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特殊性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它的内涵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农业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包括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

毕业论文网      一、农业现代化的内涵      (一)农业现代化具有历史继承性。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一个国家、地区要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必须分析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历史沿革状况,特别是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只有这样才能做出符合实际而又便于操作的决策。

(二)农业现代化具有区域性。

西方发达国家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十分成功,但他们有自己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生态自然条件。

对于我们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要寻求和我们国家情况相似的地方,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有特色地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农业生产力的现代化

生产力是农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农业现代化首先是生产力的现代化,主要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技术、生产管理以及劳动者的现代化

农业生产工具的现代化,主要是农业机械化,指在农业生产中普遍使用机械和电力,替代人力和畜力、简单手工工具。

农业机械化能大幅度节省人力物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产出,是农业现代化的首要标志。

生产技术现代化主要是指科学技术的运用,把科学研究成果具体运用到农业生产中,是科学研究的根本目的。

技术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推动力量。

生产管理现代化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要强调科学管理,要有组织地生产,要把农民组织起来,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计划,按照市场的要求,生产适合市场需要的农产品提高生产的质量。

农业劳动者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农业现代化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思想观念和科学技术知识现代化,现代农业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能接受和应用现代技术知识,要有市场意识和现代管理才能,能熟练操作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

(四)农业生产关系的现代化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现代化的进程。

农业生产关系现代化包括农业生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的现代化

农业生产要面向市场,提高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增加农产品的产量和商品率。

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应实现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实现农业生产者之间既分工合作又相互竞争的关系,这是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

农业利益分配要市场化、公平化,在具体的操作中要注重效率,兼顾公平,将农民的劳动与所得利益相结合,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农产品交换实现市场化、现代化

主要是农产品交换方式市场化,建立适应农产品流通的市场机制,建立商品流通、交换、销售网络,创新销售方式,拓展销售渠道;建立自主经营的农业合作组织,提供技术服务、销售服务、信用服务等社会化服务。

农民消费现代化主要是促进农民消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合理,消费方式先进,消费内容健康等,从而使农民实现消费现代化

二、我国农业现代化特殊性      我国由于特殊的国情和历史特点,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上的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解放农村生产力。

长期以来,农业为工业的发展积累资金,提供原材料,致使农业和工业发展失衡,在广大农村地区,仍然采用以手工工具、手工劳动为基础的传统生产方式,主要农产品的商品率很低,农业比较利益很低,农业剩余劳动力有增无减。

(二)政治上的二元结构决定了我国农业现代化要解决农民的国民待遇问题。

由于我国地域广大,农民占总人口的60%以上,这么多的人口分散在广大农村,并与小块土地捆绑在一起,农民没有自发组织起来,实现村民自治,也没有任何一个组织专门代表农民的利益。

这样,农民几乎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加之户籍制度的限制,农村与城市的发展差距拉大,农民没有享受应有的国民待遇。

(三)城乡之间在科技、教育、福利、文化等方面的二元结构加剧了农村的缓慢发展。

城市居民能享受良好的教育,以及退休、生病以后有可靠的社会保障,农民只有靠子女养活,几乎没有什么社会保障。

农村的教育形式上是国家财政拨款扶持,然而,这只是一种没有保障的虚套,农村的义务教育几乎全部由农民自己承担,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在基础设施上,农村的电力、道路、天然气等都需要农民自己集资建设,没有得到国家应有的补贴。

这都导致了农村发展基础薄弱,落后就是直接结果。

(四)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减少是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料和对象,土地的减少从根本上制约了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对粮食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这更加重了农业生产的负担;另一方面土地资源的破坏致使有限的土地资源不堪重负,必然导致乱垦乱开,破坏农村生态,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拖了农业现代化的后腿。

(五)传统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是农业现代化的障碍。

分散的小生产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之间的矛盾阻碍着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家庭联产承包制发挥了应有的积极作用,但它带来了农业生产小型化、分散化的负面影响。

由于生产规模小,经济力量薄弱,无力抵御市场风险,也对市场变化反应迟钝。

同时,由于农民家庭很少有足够的经济力量来更新生产工具,学习新的科技知识,阻碍了大型生产工具和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使用,降低   了农产品的科技含量。

三、我国农业现代化途径选择      (一)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前提下,带领农民走合作化道路。

实践证明,家庭联产承包制具有自身的优点,适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它的优点。

同时,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要走合作化的路子,通过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协调生产,节省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共同应对市场风险。

合作化有利于农民引进先进技术,购买大型生产工具,进行规模经营,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二)必须以科技进步为农业现代化的动力。

农业现代化就是农业科技化。

只有靠科技进步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才能实现“高产、优质、高效”,“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农业现代化进程就是农业科技的创新和推广应用的过程。

(三)实行多元统筹,加大组织领导和政策扶持力度。

农业生产中,要注重组织领导的作用,通过党政干部或合作组织的领导,按照市场的要求有计划地进行生产提高农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

同时,通过组织,可以减少资源浪费,节约劳动力,提高生产效率。

总之,农业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

我国的特殊情况决定了我们要走自己的现代化之路,把国外的经验和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良性发展。

■。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