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

**乡**村2018年脱贫攻坚工作 情 况 汇 报 (2019年1月) 今年以来,在中央、省、市、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乡党委乡政府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各项决策部署,不忘初心、砥砺前进,始终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紧扣“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目标,集中攻坚力量,背水一战,全力以赴打好脱贫攻坚硬仗,全村各项事业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乡西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12公里,距**县城85公里,北临**县,西与**县隔河而望,东与***镇接壤。全村共6个村民小组210户970人,全村共有劳动力,619人(其中:16—35周岁青壮劳力262人、占比45%,36—60周岁健康劳力357人、占比61.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226人,占比23%。有耕地面积2979.34亩,有林地7676.16亩,其中退耕还林701亩,人均占有耕地3.07亩、林地7.91亩。全村6个社实现自来水全覆盖,安全饮水比例达100%。动力电到自然村覆盖率100%。本村是2013年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支部有党员41人。本村由市财政局结对帮扶联系,全村87户建档立卡户。市委唐书记联系帮扶2户,县委吉书记联系帮扶1户,市财政局15人联系帮扶34户,县渭河源大景区管委会1人联系帮扶4户,乡镇帮扶干部10人联系47户 二、重点工作 (一)贫困发生率 **村现有农业人口210户970人,是建档立卡深度贫困村,全村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7户358人,贫困发生率37%。2014年至2018年合计减贫51户237人,目前剩余未脱贫人口36户121人。经驻村工作队详细排摸、比较农户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后,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贫困户脱贫退出时序,2019年计划减贫35户118人(其中政策性兜底脱贫9户13人),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31%。2020年计划减贫1户3人。该项指标预计2019年整村脱贫时完成。

(二)产业发展 **村主导产业是柴胡种植和牛羊养殖。自2015年实施中药材示范种植项目以来,使**村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调整种养业结构,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进一步增强,柴胡种植面积逐年扩大,2018年全村柴胡种植面积达到477亩,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186.5亩,户均达到2亩;牛养殖达到63户115头(其中:养殖规模5头以上6户64头),其中贫困户35户达到42 头,最多养殖9头(黄景山)。

到户产业发展方面:一是种植业以奖代补补贴方面,中药材涉及3户,补贴资金0.55万元,马铃薯涉及36户,补贴2.073万元,蔬菜涉及5户,补贴资金0.36万元,种植业以奖代补共涉及36户2.983万元;二是养殖业以奖代补补贴方面,采用“中蜂+良种羊”,良种羊引进涉及19户,补贴资金11.63万元,2019年养殖业贷款暨财政奖补资金产业到户项目摸底涉及37户158人,可落实奖补资金12.5万元,申请贷款金额28万元,计划引进牛25头,羊108只;三是东西协作引进中蜂323箱,涉及农户47户,补贴资金48.45万元。栽植花椒62.5亩,补贴资金1.55万元;四是生态扶贫涉及5户5人,7000元/年,公益林护林员2人,0.4万元/年;资产收益扶贫金鸡带动7户;五是光伏扶贫涉及47户,带动分红类4户,3000元/年,分红3年。通过公益性岗位劳动分红47户,3000元/年,连续三年。

农民合作社组织发展方面:先后组建成立了渭源县**乡**村养殖专业合作社、渭源县**乡**村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渭源县**乡**村农机专业合作社,吸纳了全村8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入股300元。

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是,一是依托光伏电站项目,2018年开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5万元以上;二是通过市委组织部补助的省管党费补助资金在会川镇购买的铺面,每年获得收益5000元;三是通过财政扶贫产业发展项目,**村集体经济养殖88箱中蜂,每箱年产效益200元,每年获得经济效益17600元。

(三)基础设施 完成通村通社水泥硬化7.597公里,2017年通畅3.221公里通林里-插旗社硬化路,2018年完成3.166公里通**社-山庄社硬化路,2018年完成巷道硬化1.2公里。2018年初有C级危房12户,目前全部改造完成。实现4G宽带网络全覆盖。建成村卫生室1处,建筑面积60平方米,配备专业医师1名;2018年由市财政局帮扶建成300平方米村部,建设占地面积达2500平方米综合文化活动广场1处,硬化面积达2000平方米。公共运行维护机制项目修建垃圾池3个,栽植道路两旁树木800棵,道路两旁栽植云杉400棵,配备保洁员1名,在村级文化场所及相关路段安装太阳能路灯88盏。村上建立完善了公共服务运行机制,有共享共管小组和维护基金,有公益性岗位人员8人其中未脱贫户5人,护林员13人其中未脱贫户7人。村上每周定期组织人员清扫道路,清理庄前屋后垃圾,宣传教育广大村民树立环保意识,建设干净整洁秀美的**村。

(四)公共服务 教育方面:**村有小学1所,在校学生19人(其中学前教育7人),教师3人,全部落实了“两免一补”政策;结合**村实际,乡党委、乡政府将控辍保学作为发展教育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控辍保学工作,加强学生到位统计通报,抓好整班移交开展,增强教育督促宣传,督促学校加强常规管理,确保贫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村卫生室建设方面:**村建有60平方米标准化卫生室一所,诊断室、药房、治疗室、防保室四室分离,配备村医一名,药品齐全,实行基本药物制度,零差率销售。贫困人口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达100%,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方面:**村现有低保人口50户152人,农村五保户11户11人,其中一类9户13人,二类9户22人,三类18户52人,四类14户6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低保户37户114人,占全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1.4%,其中,一类9户13人,二类5户18人,三类14户40人,四类9户43人,全村持证残疾人45人。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三、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群众内生动力不足。近年来,随着农村五保低保补贴及各类惠农政策的落实,部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改变较慢,缺乏摆脱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懒汉”思想较重。一心想着政府扶持,国家救助,不想脱贫,严重影响脱贫攻坚步伐。

2.环境卫生治理工作推进困难。目前全村“三堆”现象依然存在。还存在房前屋后有柴堆、草堆、土堆等现象,公路沿线土堆、沙堆乱堆乱放的情况,不同程度存在,全区域无垃圾治理各社工作进展不平衡,长效管理机制不够健全。宣传教育有待加强,群众环卫意识不高,急需提高。

3.村集体比较经济薄弱。目前虽然各村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县上给合作社和带动的贫困户注入了一定的资金,由于起步较晚,发展滞后、带动能力较低。

今后我们将继续培育富民产业,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一是不断增强造血功能,继续扩大柴胡等中药材、花椒种植面积和肉牛、羊、中蜂等特色养殖,扶持一批种养殖贩运和加工大户,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增加群众收益。充分发挥水域面积优势加大网箱养殖等特色产业。二是利用互联网平台,培育新的增收渠道,在网上销售中药材、农家杂粮、洮河奇石、手工工艺品、地域特产等,拓宽增收渠道。三是利用“农村脱贫攻坚讲习所”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各项惠农政策,积极引导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激发群众的致富热情,更好的为我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保障。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