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0例体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急性黄疸型肝炎

急性黄疸型肝炎(以下简称急性黄肝)是传染科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泛。临床上我们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以健肝、祛湿、育阴、化瘀之法,以茵陈汤为主,辅以中药外贴及西医转氨酶的方法治疗急性黄肝3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按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急性黄肝内容为依据。

1.2 一般资料 30例急性黄肝患者中,男23例,女7例,年龄17~68岁,住院治疗25例,门诊治疗5例。

1.3 临床症状 3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乏力、疲倦、尿黄、腹胀、肝区疼痛等症状。体检均有不同程度的肝肿大、黄疸。

1.4 辅助检查 30例经B超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大。生化检查3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 —谷氨酰转肽酶(GGT )及蛋白的异常,血清直接及间接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1.5 方法。

1.5.1 基本方 茵陈汤:茵陈30g,山栀子12g,板蓝根15g,鸡骨草20g,大黄6g,白背叶根15g, 蚤休15g,车前草15g,甘草6g,加减法:热重于湿者加柏皮、黄芩、黄连; 湿重于热者加茯苓、泽泻,去白背叶根。

1.5.2 中药外贴方 芒硝60g,大黄60g,山栀子60g,金钱草30g,冰片10g;中药外贴方共研细末瓶装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末30~60g,用蛋清或蜂蜜调成糊状,贴敷于肚脐及右上腹的日月、期门穴及其周围皮肤,敷料覆盖胶布固定,可配合热敷,每日换药1次,10日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1.5.3 西药治疗 西医给予甘利欣(甘草酸二铵)30ml,泰特(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分别加入5%~10% 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同时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1.5.4 治疗方法 30例全部服用茵陈汤及其加减方,1日1剂,煎至约2000ml分3次服用,并辅以中药外贴,结合西医治疗,观察疗效。

2 结果。

按199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30例患者中,临床治愈28例,占93.3%;好转1例,占3.3%;无效1例,占3.3%,总有效率为96.7%,临床症状消失最快7天,肝功能恢复最快10天。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