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失败教训_中国股市的百年教训

早在一百多年前中国就已建立了自己的资本市场,但我们并未在屡次的股市危机中收获应有的智慧   时至今日,证券市场在中国经济中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种种挑战。

在很多股民看来,证券市场是改革开放后的产物,我们对于证券市场的认识还处在童年期,而实际的情况是这样吗?      中国的三次金融危机      股票市场最初的起源是由于欧洲在17、18世纪的时候到处连年征战,各国都打得民穷财尽。

怎么办?一些国家就开始发行战争债券,发行了以后还不起就开始打白条

白条还是还不起,就发明了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英文怎么讲?Stock,原来的意义叫做白条白条市场。

我们翻译成股票,实际上就是欠债不还打的白条

股票市场白条赋予了新概念:这些白条很有价值的。

价值在哪里?那就是白条带来的未来的现金流。

由此产生了第一次股票市场的危机。

英国政府为向南美洲进行。

贸易扩张而成立了南海公司,并把南海公司的股票卖给公众。

他们说,南海公司从其他国家掠夺来的钱就是未来的宝藏,他们拿这句话骗第一批人,第一批傻瓜被骗了,再骗第二批傻瓜。

第二批傻瓜又被骗了,价格拉得更高了,再骗第三批傻瓜。

骗到最后一批,股市崩盘了。

所以后来拟定了泡沫法案

到了1720年出台的泡沫法案,禁止这些公司――当时叫股份有限公司――运营达100年之久。

甚至禁止银行这个字眼,法国禁止银行这个字眼达到150年之久,因为很多人向银行借钱炒股造成了泡沫

因此1720年泡沫法案基本上禁止了股份有限公司,禁止了银行。

南海泡沫与法国的密西西比泡沫事件、美国1929年金融危机一起,被认为是历史上最为惨痛的三次股市崩盘

1840年,随着西方坚船利炮打开国门,清帝国被迫对外开埠通商,股份公司以及股票交易就这样踏上了东方的土地。

随后的洋务运动,更是推动了股份制证券公司的发展。

随着股份制潮流涌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武汉先后掀起了设立交易所的热潮。

到1921年最高潮时,中国交易所数接近200家,竟然位于全球第一。

1872年9月2日中国出现了第一次金融危机。

当时上海《申报》有个评论,说买股票的人,不管这个公司是做什么的,只要股票上市就去买,不问他的经营好坏,也不问赚钱没有,就一头热去买。

你是否觉得1872年《申报》这句话和我们现在的评论是一样的?我们的悲剧就在这里,我们缺乏英国、法国的泡沫法案,也缺乏美国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我们到现在仍然重蹈当时的悲剧。

第二次金融危机是20世纪初期,由于汽车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轮胎。

轮胎是橡胶做的,所以英国兰格制公司在上海开始利用橡胶这个概念发行、炒作股票。

兰格制公司1909年4月4日,股价是780两,一个多月涨到了1160两,一年之后,涨到了1475两。

也就是说一年翻两番,除了中国的钱庄之外,汇丰银行也加入到这场炒作里面。

到最后,1910年7月,价格太高了,全世界使用橡胶的国家开始压价,中国这种以橡胶概念为主的股票市场,就在1910年7月全面崩溃。

第三次危机发生在民国时期。

1918年,北京成立了第一家股票交易所

第二年,在上海成立了交易所

到了1921年,全中国交易所达到了140家。

交易的东西除了股票之外,还包括布、麻、煤油、火柴、木柴、麻袋、烟、酒、沙土、水泥,什么都交易,市场一片兴旺。

到了1921年,钱庄看不下去了,他们通过银行贷了大笔款项出去,什么实业都不做了,都去炒股了。

到了1921年不晓得他们哪一根筋不对了,开始收回贷款,造成第三次的中国金融危机。

可以看到,中国金融危机的问题和欧洲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也就是利用股份有限公司随意炒作,银行参股,然后火上添油。

乱世智者梁启超      1922年,疯狂的交易所热潮终于降下帷幕。

随着门庭若市迅速变为门可罗雀,无法维系的交易所纷纷破产,最终存活下来的交易所只剩下6家,信托公司也只剩下2家。

崩盘风潮使得倾家荡产的人不计其数,受此牵连,商肆纷纷倒闭,经理职员辞职,自杀者也为数多多,中国进入了证券交易的冰河期。

然而,在惨痛的现实面前,中国当时已经有睿智的思想家提出了世界级的解决方案。

他就是梁启超。

他是当时最伟大的经济学家。

他说:“华人不善效颦,徒慕公司之名,不考公司之实。

我们只仰慕着公司的名字就开始炒股,而不考察公司的实际基本面。

同时,他认为当时的中国股市缺乏“信”,即缺乏信托责任。

梁启超还指出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问题在哪里。

宣统二年,就是在中国股票市场第二次崩溃的时候,1910年,他写了一篇谈股份有限公司的文章。

他说,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在强有力的法制国家才能生存,法制化的建设,用严刑让你不敢不有信托责任。

第二,他认为股份有限公司必须有责任心强的国民才能够成功,也就是说,必须有信托责任,而中国人则不知有对于公众的责任。

我们假设在宣统二年,当梁启超把这两件事讲出来之后,当时大清王朝的执政者能够有这种睿智,接受到他的想法,我们也可能拟定一个法案,它的灵魂和美国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精神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股票市场跟欧美是一样的,都曾因为股份有限公司跟银行勾结,造成股市崩盘,都是一样的。

但是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呢?一个睿智的伟人告诉我们,你缺乏信托责任,缺乏良心,那就必须有法制化的建设让你不敢不有信托责任,这才是股票市场能够替中小股民创造财富的条件,这就是美国股票市场为什么是全世界最伟大的市场的原因。

选自《新世纪周刊》。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