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改建工程施工及管理与实际效果的关系

[摘要]文章以梧州市骑楼环境整治绿化工程为个案,分析在园林营造中,如何把握工程项目的内涵,充分理解设计意图,掌握园林工程的原则和手法,灵活运用造园的各种要素,进行再创作,以弥补设计上缺陷。

施工过程中确切把握工程特点,准确抓住关键环节,结合实际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实施有效控制,通过精细施工创造精品,达到预期建设的目标和效果。

[关键词]风景园林;绿化整治;规划设计;要素;控制   2004年8月~12月,笔者以实施者的身份参与了梧州市骑楼环境整治绿化工程

本文以此为案例,阐述笔者对园林改建工程施工及管理与实际效果的关系的见解。

一、梧州市骑楼环境整治工程蓝图      (一)改建的基本情况   梧州骑楼城”的规划用地位于河东区,紧靠桂江、西江,面积约1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为河东旧城区规划及整体城市设计的组成部分,具体为:东起石鼓路,北往云盖路、阜民路、东正路、东中路、建设路、北环路至龙母庙,西南至桂江、西江所围合的区域。

规划总长度7km,包括22条骑楼街道及560幢骑楼建筑

2003年3月,骑楼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序幕,2004年8月骑楼环境整治绿化工程开工建设,12月初竣工,工程要求为优良,整个绿化工程投入为137.6万元。

(二)骑楼环境整治的规划设计   1.规划设计理念   以“恢复、保护、完善、改造、利用”为规划原则,重点突出“利用”。

建筑物、街道、街区及主要景观方向采取分级保护的方法,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更新措施,建立保护与改造体系,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骑楼建筑骑楼街区,保持其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

2.方案设计   梧州骑楼城保护规划设计单位为:广西建筑综合设计研究院。

梧州骑楼环境整治规划设计单位为:梧州市建筑设计院、梧州市市政设计院、梧州市城乡规划设计院。

骑楼绿化改建的原则是:根据骑楼环境总体整治规划,从实际出发,在不进行大规模拆除重建的前提下,将保护、调整、提高的思路具体化。

打破原有布局,小中见大,充分利用原有骑楼城人行道见缝插针,同时对原有个别植物进行保护利用。

在恢复性保护的基础上来提高,广泛吸取国内外骑楼绿化的经验,运用现代园林理念,坚持以细取胜,质量一流,再现岭南骑楼古城风,体现其古色古香风貌。

根据骑楼绿化改造工程设计方案,骑楼绿化改造工程有9项,分别为:骑楼绿化工程,龙母广场绿化工程,金龙巷人口广场绿化工程,南环路活动式绿化工程骑楼城树木移植,砍伐工程,竹安路、居仁路、五坊路绿化改造盆栽工程,红星电影院侧绿化工程,大中路东六巷绿化工程以及沿江绿化带。

二、园林要素在梧州市骑楼环境整治工程中的控制与施工实施      历史上梧州市曾是广西的第一大商贸城市,而河东区正是梧州市的商业经济中心,因此这里存在有大量的具有历史意义、本土特色的骑楼建筑

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所形成的空间环境梧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地理环境人文历史等原因,长期积淀、形成梧州特有的“龙母文化”、“饮食文化”、“骑楼文化”、“水文化”等民情风俗。

如何结合恢复性保护,提高原旧城的城市、道路肌理,保留原有建筑的符号、空间尺度,修复有保留价值的建筑,保持原骑楼街区风貌,再现古城的气息进行骑楼城的绿化景观改造建设,充分体现骑楼城整体规划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意图,关键在施工者对工程项目的深刻理解,更需要设计者与施工者密切合作,共同完成。

“细节决定一切”,要想完成高质量的精品园林工程,就必须从细节抓起,踏踏实实地在每一环节把好关。

骑楼城的绿化景观改造建设中,我们实施工期目标与质量动态控制,使骑楼城的绿化景观改造顺利完成。

(一)前期准备工作   业主对工程项目质量精益求精,施工周期非常紧迫,工程采用“边设计施工”的方法。

为了更好地完成绿化景观改造,我们主动联系设计师,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陪同设计师经常踏勘建设中的工地,解决施工现场暴露出来的设计问题、设计施工相配合的问题,做出最合理、最迅捷的设计

作为施工方,为了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我们事先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与设计人员进行充分交流,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能准确理解设计意图,并将绿化整治效果图对施工人员进行展示。

(二)施工放线   梧州骑楼城中共有骑楼街道22条,有的骑楼街道长达2.3km。

街巷空间及尺度特征受山水的制约、路网呈自由式十方格网式格局,街区道路大致上可分为街(路)、巷、弄三级线形,线型上有曲有折、有宽有窄,形成一种清幽、曲直、收放对比的空间形态。

在放线过程中,除了按照设计要求要求位置准确、标记明显的放线外,还要考虑到与周围环境和空间的协调以及与道路两侧地下管线、消防栓、商店等因素,时常要适当作些调整,放线时就须灵活处理,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适当调整株间距离。

骑楼城是梧州市中心商业区,遍布商铺。

施工的过程中我们按设计图纸放线发现许多在人行道上等距种植的乔木刚好种在商铺门面中央。

按照两广的“风水”习俗,商铺中央的树木挡住“财路”,在放线的时候就遭到许多商家的反对。

为了既达到绿化创造者与受益者的和谐,又达到景观整治的效果,我们联系业主和设计者进行协调,尊重本地的风俗对原设计株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

“风水”和当地居民的风俗作为一种独特的传统文化现象,在园林放线中是应特别值得注意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到景观创造和管理的实际效果

(三)园林建筑及小品效果   骑楼22条街道既有中国传统檐廊建筑内涵,又渗入西方敞廊建筑细部特征的骑楼建筑型制,形成了梧州极具岭南地方建筑特色,又融有异国情调的城市商业街景。

