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处理西藏事务和对藏军火供应的态度

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近代以来英国西藏保持着长期的军火供应,严重地影响了中国中央政府西藏的管理,其中以英国锡金政务官( The Political Officer in Sikkim) 古德任内最为突出。英国人柏斯尔约翰古德( Basil John Gould) ,1883 年出生,牛津大学毕业,1912 年 5 月任英国驻江孜商务代办,开始涉足西藏事务。1913 年就任英印政府中直接干预西藏事务的锡金政务官一职,其在职时段几乎横跨 20 世纪前半期。古德任上,不遗余力地挑拨中国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极力拉拢西藏当局,绞尽脑汁为英牟利。古德对藏问题立场非常强硬,对英国决策部门的一些谨慎的对藏态度颇有牢怨之辞,当然其突出的工作还是得到英国政府的认可。1941年英国政府赏赐他爵士头衔,1945 年 6 月古德在驻锡金政务官职位上离职,1946 年 2 月在英国驻江孜商务代办职位上离职。古德西藏事务是非常看重的,这几乎是他政治生命的全部,其在职期间积极地对西藏军火供应彰显了他英国侵藏急先锋之面相。

英国对藏军火供应的计划由来已久。早在 1907 年春,英国驻江孜商务代办欧康诺( W. E. OConnor) 就敦促英印政府向班禅提供步枪 400 支,鼓励班禅在西藏南部建立一个独立国家。英印总督明托( Minto) 支持欧康诺的计划,他曾电告英国印度事务大臣说: 如您授权给我做这件事,这是极易办到的。

不过,英国内阁认为这必将加剧英俄两国在西藏的矛盾,妨碍英俄联盟同德国争夺世界霸权的战略,于是这一计划被搁置。1912 年,英国趁中国政局不稳之机,重新定位西藏,希冀西藏在名义上保留其在中国宗主权之下的自治国,而实际上应被置于绝对依靠印度政府英国放弃既往侵略西藏以军事征服为主的办法,改以引诱西藏分离中国的策略。

西姆拉会议阴谋的败露是英国正式军援的发端。1914 年印度事务大臣克鲁( Crewe) 向英国外交大臣建议,如 7 月 3 日于西姆拉会议上不能实现签字,那么就向西藏私下保证: 西藏政府可以依靠英皇陛下政府的援助,获得给予的战争军需品。西姆拉会议破产后,麦克马洪提议英印政府西藏地方政府赠予了一批军火。这对于刚刚在英国的操控下完成整改的藏军而言,无异于雪中送炭,这也是英国政府首次向西藏地方政府提供军火。1915 年藏军总指挥擦绒又请求英国施以军援,英国反感达赖求助沙俄,加之陷入一战因而疑忌重重,认为西藏与俄修好将作为不能给他的政权进一步援助武器的一个证据,并声称( 英印政府) 抽不出军官去教藏人使用山炮,因拉拢之心作祟,英国最终还是同意西藏购买20 万发子弹和派遣军官去江孜训练藏军官兵。1917 年下半年,英国又开始向西藏供应军火,免费赠送50 万发子弹,藏军得以大规模向康区进攻,澜沧江以西各县尽为藏军占领。

这期间的英国军援,不能不提贝尔( Charles Bell) 。1920 年被派赴拉萨锡金政务官贝尔多次向英印政府建议: 英国派赴拉萨的代表必须有向西藏当局提供武器弹药的权力,否则( 英国官员)北上拉萨是毫无意义的。英国外交部认为这是一个牵动全局的问题,而且也违反刚签订的《控制武器danyao买卖条约》,故英国政府给贝尔访问拉萨制定的原则是对西藏表示同情态度,但不授权他( 贝尔) 承诺武器或军火的援助。然而贝尔没有遵照英国政府的指示,到藏后反而向达赖建议西藏地方武装从5 000 人扩展到15 000 人。贝尔在拉萨期间也不断地上书伦敦,建议应采取措施控制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否则他们发现我们是无用的,并在绝望中转向中国,他请示英印政府批准向西藏出售武器弹药等,并声称收益将会很大。1921 年 8 月 26 日英国外交大臣寇松( Curzon) 向中国驻英国公使顾维钧递交了备忘录( 即《寇松备忘录》) ,要求中国在一个月内重开谈判问题。中国政府拒绝谈判,9 月 7 日,寇松允许贝尔向西藏明确表示: 陛下政府将允许他们进口合理数量的军火,只要他们做出它们会被完全用于自卫的书面保证。

