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疯狂】 最后的疯狂2017

经历了将近两个月的相对沉寂之后,今夏欧洲转会市场在关闭最后一天突然出现了“井喷”。

9月2日,先是罗比尼奥前往曼城,后是贝尔巴托夫正式加盟曼联,这两笔交易都超过了英超联赛的原转会费纪录。

在世界足坛历史转会排行榜上,两人的身价分别排在第五位和第八位,尤其罗比尼奥以勇夺今夏“标王”的身份前往曼城队,而非此前一直苦追他的切尔西,更为今夏转会最后疯狂增加了戏剧色彩。

早有历史传统      在2002年之前,转会市场上很少出现重量级交易集中在最后关头完成的现象。

原因是当时各国联赛对于转会截止时间的规定比较宽松。

英超为例,原来的转会期为从赛季结束一直到第二年的3月底,俱乐部有将近十个月的时间可以引进球员,自然没必要将那么多交易集中在同一时段。

2001年国际足联推出的全新转会制度打破了球市的平静,新的制度规定:每年的7月1日~8月31日以及1月1日~1月31日之间为转会窗口开放期,欧洲俱乐部相互之间的转会必须在上述时间内完成(今年8月31日是星期日,所以转会窗口推迟一天关闭)。

随着这项制度从2002/2003赛季开始正式实施,人们在2002年夏天第一次领略到了转会市场上的最后疯狂

当年的“最后一天”,先是尤文图斯在穆图和迪瓦约两大候选目标之间选择了后者,以2100万欧元从帕尔马将其引进

而帕尔马在拿到现金之后,随即用600万欧元从维罗纳购入了穆图。

这样两笔具有连锁反应性质的交易,只是揭开了一系列疯狂举动的序幕。

几个小时之后,AC米兰宣布以3000万欧元的价格从拉齐奥引进意大利国脚内斯塔。

就在人们还来不及对此感到震惊时,米兰城又传出了更为轰动的新闻,国际米兰同意以4500万欧元的价格,将刚刚获得韩日世界杯金靴的罗纳尔多出售到皇马。

正当“外星人”搭乘前往马德里的航班之际,国际米兰又在转会市场上实施大手笔,以2600万欧元加上科拉迪的代价,从拉齐奥引进了前意甲最佳射手克雷斯波。

凡是那段时间关注国际足坛的球迷,相信都不会忘记重磅转会新闻接踵而至所带来的震憾和兴奋。

2002年夏天的疯狂,在一定程度上与各家俱乐部不熟悉转会新规有关。

在那之后,虽然也出现过不少在转会窗口关闭前完成的重量级交易,但其轰动性普遍不及2002年。

尤其在去年夏天的转会市场上,最后一天稍微引人注目的交易,居然只是雅库布以1125万英镑身价加盟埃弗顿。

今夏行情井喷      今年夏天的转会市场上,一度呈现出不温不火的局面。

市场上虽然出现过一些天价转会的传闻,比如皇马斥资9000万欧元求购C・罗纳尔多和切尔西为卡卡支付一亿欧元等,但这些消息最终都没能变成现实。

包括在欧洲杯后曾经成为众豪门抢购目标的阿尔沙文,也选择了继续留守圣彼得堡泽尼特。

在距离转会窗口关闭还剩下十天的时候,最具轰动性的一笔转会是小罗由巴塞罗那转投AC米兰,但这笔交易的金额也不过是1850万欧元

就在看似平淡的氛围中,结果还是AC米兰出手打破了僵局。

8月26日,AC米兰正式宣布从切尔西租借舍甫琴科,这位前欧洲金球奖得主的回归,很快就在转会市场上引起了连锁反应。

作为AC米兰的同城死敌,国际米兰在红黑军团接连引进小罗和舍瓦后,迅速加大了引援力度,结果在最后一刻以2460万欧元(1860万欧元+贝利)的价格引进了葡萄牙边锋夸雷斯马,表现出与死对头进行“军备竞争”的气势。

另一方面,放走了舍甫琴科的切尔西,随即将引援目标瞄准了皇马的巴西中场罗比尼奥

直到8月30日,市场上仍然传出罗比尼奥将以3500万欧元身价加盟斯坦福桥的说法,切尔西甚至已经公开出售印有他名字的新球衣。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就在转会窗口关闭的前一天,英超的曼城俱乐部突然易主,泰国前总理他信将手中的俱乐部股份出售给阿联酋的阿布扎比发展投资集团。

这家拥有雄厚资金实力的财团在入主曼城之后,立即抓住窗口关闭最后几个小时的机会,迅速向皇马提交了一份4200万欧元的报价,从而以“横刀夺爱”的方式击败切尔西引进罗比尼奥

