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慢性泄泻36例

摘 要:观察运用温针灸温和灸合并耳针治疗慢性泄泻的疗效。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97.2 %,说明以温针灸温和灸合并耳针治疗脾胃虚弱型、脾肾阳虚泄泻效果显著。

关键词:慢性泄泻;温针灸;疗效观察。

慢性泄泻,中医称为“久泻”,是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称本病为慢性肠炎。笔者在临床中运用温针灸温和灸合并耳针治疗脾胃虚弱型和脾肾阳虚慢性泄泻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36例,其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65岁,最小者26岁;病程最长者5年,最短者1年。纳入病例均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结肠癌等病。

1.2 辨证分型及临床表现。

脾胃虚弱型:大便时溏时泻,谷食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腹胀不舒,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或濡缓无力;脾肾阳虚型:大便稀溏,liming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或腹不痛,腹胀肠鸣,泻后则安,腹部畏寒,腰酸腿软,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

2 治疗方法。

2.1 采用温针灸温和灸结合耳穴埋皮内针法。

脾胃虚弱型:健脾胃,采用温和灸,灸神阙,每日1次,每次1支药用艾条;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四穴采用温针灸,留针30 min,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耳针:脾、胃、小肠、大肠、神门,均用图钉型皮内针,每次1只耳,3 d后换另一只耳,用胶布固定皮内针,6 d为1个疗程

肾阳虚:健脾温肾,采用温和灸,灸神阙,每日1次,每次1支药用艾条;关元、天枢、足三里、肾俞、命门五穴用温针灸,留针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1 d;耳针:脾、肾、小肠、大肠、内分泌,均用图钉型皮内针,每次1只耳,3 d后换另一只耳,用胶布固定皮内针,6 d为1个疗程

2.2 辅助疗法。

忌食生冷油腻、辛辣之物,忌饮酒,注意腹部防寒保暖,嘱患者在每日睡前用手自行按摩腹部,左9转,右9转,共摩擦10 min,而后用手搓双脚心10 min。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