贝尔回到印度后与英印政府外交部官员制定了武装西藏的详细计划,主要内容是允许西藏印度进口武器、帮助西藏训练军队、促成西藏军火制造等。英印政府允诺在以后的七年中向西藏提供 10 门山炮和足量的炮弹,20 挺机关枪,l 万支恩费尔德式步枪及 100 万发子弹; 之后每年提供 1 门山炮,2 挺机枪,1 000 支步枪,100 万发轻武器子弹; 山炮弹药数量是第一年每门 100 枚,之后每年每门 50 枚,共 7年。贝尔还应允帮助西藏招聘英国机械师指导生产弹药和枪支。1921 年 12 月,英印政府在江孜开始培训藏军,费用由西藏地方政府负担,一次最多可以训练藏军 100 人。

1935 年 1 月即将前往拉萨锡金政务官威廉逊又明确提出: 如果西藏政府愿意,我们将在印度帮助培训更多的西藏政府官员和军队,或者为这一目的派遣英国官员去拉萨。这笔培训费用由我们开支,我们将不要求西藏政府花一分钱一旦西藏政府需要,我们还应当随时准备向它出售更多的军需品。了解到西藏拮据的财政后,威廉逊还要求英印政府免除西藏第一期军火款项。

二1935 年 12 月古德再一次担任锡金政务官英国也开始了长时段大规模向西藏供应军火的历史。古德上任正值中英双方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上胶着,下车伊始古德便以强硬姿态出现,他坚决反对班禅的汉人卫队入藏,并唆使噶厦武力抗衡。英国印度事务部的态度是: 迫使西藏反对中国派护卫队随班禅入藏,但不介入中藏在班禅问题上的冲突,同意让古德作调节人,但不保证达成协议,英政府可以向西藏提供免费运输物资,并在印度训练。西藏方面的态度是口头邀请古德访问拉萨,也反对中国官员随班禅进藏,但是不需要英国干涉班禅问题。英国情报人员认为古德应尽快接受邀请到藏,矫正西藏摇摆不定的对英态度。

英印政府外交部古德使团的目标是: 旨在加强其与西藏官员之间的友谊显然这种关系的重要性在于在印度边界建立一个友好的邻居。印度事务大臣给古德首秀的指示是: 探查西藏的总体形势,首先不要给予西藏方面提出的问题以最可能的建议,也不要对他们造成压力; 有为西藏印度训练军官和其他方面提供帮助的权力; 谨慎地提出英国拉萨设立常驻代表的计划; 提醒西藏不要盲目乐观; 强调西藏政府应通过与班禅喇嘛和平共处、重组其军队和财政来增强自身的地位等。当然英印政府也强调古德应谨慎行事,多汇报以等待指令。这是古德的第一次大规模正式造访西藏,他自认为其任务是: 为追求打造一个足够强大和独立的西藏的政策,使他们得到那些过去不曾得到的东西是可行的。首先关于西藏的军事力量,要向西藏传授第一手的军事理念,以及为提升这个国家的军事力量,何种措施可行并符合其实际。另外,出于这些目的,总参谋部( General Staff) 同意在一定时限内,东方司令部旅参谋长、陆军准将雷慕( Brigadier P. Neame) 随团出使。