在传统街区,街巷空间两侧的界面处理较为丰富,包括高窗、门头、檐部等,有岭南西关式,也有近代西洋式。

园林小品的体量、尺度调整以及外部装修材料的选择如何适应街巷空间的景观特征是施工过程控制的重要方面。

施工中我们对园林建筑及小品与周边环境和寓意均用心推敲。

改建中的活动式花架以及新增设的花岗岩花钵、玻璃钢花钵、木制花槽、玻璃钢吊盆等5类小品,在施工中对这些小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性均用心推敲。

对花岗岩花钵及玻璃钢花钵、木制花槽、玻璃钢吊盆的口径、高度、宽度使其与周边的骑楼柱、装饰面更好地协调进行了调整,使每个小品均在现场结合所在环境确定成品的体量,使其与环境达到完美的和谐,不仅达到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同时还节省了工程造价。

(四)植物的选用、配置   由于整个骑楼城用于绿化的地方有限,只能在人行道上以及在成品的花岗岩花钵、玻璃钢花钵、木制花槽种植。

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骑楼城街区内巷、弄的空间高宽比约为0.3~0.8,部分绿化地点甚至在地标建筑东信宾馆、国泰广场的后面,街道日照时间很短,原设计图纸中配置的福建茶、黄金叶等品种不适合当地环境,对植物生长极为不良,甚至会大量死亡,不仅给养护管理带来困难,而且景观效果与建筑环境和色彩不协调。

因此,我们联系业主和设计方进行了二次设计,将原有的品种更换成宝中花、瓜叶菊、何氏凤仙、日日新、黄虾花等季节性开花品种并定期更新。

在城市环境亮化、绿化、美化工程中,骑楼城步行街中采用了活动式木花架,摆上梧州特色的宝中花造型和具有古典特色的福建茶造型,既显古朴又与骑楼文化相贴,与周围摆置的人物雕塑及墙上挂的地方简介牌相互衬托,使人站在其中仿佛回到了当年繁华的骑楼城。

骑楼底布置的花岗岩花钵和玻璃钢花钵,上面栽种了五彩缤纷的时花,寓意梧州多姿多彩的明天。

南环路系骑楼城中的一条主要的交通要道,路两边的骑楼底都用铸铁栏杆围住,下面的木花架上种上时花,既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又保证了交通安全;用于支撑骑楼的柱面上采用了悬挂的花钵,种上绿色花卉植物,很好地解决了高层绿化骑楼的矛盾,达到了美化的效果。

骑楼城中还建有龙母广场绿化、金龙巷人口广场绿化、红星电影院侧绿化、大中路东六巷绿化等多个中心绿地,以方便人们休息。

优雅的绿化景观使荟萃中外骑楼之精华的梧州骑楼城尽显绝代芳华。

(五)原有植物的利用和保护   骑楼城旧城中原有各种树木443株,其中胸径30cm以上的大树178株,部分大树还带有浓重的人文色彩。

为保护和利用好原有的树木,在施工过程中我们与设计者一起调整了设计方案,修改施工图。

在充分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骑楼环境改造工程只移植、砍伐海南蒲桃、细叶榕、垂叶榕、羊蹄甲、刺桐、水蒲桃、油棕、假槟榔等大树64株。

为有效地保护原有大树,我们将铺装由花岗岩改为铸铁和新型材料树篦,并增加嵌草铺装,不仅在效果上更具生态性,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原有树木,保留了原骑楼街区风貌,再现古城的气息。

(六)与沿江绿化带的联系   梧州市骑楼城的绿化整治工程与沿江的绿化带以及防洪堤下的梧州历史文化长廊连为一体,是旧城区改造绿化整体规划不可分的部分。

梧州历史文化长廊利用长达1.5公里的梧州市河东城区桂汇段防洪堤内壁制作,从鸳江桥底西桂江段防洪堤转角处至桂北闸口处,与骑楼城龙母文化广场相接。

共有17幅大型浮雕、6个文化景观、3个水景、55幅雕刻诗词书法。

表现的内容分为梧州龙文化、古文化、传说文化及近代文化,刻画了梧州的历史沧桑,展现了独特的民俗风情,表现了梧州人的奋发精神,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

同时,其长度和大面积的浮雕群在全国极为少见,嵌于防洪堤壁上的五龙阴雕更是绝无仅有。

为突出历史文化长廊的景观效果,绿化采用柱状垂榕作为行道树,部分游览节点还建有尺度宜人的小绿地及景观水池,使人能在舒适的环境中细细阅读梧州的历史,成为广大市民喜爱的休憩场所。

三、施工配合、协调以及工程质量的控制      梧州市骑楼城的绿化整治工程与历史文化长廊建设绿化工程,几乎涉及了园林工程的所有专业,包括民用建筑、仿古建筑、塑石、假山叠石、钢、木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绿化、装饰工程等。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绿化在各专业中的配合、协调以及质量的控制成为关键。

(一)工程中的配合、协调   骑楼环境整治改造工程是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工种高度的协调与配合。

然而由于绿化工程建筑工程之间的区别,在梧州市绿化施工企业中,尚没有实行完善的施工单位项目经理责任制,这就很容易造成绿化施工与其他工程施工间的冲突。

骑楼绿化整治工程中,我们参照建筑施工企业的模式,成立项目经理部,选调技术、生产、材料、成本等精干的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对工程项目施工过程全面管理。

由于管理班子里融合了各种专业的人员,在与民用建筑、仿古建筑、钢、木结构、给排水、强电、弱电、装饰工程施工队伍协调时,都能处理好各工种间交叉施工的协调关系,使相互间的工程进度和质量不受大的影响,得到业主方与监理方的好评。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