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生_苏东坡的数字人生

三组数字      我们可以借用三组数字来概括苏东坡的一生。

第一组数字:8341。

苏东坡从政的主要经历:“8”是“八州太守”。

苏东坡先后当过密州、徐州、湖州、登州、杭州、颍州、扬州、定州8个州的太守

徐州、湖州、杭州、扬州大家比较熟悉,密州在今天山东诸城,颍州在今天安徽阜阳,登州在今天山东蓬莱,定州就是今天河北定州。

在密州、徐州、杭州的任期稍长,两年左右;最短的是登州,任期5天;其他地方都是几个月时间。

“3”是“三部尚书”,先后担任吏部、兵部、礼部尚书。

任期都不长,吏部7个月,兵部1个月,礼部9个月。

“4”是“四处贬谪”,先后被贬到黄州、汝州、惠州、儋州,汝州还没来得及到任。

“1”是“一任皇帝秘书”,正式职务为“翰林学士知制诰”。

这一职务由当时最有名望的学者担任,正三品。

苏东坡在这一任上干了2年零6个月,起草了800多道诏书,干得非常出色。

总的来说,苏东坡从政40年,在地方做官33年,在朝廷7年;执政28年,被贬谪12年,是一个典型的能上能下的“交流型干部”。

第二组数字:三起三落。

一起:步入仕途。

1057年苏东坡22岁时参加科举考试,一举成名天下知。

这一年录取进士388人,苏东坡名列第二,他的弟弟苏辙名列第五。

他的“高考”限时作文《刑赏忠厚之至论》后来收入《古文观止》。

考中进士后,苏东坡第一个职务是陕西风翔府判官,从八品,干了将近3年。

被召回朝廷后,他任职史馆(国家图书馆)。

神宗熙宁四年(1071),下派到杭州做通判,做了2年零9个月。

然后到密州任太守(1074),当时38岁。

后来又转任徐州太守2年,湖州太守3个月。

可以看出,苏东坡步入仕途后,逐步被提拔重用。

一落:1079年,因为“乌台诗案”,苏东坡被关在御史台审讯130天。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变法,苏东坡反对变法,站在旧党一边。

李定和舒宦等人千方百计迫使宋神宗给他定罪,将他贬到黄州

黄州当时是下等州,贫穷落后。

好在黄州离开封不远,基本生活还有保障。

二起:1085年4月,宋神宗驾崩,年仅10岁的哲宗继位,英宗皇后也就是太皇太后摄政,尽废王安石变法,史称“元祜更化”。

任用司马光为宰相,也使苏东坡青云直上。

先任登州太守,到任5天就被召回京城,官至翰林学士知制诰。

短短17个月时间,苏东坡从戴罪之身的从八品升到正三品,跃升了12个官阶。

二落:太皇太后和司马光全盘否定王安石的新法,苏东坡坚持原则,反对全盘否定。

因与太皇太后和司马光政见不合,苏东坡觉得不开心,一再主动请辞外放。

1089年7月至1091年2月,出任杭州太守

三起:苏东坡1091年3月回朝,当了7个月的吏部尚书,然后出任颍州、扬州太守,再任兵部尚书1个月、礼部尚书9个月。

苏东坡频繁的上下左右调动,反映了朝廷当时极端矛盾的心态。

三落:1093年9月,太后驾崩,18岁的哲宗亲政。

哲宗的心灵已经有些扭曲,太皇太后摄政时,他基本上是个局外人,很郁闷,刚一亲政,就变本加厉地进行政治反扑,无情打击元祜党人。

先把苏东坡降为定州太守,赶出京城:上任1个月又被贬到遥远的惠州,2年零6个月后再贬,到更远的儋州,就是今天的天涯海角。

贬谪至此,就再无处可贬了。

第三组数字:123456。

这一组数字反映苏东坡的主要社会关系。

“1”:一位如雷贯耳的伟大父亲。

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三字经》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