可见,古德英印政府英国政府在出使西藏的目标上略有不同,古德特别强调的是要给西藏务实性的帮助,即军事援助。值得注意的是古德使团中的陆军准将雷慕,也是自英藏交往以来为数不多进藏的英国高级别军官。1936 年 8 月 24 日古德使团抵达了拉萨古德很快向英印外交部汇报了雷慕对藏军的印象: 藏军废弛相当严重,从前对藏军的训练已经被忘记,武器从未使用过。古德在给英印政府外交部副部长卡罗的信件中附上了 9 月 8 日雷慕给西藏政府的军事评估报告,报告称看到的藏军是感到可叹的缺乏战斗力,无论是在武器使用,还是在战略进攻与防御方面。报告还称: 西藏政府要求提供建议和帮助,改善藏军状况,提高战斗力,各种因素制约着预备队的规模、武器装备和部队单位,首先是军事任务问题,然后是财政问题。报告还详细论证了藏军在武器装备、后勤保障、战术训练等方面需要做的工作。这份呈现给西藏政府的评估报告,其引诱军购的成分非常大,但是该报告英方解读出的观点为: 西藏军队极其落后,西藏财政相当恶化,英国要想强化西藏政策,必须不断向藏军提供援助。这也是古德对藏军火供应的最基本理论依据,即依靠军事援助强化外交,通过外交攫取权益。

古德的报告和雷慕的评估令英国颇为吃惊。基于此,古德建议: 如果西藏政府同意,印度政府有必要为藏军提供训练,由此西藏地方政府每年必须相应得到必需军火,因为西藏军事高层没有能力将有关改进西藏军队的建议付诸实施。英国应提供西藏政府需要的军火要做一些切合实际的事情。

古德也再次列出西藏所需武器,如山炮、机枪和子弹以及相关设备清单,并希望得到英印政府的报价。9 月 14 日古德首次与噶厦会谈,涉及雷慕对藏军的态度、武器的提供问题。同日古德英印政府外交部转述了噶厦准备采纳雷慕的建议等讯息。英国古德能够积极执行通过军火供应反制中国护卫队入藏的做法给予了肯定,英印外交部很快与古德开始对武器供应的细节频频讨论。在此期间,9 月 28 日英国外交部主管藏务的官员奥德( Orde) 质询英印政府西藏提供武器的事宜,他以 1921 年英印政府西藏之间有协定作为解释,英国政府不会向中国宗主权下的西藏自治地区提供军火,但又说明印藏是邻国,印藏两国交易不可能以中国的愿望为转移。这种激进之论,更是助长了古德的军售论调。10 月 2 日英国印度事务部得知在古德的努力下,西藏政府拟与英方讨论由英国代表西藏担任调停者与班禅协调。10 月 7 日印度事务部又得到汇报: 西藏出现反复态度,但古德的看法是西藏政府希望继续依靠英国在南京的外交支持。10 月 8日印度事务大臣指示: 同意由古德通知西藏政府英国仍旧准备调停。与之相配合,印度事务部告知英印外交部: 古德与雷慕对西藏重建藏军的建议已经通过,英印政府的任务是: 培训西藏高级军官; 落实供应武器和军火数量及种类。10 月 9 日古德拉萨致电英印外交部,认为英印政府应承担在印度和江孜训练藏官的所有费用,以便不给当地人增加负担,并称雷慕能粗略估计所需费用。10 月12 日英印外交部古德: 印度政府同意以私人名义购买英国303 式步枪,但1914 年型号步枪没有货,向英国询问是否能够提供 6 支。从西藏多变的政情可推断出,不到一个月内,中英藏三方争斗颇为激烈,而最终使西藏追随英国的定心丸就是英国军火供应。

