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食指络脉在婴幼儿肺炎合并心衰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俊玫,敬小青,刘艳伟。

【摘要】   目的探讨食指络脉诊法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0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力衰竭患儿每天早晨及午睡后观察其食指络脉显露部位、充盈程度、流畅程度、形状及颜色变化,并同时记录当时的临床表现及体征。结果47例食指络脉长度抵达命关,3例抵达气关;48例充盈明显,2例充盈可疑;49例流畅程度为迟,1例正常;20例形状纡曲,30例食指络脉末梢可见分叉;50例颜色严重青紫,都具有随着病情加重或好转的规律性变化。结论食指络脉诊法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诊断中有一定意义,其对疾病预后和转归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婴幼儿肺炎 食指络脉诊法 心衰

食指络脉是指虎口至食指内侧桡侧的浅表静脉,原称为指纹。因小儿食指掌侧前缘络脉寸口脉的分支,与寸口脉同属肺经,其形色变化可反映寸口脉的变化,因幼儿寸口脉短小,诊病时易于啼哭,以致影响切脉的准确性,而小儿皮肤薄嫩,食指络脉易于显露[1],故诊察小儿食指络脉较之脉诊更方便快捷,是婴幼儿疾病的常用诊断方法。通过观察这条络脉显露部位(长、短)、充盈程度、流畅程度(迟、速)、形状及色泽变化来判断疾病的轻重、表里、虚实、寒热的诊法,就是食指络脉诊法食指络脉诊法是小儿四诊中望诊的重要内容,但有关食指络脉诊法实质应用的进一步研究却不多。笔者通过观察50例婴幼儿肺炎并发心衰食指络脉变化,认为有其独特的变化规律,而且对预后和转归的判断、治疗效果的监测亦有其现实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将符合如下条件的病例纳入观察范围:①3岁以下住院患儿;②符合肺炎合并心衰的诊断标准[2];③排除原有心脏病及其他严重疾病者。

1.2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病人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最小3个月,最大3岁,平均11个月;全部病例均符合肺炎合并心衰诊断。中医辨证:心阳虚衰型。全部病例均予抗感染、纠正心衰等对症治疗。

2 观察方法。

2.1 观察内容。

食指络脉出现的部位:分风、气、命三关(食指的第1节部位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1],记录食指络脉显露部位;②食指络脉充盈程度:分充盈、不充盈充盈可疑3种情况;③食指络脉的流畅程度:正常静脉流速为4 cm/s,10 cm/s为速,2 cm/s为迟;④食指络脉颜色变化:分淡红、鲜红、淡紫、紫暗、紫黑;⑤食指络脉形状分为纡曲、末梢可见分叉。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