“2”:两位手足情深的兄弟。

苏轼苏辙是中国历史上感情最好的兄弟之一。

他们是兄弟、师生、诗词唱和的良友,也是政治上荣辱与共的伙伴、生活中互相照顾、精神上相互勉励安慰的知己

“3”:三任相濡以沫的妻子。

第一任妻子王弗。

她去世lO年后,苏东坡在密州为官,写了一首催人泪下的《江城子・记梦》。

王弗去世后,苏东坡娶了第二任妻子王闰之,即王弗的堂妹,死后与苏东坡合葬在河南郏县。

第三任妻子是王朝云。

她一直跟随苏东坡,终身相伴,生死相依,死后葬在惠州。

“4”:四位名垂青史的关门弟子。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在中国文化史上赫赫有名。

“5”:五位恩威并重的皇帝。

苏东坡1036年12月19日出生,1101年7月28日去世,享年66岁,一生经历了北宋5任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6”:六位肝胆相照的人生知己

苏东坡的朋友很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的朋友都有。

如文学上的恩师欧阳修、政治上的盟友司马光、书画界的知己米芾、隐士里的知己陈季常(陈季常归隐在麻城的岐亭,苏东坡为他写了著名的《方山子传》,典故“河东狮吼”就是从他这里来的)、佛门里的密友道潜、官员里的手足徐君猷。

黄州岁月      黄州苏东坡太重要了。

苏东坡做官时间最长的地方是黄州,有4年零2个月;艺术上的顶峰是在黄州,文学上的代表作“一词二赋”、书法上的代表作《寒食帖》都作于黄州

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中写道:“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

”他说苏东坡黄州“完成了一次永载史册的文化突围。

黄州,注定要与这位伤痕累累的突围者进行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

苏东坡黄州每天都干些什么呢?大体上是4件事:躬耕东坡、放浪山水、修身养性、激情创作。

为什么要躬耕东坡?初到黄州,收入没有了,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十分贫困。

元丰四年(1081),他到黄州的第二年,徐太守在城外东坡划了一块“故营地”给他耕种,让他“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东坡在什么地方?有专家说在今天体育路黄冈师院老校区后门附近一带。

苏东坡在《东坡八首》的序言中说:余至黄二年,日以困匮。

故人马正卿哀予乏食,为郡中请故营,地数十亩,使得躬耕其中。

东坡是营地,长期无人耕种,是瓦砾之场,不适合耕种。

又因当年大旱,从未躬耕苏东坡饱尝了开荒种地的艰辛。

但他仍然很乐观。

一个月夜,苏东坡拄着拐杖,走在东坡的田闾小路上,诗兴大发,写下著名的《东坡》诗: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贬谪是坏事也是好事。

苏东坡说: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问,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白喜,渐不为人识。

他到了哪些地方?可以说足迹遍布黄冈各地以及黄州附近风景名胜。

苏东坡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身。

黄州那时寺庙很多。

苏东坡初到黄州,住在定惠院,隔一两天就到附近的安国寺焚香默坐,深自省察,物我相忘,身心皆空。

与安国寺的方丈继连和尚谈禅,交往甚欢。

有一天,他与即将调离黄州的徐太守及继连方丈等人在安国寺的亭下饮茶,有感于太守的为政之德,写下了著名的《遗爱亭记》。

随着禅宗随缘凭命思想的传播、老 庄淡泊无为思想的复归,苏东坡人生态度日趋沉静、旷达和超脱,刚柔相济,进退自如。

苏东坡还是一个养生专家。

他对饮食、药膳、保健有非常深的研究,既会写诗又会炖猪肉,不炖则已,一炖就炖出了著名的东坡肉。

他将东坡肉的烹调方法和美味写成了一首打油诗:净洗锅,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黄州好猪肉,价钱如泥土。

贵人不肯吃,贫人不解煮。

早晨起来打两碗。

饱得自家君莫管。

他还有著名的《节饮食说》。

为什么要节饮食呢?他自言有三养:一日安分以养福,二日宽胃以养气,三日省费以养财。

黄州优美的山水风景、特殊的人生经历和境遇给了他无穷的创作源泉。

谪居黄州期间,苏东坡以挥洒自如的笔力,创造了具有新的生活、新的意境、新的情趣、新的形象的艺术世界,开拓了诗、词、歌、赋、文反映现实的新路,达到了他一生创作的顶峰。