当然,站在大英帝国的全局战略角度,英内阁还是考虑到中国的态度,不敢公开供应西藏武器,英国印度事务部官员沃尔顿( Walton) 向外交部奥德建议: 对中国否认英国西藏提供武器( 自从1921 年以来) 另外有关解决西藏地位的努力还不值得尝试。这样英内阁内部整合出了一条原则: 关于西藏的地位暂时不谈,不能过分刺激中国。11 月 14 日英印外交部印度事务大臣转交了一份古德的电报,古德在电报中询问关于西藏购买军火的指示,并汇报了西藏的目前局势,即西藏英印的依赖加强。古德坚持认为: 虽然中国反对,英国政府依然会继续支持西藏,并呼吁加强对西藏军事和外交的支持力度。

拉萨将近三个月的古德意犹未尽,认为还可大施拳脚有更大作为,不肯离开拉萨,这与决策层尤其是英印政府的想法相左,1936 年 11 月 18 日印度事务大臣泽特兰( Zetland) 同意英印政府的意见,即古德代表团应该离开拉萨,留下官员以利联络,但认为古德所建议的对中国护卫队采取积极抵抗的策略对西藏而言并非最明智的选择,西藏政府在代表团离开后,应避免冒此风险。古德对此论调颇为不满,希望与摄政深入交谈,以图更大利益。然而内阁已然定完了调子,古德的进一步计划已经难以实施。其实英印政府不希望通过具有投资性质的武器供应来换取权益,而是基于一种少花钱多办事的心理来思考古德的任务。12 月 12 日英印外交部印度事务大臣表示对西藏提出的训练队一事持消极态度,并称虽然西藏在筹集资金购买武器,但是英国应考虑到面临的实际困难以及未来对西藏需承担更多的义务,因而不能同意西藏所列的武器清单。同时还提醒印度事务部,要考虑这些武器输出之后应对中国方面反对的措施。英印政府认为摄政和噶厦都没有能力坚持现有政策,西藏军队需要进行重组和细致培训,所以现有条件下只能训练一些军官。英印外交部还强调西藏恶化的财政问题,称西藏政府已经拖欠军火款项,而且如果西藏军事力量加强,会在中藏边境挑起事端,英国还要控制其外交政策。因此英印政府不同意古德有关西藏军力加强可以抵制中国渗透的说法,英印政府只能做到: 以现金付款方式出售常规武器和在印度训练少量军官。同时英印政府还表示不反对向西藏出售军火,并且会以各种形式从事对西藏的实际援助。

英印政府的变卦,着实令印度事务部不解,12 月 16 日沃尔顿在关于向西藏提供军火和在印度培训藏官的问题上向英印政府提醒到,英印当局曾在古德前往拉萨前承诺要维护西藏自治,使西藏抵抗中国的进犯,西藏政府也已打算通过古德表达对西藏进行实质性援助的计划。24 日印度事务大臣也向英印外交部指出古德的报告中清晰显示出的主要危险在于西藏政府的虚弱和不稳定,并希望知道英印方面放弃向西藏政府提供实际援助而要增强其财政实力的提议的原因。另外关于军火的支付问题,印度事务部认为西藏可能不会接受英印政府要求的现款支付。

经过英国印度事务部与英印政府的一番争吵,1937 年 1 月 15 日古德终于得到明确指示: 英印政府准备提供西藏所需要的军火,但很可能是现金交易; 印度政府拟免费为西藏训练官兵。21 日古德拉萨英印外交部: 西藏政府希望尽快发货,为鼓舞英印政府军售西藏的热情,古德刻意加了一句: 雷慕之前的报价偏高。古德还汇报说至此西藏对于反对护卫队的立场依然未变,此言论又将武器供应很好地与反对护卫队问题巧妙结合起来,古德同时也提醒英国如果不向西藏提供武器将可能造成的恶劣影响,期望英印政府提供更多的外交支持。此外,买卖心切的古德还对军火进行了讨价还价,1 月 24 日英印外交与政治部明确向古德说明这笔军火价格是合理的,不能再降低。于是古德通知西藏地方政府英印批准向西藏提供所需军火( 8 支维克斯 Vickers 机枪、10支刘易斯式枪、16 万发子弹、4 门山地炮装备机 800 枚炮弹) ,并为其训练一些官兵,古德重申英印政府并没有放弃为西藏提供切实援助的计划,同意向西藏运输中国砖茶。英印政府古德磋商了提供援助的一些细节问题,包括提供援助运输所需的进一步的花费。2 月 1 日英印外交部印度事务大臣表示英印政府没有放弃援助西藏的计划,并在考虑免费向摄政和寺庙运输物资以及中国砖茶,但又表示英印政府不希望西藏拖欠军火费用,希望西藏以现金支付。2 月 7 日古德英印外交部西藏政府军火运至噶伦堡后会通过邮寄的方式付款,时间不会超过 6 个月,并刻意强调军火包装的要求是要适合骡子运输,应注明外包装。为确保安全,在到达拉萨之前,包装不宜打开。并要求供应油及清洁剂等等细节。至此,1937 年军火供应总算完成。

