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经济报道“软着陆”]软着陆

经济报道已成为各新闻媒体的重点内容,但往往因专业性太强、贴近性不够,显得太“硬”而不被受众所看好。

本文意在探求经济报道软着陆”的实现途径,以求得经济报道的贴近性和可读性。

这里所说的“软着陆”,就是在报道内容上要贴近实践、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让受众一看就明白。

在视觉上要放低视线,依着受众的思绪走,做到简洁明快、通俗易懂

以平民视角观察,将枯燥的数字形象化   百姓的衣食住行乐,没有一样能离开经济

但为什么一些经济报道却枯燥无味?关键是记者没有站在老百姓的角度观察问题、采写报道,常常是跑“上”多,跑“下”少,听领导“指示”的多,听群众反映的少,仰视的多,俯视的少。

如果记者将视角“下移”,从百姓生活的角度来观察,将一些枯燥的数字形象化,其效果就不一样了。

比如,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洞庭湖长大五分之一》,①作品没有罗列多少抽象的数据来说明洞庭湖的大,而是从老百姓的视角来反映洞庭湖发生的变化。

新闻导语是这样写的:洞庭湖变大了。

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五分之一。

这个自明清以来不断萎缩的湖泊,终于出现了历史性大转折。

开头一句“洞庭湖变大了。

”短短六个字,开门见山突出新闻的主题,既直接又简洁。

大多少?接着,又非常形象地告诉受众:“经过三年规模空前的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五分之一。

”   记者只要善于以平民的视角观察事物,贴近生活采写报道,善于将枯燥的数字转化为形象物,经济报道就会生动起来。

从身边事说起,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经济报道要有吸引力,还须立足于“小”,从人们身边的事说起,以“小”见“大”。

“小”既可以是事物的一个侧面、一个角度,也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个细节。

通过对这些洋溢着生活气息的事实叙述,将一些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增强新闻信息的确定性,以此来增加受众的关注度。

荣获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消息《取下神像挂地图》就是如此。

②它从农家中堂悬挂物的更换这一角度,透视中国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主题不能说不深。

文章通过对农民李满仓从借地图“探头探脑闯世界”,到建起家电经销网络,“取下神像挂地图”的变化,以及青年木工李列靠地图到大连创办家具商场、李世英靠地图走南闯北购销农副产品等几个具有说服力的事例,就使文章“活”了起来。

由于文章说的是农民身边的事,反映的是农民思想观念的变化,以“小”见“大”,因此受到读者的喜欢。

用群众语言叙述,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   新闻是给大众看的,因此要求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深入浅出。

尤其是经济报道,理论性、专业性比较强,更需要用通俗易懂语言去“抓”住受众

中央电台一组反映农民失地现象的系列报道《站在耕地边缘》,③语言鲜活、人物丰满,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群众语言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个性鲜明,富于表现力,认真学习群众语言是提高语言通俗化的必然途径。

海门人民广播电台的一档获奖节目《和农民朋友谈谈如何应对入世》,④就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比较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地告诉了农民听众。

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这是一个重大经济报道题材。

但有关入世的理论比较深奥,如何将比较深奥的理论通俗易懂地告诉农民朋友?作者在语言通俗化上下了不少工夫。

比如在介绍非歧视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时,就运用比较形象的语言:“中国农民箩筐里的农副产品要与美国、法国农场主分级包装的农副产品同台竞争”,“中国的西红柿与美国、日本同一价格,要优惠必须跟142个国家都优惠”,谈到综合开发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韩国牙签是用淀粉做的,溶解后可用来喂猪”。

由于注重语言通俗化、形象化,再加上形式上采用了对话的方式介绍,就把一些比较深奥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介绍给了听众,受到听众的欢迎。

要让经济报道软着陆”,关键是记者要有亲民情怀和扎实的采访作风。

记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才能抓到“活鱼”,经济报道也才会“出彩”。

注释:   ①中国新闻奖评选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新闻奖作品选》[M],新华出版社,2001年版   ②严泉兴张严:《全国好新闻精品赏析》[M],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③江欧利张君昌吴煜:《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03年度新闻佳作赏析》[M],新华出版社,2005年版   ④林炳堂:《春的回应》[M],人民日报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