对于以往习惯依靠资金优势压倒竞争对手的切尔西来说,这也是自阿布拉莫维奇入主斯坦福桥以来,在转会市场上所遭受的最大挫折。

阿布扎比集团当时的目标不止一个罗比尼奥,他们还曾向贝尔巴托夫伸出橄榄枝。

好在曼联提高了警惕,在同城死敌还来不及抬高报价的情况下,抢先以超过3000万英镑的价格引进了保加利亚射手。

疯狂事出有因      转会窗口关闭前的交易气氛为什么如此疯狂?应该说,这是一个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的结果。

首先,对于动辄高达数千万欧元转会交易来说,买卖双方往往会展开一场旷日持久的心理战。

卖方在媒体面前会反复强调球员是“非卖品”,其真实目的往往只是逼迫对方抬价。

至于买方,自然也会想尽一切办法来压低价钱,甚至是要求目标球员以罢训和罢赛等方式相配合。

这种背景之下,买卖双方通常都不会太早作出让步,而是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方更早表现出希望完成交易的想法。

直到转会窗口即将关闭前,由于形势已经不允许俱乐部继续拖下去,双方才会迅速达成酝酿已久的交易

其次,在很多转会之间会形成一种微妙的连锁反应。

只有前一笔交易完全结束之后,俱乐部才能坚定完成后一笔交易的决心。

比如托特纳姆俱乐部,正是由于他们以2030万英镑的价格将罗比・基恩出售给了利物浦,才会在8月30日以1400万英镑引进在欧洲杯上大放异彩的帕夫柳琴科。

而随着俄罗斯射手的到来,托特纳姆也终于作出了放行贝尔巴托夫的决定,在一天之后将他出售给了曼联。

曼联则在购入贝尔巴托夫的两天前将萨哈送到了埃弗顿,以为前者腾出位置和9号球衣。

因此,在这些具有铺垫作用的交易完成之后,留给俱乐部的成交时间往往也只剩下了最后一两天。

此外,一些意外因素也会影响最后时刻的交易结果。

比如2006年夏天,在事先毫无征兆的情况下,最后一天出现了特维斯和马斯切拉诺同时投奔西汉姆联队的结果。

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原因是当时拥有两位阿根廷国脚所有权的MSI财团正在计划收购西汉姆联俱乐部,在收购完成之前,MSI原本不打算将两大“优质资产”注入俱乐部

但直到转会窗口即将关闭前,收购计划仍然没能完成,MSI不得不在最后一刻作出出租球员的决定。

事后看来,MSI曾经的担忧并非毫无道理,因为他们最终在俱乐部收购战中输给了冰岛人马格努森,导致之前出租球员的行为得不偿失。

有这样的教训在前,阿联酋阿布扎比财团本次在收购曼城的过程中更为谨慎,在手续完成之前并不急于注入资金引援。

代价恐将不菲      随着本赛季转会窗口的正式关闭,“疯狂”已经成为了历史。

人们接下来关心的问题是,这些交易到底能给买卖双方以及球员本人带来些什么。

尤其对于买家来说,在付出那么高昂的代价之后,真能获得相应的回报吗?      从成交价格来看,最后时刻完成的这几笔交易普遍显得溢价较高。

以贝尔巴托夫为例,他在2006年夏天由勒沃库森加盟托特纳姆时的身价只有1600万欧元

两年之后,他的身价上涨了一倍还要多。

对于一名27岁的射手来说,这种涨幅似乎有些离谱。

再来看看罗比尼奥,在此前皇马求购C・罗纳尔多的过程中,曾经出现将罗比尼奥作为交换筹码,抵扣部分现金的方案。

根据当时的估计,巴西人的抵扣价值大约在3000万欧元左右,而在转会市场上,虽然对罗比尼奥有兴趣的俱乐部不少,但却鲜有愿意出价3000万欧元以上的买家,也只有历来在引援方面不计成本的切尔西曾经提出过3500万欧元的报价。

可没想到随着阿联酋人的介入,罗比尼奥原本就显得偏高的身价居然被再度抬升,使得他成为了英超历史上转会费最高的一名球员

要知道,巴西的进攻球员英超鲜有成功先例,曼城的赌注不可谓不大胆。

作为国际足坛最擅长赚钱的俱乐部,曼联或许并不在乎为贝尔巴托夫多付出几百万英镑,阿布扎比财团更是不会把这点钱放在心上。

但是,除了经济成本之外,这两家俱乐部还面临着另一个问题,那就是高价引进的新援能否立即融入球队。

由于本赛季转会直到9月1日才结束,此时欧洲各大联赛都已经揭开了帷幕,英超和德甲更是已经进行了三轮联赛。

这就意味着,新援无法和其他队友一样获得充分的磨合期,而是很可能在转会完成之后立即被委以重任。

考虑到此前一系列转会风波对于他们个人竞技状态的影响,再加上天价转会所造成的巨大压力,他们在新东家的首演未必能够取得成功。

一旦出现表现欠佳的局面,非但球员将遭受来自外界的批评,就连俱乐部和主教练此前的决定也可能受到质疑。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也许这就是“疯狂的代价”吧。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