到 1939 年,在之前的论调基础上,古德又开始酝酿向西藏供应军火。1939 年 8 月 6 日英印外交部海恩( W. R. Hay) 向古德介绍了阿拉哈巴德工厂( Allahabad Arsenal) 可以供给的武器种类、数量、包装方式、费用,并希望西藏政府和邦达昌了解此情,做出选择,海恩还表示印度会得到印度事务大臣的命令,做出相应安排,并希望了解邦达昌以何种方式付款。古德向海恩核实军火数量和包装,建议向西藏提供老式步枪。9 月 26 日古德英印外交部,称希望能为西藏提供毛瑟枪,并说明他将劝说西藏同意以私人名义购买 303 式步枪,他询问是否可以得知枪支和子弹及其价格、类型、发货时间的信息。10 月 1 日英国拉萨代表成员黎吉生向古德叙述了邦达昌所需步枪的种类、数量、交货地点和付款方式。最终 1940 年 1 月英国出售给西藏 173 支长枪和 65 支短枪及配备的刺刀、背带及每支枪 200 发子弹。一年后,古德又开始鼓噪军售。1941 年 8 月 21 日古德英印外交部副部长惠特曼( Whitman) ,希望得到德、意、美制武器,并称西藏得到的武器不会对印度造成任何威胁。具体需求是300 支步枪、100 支手枪或者左轮手枪,每支枪配备300 发子弹。9 月9日惠特曼回绝了古德希望的军火请求。

1943 年,因西藏阻挠有利于抗战的跨藏公路建设,蒋介石令军队对西藏施压,西藏当局向英国求助,英印政府备受刺激,于是在武器问题上开始奉行积极主动的政策。在古德的参与下,1943 年印度事务部官员皮尔( Peel) 致英国外交部克拉克( H. Ashley Clarke) 称: 战后西藏一直靠印度提供军火用于防御,现在西藏军火储备在减少,因此有必要继续提供军火; 过去向西藏提供军火强化了英国西藏的影响,英国不希望西藏转向美国寻求援助,应同意印度西藏提供军火,但要推迟些时间。6 月 24 日印度事务部肯定了英印政府乐意向西藏提供武器的态度。8 月 18 日皮尔写了一份西藏要求提供武器和军火的备忘录: 回顾了自 1914 年以来印度西藏提供武器和军火的目的及原则,列举了 1937 年和 1940 年英印政府西藏提供的武器清单,还列举了英印政府函、古德电报的观点以及英国政府对中国抗议的态度,最后强调主张满足西藏武器要求的理由是: 以前提供武器,现在却拒绝是没有道理的; 不希望西藏转投美国; 还有中国进犯西藏东部的可能性依然存在。

11 月 3 日英印外交部告知古德同意向西藏提供 500 万发马克 7 号( S. A. A. Mark VII) 配套子弹及 1000 发 2. 75 号弹药,要求古德安排向西藏运输事宜。1943 年底起,售藏军火陆续抵达噶伦堡和锡金一带,并由驿道运往拉萨。为抵消国民政府也向西藏提供武器的影响,在古德的运作下,英印政府还主动提出愿意向西藏供应新式武器以替代过时的 2. 75 英寸口径山炮。

