报道哪些暂缓报道哪些严禁报道……诸如此类,条条框框,我想应该是有的。

正因为如此,《中央日报》的活力被完全扼杀了,登出来的要么是假话废话,要么是党话官话。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一套,这样的报纸当然没人看。

共产党的《新华日报》,却是竭尽全力“倾听人民大众的心声”,理直气壮地“为老百姓说话”,所以老百姓都喜欢它。

一万六万还值得多说几句。

那时国民党政府奉行的是“党国一家”,“国产即党产”。

我想,发行这一万份,恐怕大都是国费订阅的。

要说这一万份的阅读率,还真不好说。

新华日报》没有“天时地利”,惟有“人和”,惟有靠说真话吸引读者。

国民党的贪官污吏,土豪恶霸和乡保长的为所欲为,国际国内的问题,中国的现实危机在哪里,等等,它都不回避。

所以当时聚集在重庆的各界精英,甚至相当一批国民党政府官员,都在偷偷地看《新华日报》。

新华日报》这六万份,都是靠读者自愿购买的,其阅读率自然不可与《中央日报》同日而语。

我曾在一本书里看到,共产党只用三年时间就把国民党赶到台湾岛上去了,这是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没有想到的。

其实,这个结果是偶然也是必然。

一万六万还给人启示:再怎么说自己如何如何,都是空的,因为老百姓只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

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