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生态保护常用杀菌剂及应用技术

作者:陈娟 马国胜 毛安元 薛毅。

摘要根据对园林生态保护的多年研究和实践,阐述了园林生态保护使用杀菌剂类型及常见杀菌剂使用技术,对园林生态保护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园林;生态保护;杀菌剂;应用技术      近年来,随着园林城市、生态城市和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建设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标准的出台,各地争相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事业蒸蒸日上,我国各地对园林生态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1]。然而,园林生态系统中病、虫、草等植物有害生物是园林植物中极为普遍的自然灾害之一,并且危害日益加剧,严重制约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进程。因此,研究分析园林生态系统中有害生物的防治药剂以及应用技术,对加强园林生态绿化的成果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园林生态保护使用杀菌剂类型   1.1保护性杀菌剂   在病菌没有接触到寄主或在病菌侵入寄主前,把药剂喷布于植物体可能受害的部位,形成一层保护膜,阻碍病原微生物的侵染,从而使植物免受其害的药剂,目前所用的杀菌剂大都属于这一类,如波尔多液、代森锌、百菌清等。   1.2治疗性杀菌剂   在病菌已经侵入植物体或植物已出现轻度的病症、病状后施药,可渗入到植物组织内部杀死萌发的病原孢子、病原体或中和病原的有毒代谢物,使植物病害减轻或恢复健康的药剂,如三唑酮、甲基托布津[2]。对于个别在植物表面生长危害的病菌,如白粉病,则不一定要求药剂具有渗透性,只要可以使菌丝萎缩、脱落即可,这种药剂也称治疗剂,有时也称为表面化学治疗。有些药剂不但能渗入植物体内,而且能随着植物体液运输传导而起到内部化学治疗作用,如多菌灵、粉锈宁、乙磷铝、瑞毒霉等。   1.3铲除性杀菌剂   对病原菌有直接强烈杀伤作用的药剂,可以通过熏蒸、内渗或直接触杀来杀死病原体而消除其危害。这类药剂常为植物生长期不能忍受,故一般只用于植物休眠期或只用于种苗处理。常见的有甲醛、五氯酚、高浓度的石硫合剂等。   2园林生态保护使用保护性杀菌剂及应用技术   2.1波尔多液   波尔多液属无机铜类、非内吸性、保护性杀菌剂,为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的天蓝色胶状悬浮液,呈碱性,有效成分是碱式硫酸铜,几乎不溶于水,不宜贮存,因此应现配现用,其配制比例根据防治对象而定。常用配比为硫酸铜∶生石灰∶水=1∶1∶200。其特点是杀菌力强,防病谱广、附着力强,持效期可达15~20 d左右,具有良好的保护性,对人畜低毒。波尔多液的有效成分依靠植物表面上水的酸化,逐步释放铜离子,抑制真菌孢子萌发和菌丝发育,可广泛用于防治园林植物的叶斑病,如霜霉病、黑腥病、疫病、炭疽病、锈病、溃疡病等。使用时可直接喷雾,应避免在阴湿或露水未干前施用,不能与遇铜分解的农药混合使用波尔多液对蚕有毒,不能污染桑树。在核果类植物上易产生药害,不宜在桃、李、梅、杏、梨、苹果、海棠开花上使用,如使用硫酸铜减半;葡萄易受石灰危害,使用时石灰应减半。

2.2代森锰锌   代森锰锌属有机硫类广谱性保护性杀菌剂,可抑制病菌体内丙酮酸的氧化,从而起到杀菌作用[3]。具有高效、低毒、杀菌谱广、病菌不易产生抗性等特点,且对植物缺锰、缺锌症有治疗作用。对人畜低毒,对皮肤和黏膜有刺激作用,遇酸性、碱性物质易分解,高温时遇潮湿也易分解。常见剂型为70%和80%可湿性粉剂、25%悬浮剂,用于防治多种园林植物的真菌性叶部病害,如对霜霉病、疫病、炭疽病及叶斑病有良好的防效。使用浓度一般为70%可湿性粉剂1 000~1 500倍液喷雾。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