1944 年,古德访问拉萨归来后,又开始向英印政府提议给西藏一批合理的军用品,称对西藏进行军事援助将会受益很多。印度事务部给出的意见是最好在二战结束后再向西藏提供军火,但可向西藏提供用于警察和防卫的枪炮。1944 年春,噶厦官员亲自到锡金古德密谋,以西藏羊毛关税作为抵押,从英国购买武器。在印度事务部的积极支持下,英国对藏军事援助很快展开。英国先派遣了一个由 18 名英国军人组成的军事训练小组,到江孜训练新招募的藏军。随后,又派遣军械专家到西藏检修武器,并向藏军提供了 1 600 万发步枪子弹、5 万发机枪子弹。此间中国与英国在二战中结为同盟,古德却继续军售,于情于理都不应该。

二战刚结束,在古德等人的渲染下,英军参谋部出台了《对西藏的军事援助计划书》,原因是他们认为二战结束后苏联会占领中国内地,接着侵入西藏,威胁英印,故计划英军总参谋部负责军事部署,英印政府承担兵力和军用物资,并协助西藏培训约 3 000 人的军队,英军参谋部甚至还计划向西藏提供一个航空师的军用物资及最先进的进攻性轻武器。当然这一臆测离奇的想法因英国财政紧张、英印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军售条件太苛刻遭到藏人反对而终止。但是,英印政府依然承诺会继续尽快满足西藏军火的合理要求。虽然古德已于 1946 年 2 月在驻藏机构上去职,但是其十余年的西藏军售思想依然有顽强的生命力,1947 年 3 月,强弩之末的英印政府西藏的要求下完成了最后一笔军售。之后,英国西藏的武器供应因英国印度次大陆撤出而结束。

三综上可知,英印政府锡金政务官古德寻找机会不断鼓噪英国涉藏部门向西藏输出军火,态度非常执着。古德的行为彰显了英国分裂中国西藏的心机,尤其在中英结成反法西斯同盟的时候,古德竟明火执仗地向西藏军火供应,颇令人唏嘘。古德在职期间之所以不断地鼓动英国西藏供应军火,是多方面合力的结果。

首先归因于古德的驻锡金政务官权责。古德担任该职的时间段分为两部分,一是在 1913 年10 月至 1914 年 9 月短暂担任,后又在 1935 年 12 月至 1937 年 5 月、1937 年 11 月至 1945 年 6 月两个长时间段担任,总计长达九年零十一个月,他是在此职担任时间最长的政务官之一,驻锡金政务官英国侵藏过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英国对于西藏事务的处理机构不是单一的。从 1904 年至 1947 年,英印实际上的管理者是英国政府印度事务部,印度事务大臣是内阁成员之一,所以有关印度西藏的事务不属于英国外交部管辖。同时,英印总督负责英印政府的行政事宜,他在名义上对印度事务部负责。英印政府的外交事务又由外交部直接对英印总督负责,并且负责处理英印与其周边地区,如西藏事务。因此,西藏事务方面,印度事务部和英印政府的意见并非完全一致,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对藏军售的讨论如此复杂。20 世纪初,荣赫鹏武装侵藏,英方官员开始陆续入藏,这些人在西藏得出的倾向性建议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英帝国和英印政府的对藏决策。这些官员分属于英印政府的驻锡金政务官拉萨使团、三个贸易中心机构,其中以锡金政务官最为核心,其政务官本人亦经常亲自前往拉萨

