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特色浅议

【关键词】 妇科;孙思邈;中医治疗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今陕西省耀县人。毕生治学严谨,博学多才,著《千金要方》三十卷与《千金翼方》三十卷,其中妇人篇三卷,为后世中医妇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孙氏在《千金要方妇人篇三卷、《千金翼方》四卷中,对胎前、产后、月经不调、带下等病,作了较系统的描述,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知识。现仅就其治疗妇科疾病的临床特色作初步探讨,供同道参考。

1 重视妇科病变。

千金要方妇人篇三卷中,共立论十八条,分别论述了孙氏在种子、养胎、临产、产后病、经带等方面的体会与临床经验。辑录药方五百六十三首、灸方二十八首,大大丰富了妇科治疗内容,对建立妇女专科做出了重要的贡献[1]。求子篇列于妇人篇之首,记载了药方15首,灸方6首,有论有方,见解独到,对祖国医学的研究极为精深。《千金要方·求子第一》论曰:“夫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是以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孙氏妇人病归纳为十二经、九病、七害、五伤、三痼等三十六病,并从三方面分析妇人病与男子病的不同。第一是妇人病多为七情所伤,七情伤则经血暗耗,气血怫郁。如“……妇人,嗜欲多于男子,感病倍于男子,加之慈恋爱憎、嫉妒忧恚,染著坚牢,情不自抑,所以为病根深,疗之难差。”第二是强调女性在怀孕期间务必以保养胎元为要。“惟怀胎妊而挟病者,避其毒药耳。”第三是强调女性在产后,慎用疏泄发散之品,因妇女以血为主,经产而致血脱者多,故妇女常不足于血,产后更是如此。

2 善于化裁古方,多种治疗方法并用。

孙氏在临床实践中细研古方,尤其善于将仲景的学术精华,灵活运用于妇科病的诊治。《千金翼方·伤寒上》曰:“伤寒热病,自古有之,名医睿哲,多所防御,至于仲景,特有神功……遂披览《伤寒大论》,鸠集要妙,以为其方,行之以来,未有不验”。孙氏在张仲景当归生姜羊肉汤的基础上,依照其组方原则,灵活化裁出羊肉汤、羊肉当归汤、羊肉杜仲汤、羊肉生地黄汤、羊肉黄芪汤,以适应疾病变化的需要。将小建中汤加减演变为内补当归建中汤、内补芎穷汤、大补中当归汤,广泛用于产后虚弱诸症。孙思邈治不孕证也善用古方,男子阳气不足、不能施化,用覆盆子、五味子、天雄、石斛、白术、桑寄生、天门冬、菟丝子、紫石英以温阳除寒,女子以梅核仁、辛夷、葛上、亭长、泽兰子、溲硫、藁本以化瘀通经。此法与仲圣之“有故无殒,亦无殒也”之经旨相合,唯以辨证为要。孙思邈还善用灸法,祛除寒邪以治妇人绝嗣不生,常用穴位有胞门(关元左边二寸)、子户(关元右边二寸)、气门(关元旁三寸)及泉门(位于横骨当阴上际),多用至五十至一百壮,药灸并用,温散寒邪,功效卓著[3]。

3 治疗不孕症,强调男女同治。

孙思邈认为,孕育的过程在于“阴阳调和,二气相感,阳施阴化”,“凡人无子,当为夫妻俱为五劳七伤,虚羸百疾所致,故有绝嗣之殃”,能够认识到不孕的发生并非单单责之于女方,这个观点是远远超越了其所处时代的。孙氏极力排除社会偏见,疾呼不孕症应男女同治以开世人之聋。在病因病机方面,他认为不孕症是由“气血不足,肾气又弱”造成的,治疗大法以温经祛瘀、温养气血为要。他提出治疗不孕症男子以精为用,补肾为主;女子以血为主,调经为先。“胎产之道始于求子求子之法,男子贵在清心寡欲,以养其精;女子应平心定志以养其血”。在治疗上亦主张男女同治,并处具体的处方,“绝嗣之殃,夫治之法,男服七子散,女服紫石门冬丸,及坐药荡胞汤,无不有子也”。同时在给药途径上灵活多变,汤、丸、坐浴及灸法并用。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