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例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探讨

【关键词】 泪囊 鼻腔 吻合术。

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尽管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其成功率不断提高,但仍有失败的可能。本文就我院10年来手术失败的14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文统计我院自1999年以来行泪囊鼻腔吻合术患者180例260眼,随防1~10年,手术成功242眼,失败14例18眼,占6.9%。距手术时间最短3天,最长5年,多为1~2年。失败的14例中,男1例,女13例,年龄24~54岁。手术方法与目前所采用方法基本相同,即咬钳造孔,黏膜瓣呈“]”“[”形切开,单纯前叶吻合

2 失败原因。

(1)解剖因素:解剖关系不清是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本组1例泪囊过小,术中无法吻合,强行吻合吻合口撕裂,导致瘢痕形成;2例因骨孔偏位,使两个吻合不相对应,互相遮挡,造成通道狭窄;2例在咬孔时误将鼻黏膜撕裂,以致缺如,泪囊瓣无法吻合,其中1例因鼻腔狭窄,地卡因棉片放置不对,而误将鼻中隔黏膜当成鼻黏膜切开,引起大出血,手术失败

(2)骨孔大小对手术效果的影响:一般认为吻合腔内肉芽组织阻塞失败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造成通道不畅的根本原因是骨孔过小,其次是阻塞因素(肉芽组织、血块、瘢痕等)的作用。本组4例骨孔小者有两种原因,一是咬孔本身就小,二是骨质修复的结果。前时间长,表现为骨孔边缘光滑增厚,骨孔缩小甚至闭合。这是由于手术创伤后组织愈合中,骨质周围没有机械压迫,成骨细胞增生,修复断面,造成骨孔缩小。此外,软组织在修复中,肉芽组织增生、血液机化、纤维组织形成等均会影响通道畅通。如上皮组织未全覆盖创面,致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侵入泪囊阻塞泪总管;出血多,不能完全吸收,积存在泪囊窝内的血液,表面形成纤维膜,阻塞通道,造成手术失败

(3)骨孔位置:若骨孔位置偏高多数学者认为会影响手术成功率。其理由是:过高的骨孔吻合泪囊下端易形成盲袋,使排出物滞留,术后虽通,但挤压有分泌物外溢。所以他们主张骨孔应尽可能向下,甚至在鼻泪管口以下,术后不留死腔,以利引流。本文有4例因骨孔位置高而失败,未有因位置低而致失败者。因此,我们认为骨孔位置应当上在内眦韧带附着点下方处,下在鼻泪管口水平,一般垂直径可达1.3~2.0cm。至于骨孔位置偏后,手术易损伤筛窦而出血或造成两个吻合口错位,也是失败原因之一。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