数量上,在黄州写了753篇作品,其中诗歌214首,词79首,散文457篇,赋3篇,平均每两天一篇,每周3.3篇。

质量上,苏东坡最有影响的作品多出自黄州

文化品格      苏东坡是一个好人:好兄弟,好丈夫,好朋友。

苏轼苏辙兄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奇观,是中国历史上感情最深的兄弟。

苏轼写给苏辙的作品有104篇,苏辙和答的有130篇。

著名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是苏轼怀念弟弟的作品。

第一任妻子王弗死后,苏东坡为她种了3万棵松树苗,把自己的相思化作3万棵万古常青的松树。

第二任妻子王闰之陪他宦海沉浮、东奔西走25年后病逝。

苏东坡誓言生则同室,死则同穴。

第三任妻子王朝云,也是与之生死相依,被视为人生知己

苏东坡有一天吃完饭,摸着肚皮笑着问周围的人,肚子里是什么,周围的人都说:先生一肚子学问。

唯有王朝云回答:“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

苏轼捧腹哈哈大笑。

朝云死后,苏东坡一直鳏居,没有再娶。

苏东坡朋友良多。

他说:“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

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他身处逆境却不失豁达,生活艰辛却不改乐观,满怀激情,刚正不阿,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难怪有位当代女学者发自肺腑地喊出:来生便嫁苏东坡!   苏东坡还是一个好官。

首先,他的执政理念“民为邦本”具有现代精神。

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阐述了他的民本思想。

他认为民众是国家的根本,要施仁政,帮民富,民众富强,国家就富强了。

如果失去民心,国家就会灭亡。

他的执政理念与王安石的变法产生了深刻的矛盾。

北宋积贫积弱,王安石想通过变法强国强兵,主要通过强化中央集权、增加财政收入来实现,这就势必与民争利。

苏东坡主张国家首先要富民,改革要渐进。

其次是扎扎实实为民办实事。

他走到哪里,实事就办到哪里。

他办的实事多是水利工程。

这也难怪,智者乐水,诗人与水都是有灵性的,是有共同语言的。

苏东坡杭州当通判时,组织民众治理“六井”;后来当杭州太守,实施了西湖“综合整治工程”,于是有了干百年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苏堤春晓、三潭映月。

苏东坡还在黄州拯救溺婴。

黄州、鄂州一带有溺婴恶习。

苏东坡因是罪人身份,“不得签书公事”,就组织社会救婴活动,动员社会捐助,自己带头捐款。

苏东坡集儒、释、道于一身,医学、饮食、天文、地理皆通,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全能,是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全能冠军”。

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

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者,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癖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文学上,“苏轼文章为天下第一”;书法上,排在北宋四大书法名家之首,代表作《寒食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中国古人的人格理想,第一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第二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这两个人格理想,苏东坡完完全全地实现了。

苏东坡的一生,不论遇到多么大的挫折和困难,始终不曾放弃对国家、对百姓的责任感,始终坚持匡时救世的报国之志。

苏东坡身上,有李白旷逸超凡的神仙气,有杜甫执著坚守的忠义气,有白居易穷达融通的从容风度,有陶渊明采菊东篱的悠然情怀。

千百年来,苏东坡备受推崇。

今天,在苏东坡经历的16个城市,都有苏东坡研究会,都有苏东坡纪念馆,都在打造苏东坡品牌。

苏东坡可以说是妇孺皆知,雅俗共赏。

明代董斯张写过一首很搞笑的诗,“大苏死去忙不彻,三教九流都扯拽”。

苏东坡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伟大的文艺天才,老百姓最亲密的朋友。

他将勤政爱国、关注民生的执著精神,达观自我、超然物外的旷逸气质,热爱生活、诙谐天真的盎然情趣,闲适优雅、从容不迫的潇洒风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终于成就了一个可爱的苏东坡、伟大的苏东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