具体运作是: 来自西藏的报告先呈交给锡金政务官,他们在报告上加上自己的意见,在政治部经过评判后,可能被转交给其他部门。重要报告可能会通过英印政府外务大臣转交给英印总督,由此再转交给伦敦的印度部以至英国政府。因此驻锡金政务官的报告对英国高层来说是第一手资料,因为只有他们最清楚西藏的状况。也可以说,驻锡金政务官是站在英国侵藏的最前沿阵地上,既扮演千里眼顺风耳的谍报角色,又担负着侵藏策略的具体实践使命,既是英国派往西藏的使者,又是西藏政府的决策顾问。背靠着强势的英印政权,面对着孱弱的中国中央政府,眼前又摆着犹豫不决的西藏地方政权,对于精力旺盛,建功心切的古德,这里似乎有足够的发展空间,于是只需不断聒噪渲染藏事危机,叫卖军火,便可轻易为自身的政治生命赚取发展的筹码。

第二,中国中央政府的不作为也是古德得以军售的重要因素。不能否认,国民党政府的国力与治国理念都较晚晴与北洋政权有很大进步,藏务态度也较之前强硬,这一点英国官方也承认: 1921 年起,中国政府试图在他们对西藏的宗主权上加大输入实质性内容的力度,但遭到西藏拒绝。最近几个迹象表明,中国意图发表声明,声称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 国民) 政府从来都把西藏看成是中华民国的一部分。对于英国或明或暗向西藏实施军火供应,国民政府的决策者是很明了的,其涉藏官员也一再将重要情报汇报到高层案前,如1936 年9 月5 日驻藏专使行署负责人蒋致余致蒋介石电称:。

迭据密报,噶厦向英官提议由印购进大炮、机关枪、步枪、子弹大批军火,已得英官允诺。10月5 日蒋致余再致蒋介石电称: 英官称所有藏方拟购枪炮数量多寡,均可照售价允特别低廉。1943 年四五月间,国民政府情报人员获悉前有五六批军火由印入藏,中有步枪、机枪及小钢炮等。1944 年2 月21 日驻藏办事处报告: 藏方最近向英订购高射炮两尊,子弹百余箱,由英官训练放射。2 月28 日军委会办公厅报告: 现英方援藏之事实,较前益趋活跃。7 月19 日驻藏办事处处长孔庆宗报告: 藏购械弹首批300 驮已到拉萨,闻共有 3 600 驮。另有步枪 3 000 驮约三万枝,机关枪炮在外。驻藏办事处处长沈宗濂电告: 英人自 4 月起,运输军用品进藏。高射炮两尊业已运到拉萨; 三○三英寸步枪弹4 000 箱、手榴弹600 箱,正在陆续运输。

国民政府的对抗措施几无成效,面对中英两国联盟抗击法西斯的良机,国民政府外交部曾于1944 年 9 月 8 日拟定了关于办理西藏与英勾结一案经过及处理方针的签呈上报行政院,该签呈观点认为: 我如要求英方完全放弃干涉政策,实属困难。故目前中英谈判之时机,尚未成熟。后面是一如既往的官样文章,没有具体可行的解决办法。1944 年 11 月 7 日外交部举行了藏案会议,会议最终提出的对藏根本解决办法中有一条说: 似应利用日前中英同盟作战之关系。择取适当时机,向英提出根本解决办法,作友谊之协商。

关键词是择机,连正式的外交抗议也没有。1943 年卸任蒙藏委员会驻藏办事处处长的孔庆宗在其之后的述职报告中曾言对英方针: 此时避免与英国发生摩擦,但对其侵略藏边、助藏独立、训兵、售械等阴谋,仍应竭力交涉,切实防止。孔还分析道: 不必过于重视英国之态度,盖历来对藏失败大半由于迁就英人超过限度,而我事先无切实准备,致事机之来不能采主动及断然之处置,亦一因也。

国民政府也曾针对英国向藏军售采取了直接措施,如 1944 年 6 月向西藏赠送了大批武器弹药,包括八二迫击炮 4 门,配炮弹 400 发,马克沁重机关枪 8 挺,子弹 16 000 发,中正式步枪 16 支,子弹 1 600 发,机枪配件附全。然而这一切与长期扎根西藏,笼络西藏古德们的工作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根本唤醒不起西藏对中央政府的信心。况且此时二战已近尾声,中英联盟已不似之前牢固,英国更不会袖手旁观。总之,国民政府出于对国内政局的考虑,优柔软弱,不思进取,根本没有务实的解决方案,其藏政实施丧失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究其根源,还是缺乏必要的实力和魄力。这一点古德早已明晰,实打实地向西藏输出军火,各取所需,古德确实善于把握时机。

第三,英国政府的支持,是古德得以军售的根本。上文可知,古德本人、英印外交部英国印度事务部在思考对藏军售问题上是存在分歧的。之所以有如此分歧,如前文所说,因其职能分工而导致的着眼点不同所致。在古德眼中,只要足够重视,西藏完全可以为英所用,所以古德的观点就是给予西藏持续不断的军火供应,加快恶化中央政府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这种思想激进而单纯。印度事务部是对藏政策的最终决策机构之一,西藏在其眼中扮演的是从属于大英帝国利益的角色,此一时期比较积极热衷于军火供应。而负责掏腰包直接供应军火英印政府就对这种不平衡的军火交易不是特别热情,患得患失。尽管英国内部口角不断,但就在这种长期的复杂的扯拽过程中,造成了一种既定事实: 西藏得到了来自英国军火古德的急功近利与英国上层部门的迟缓慎重彰显了英国人在对藏问题上的不协调,这也是大国政治外交运转的常态。总体而言作为老牌的殖民国家,英国一整套娴熟的殖民侵略政策与实施机制,使得对藏军火供应,威逼之意大于实际效用。英国最根本的目的是控制西藏,限制中国对西藏的影响,即所谓的西姆拉地位: 既想达到据有西藏的目的,又不愿担责任;既剥尽中国主权,又留有余地。对其他列强而言,既让其感到英国在藏的地位,又令其无法在道义上谴责英国。对于西藏,既给了一个独立的梦,又让它实现不了。英国需要的是西藏的地位与战略意义,而不是真正的独立。也就是这种微妙暧昧的关系,有限度的军售计划才得以实行。

军火供应是两相情愿的事情,有需必有求,除了古德等人的引诱因素,西藏地方政府主观上一直存在的或攀附外力以图独立成国或掣肘中央牟取更大自治权力的两条路线,也是军售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无论哪条路线,都绕不开军队的强大,强军是西藏地方政权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然而没有充足的财政支持的强军无异于无源之水,而这正是西藏势弱的致命短板。

早在1915 年,贝尔就曾指出西藏政府黔驴技穷,不知从何处去寻求支付军费和管理国家所需的财源,他们的国库已经空虚。1921 年 2 月( 藏历新年) 在拉萨举行的传统法会上,爆发了针对因军费加征税收的骚乱。1924 年贝利访问拉萨时,噶厦又开始向他抱怨西藏的财政负担已难以支撑购买军火的费用。1934 年 11 月 6 日噶厦假惺惺地向中央政府称国防军由西藏自己办理训练,遇有需要饷械时,则请汉政府协助; 遇有外患,由西藏自由抵御,苟需要协助时,由西藏请汉政府协助。

自然,西藏根本不可能去问中央政府军火,但狡诈悭吝的英国人也不会平白无故地永远赠送军火。1935 年 8 月当威廉逊访问拉萨时就要求藏当局割地偿还枪炮购价,在西藏已拖欠60 万卢比的军火费后,英印政府依然于 1937 年 1 月指示古德,希望西藏以现金方式支付购买武器的费用。1943 年当中央政府向青藏和康藏边界调集军队时,西藏噶厦非常紧张,原因是藏军依然是装备较差战斗力极弱。据中国驻加尔各答官员陈以源密查: 上年( 1943) 年底前后,帕里宗之税收,每年不过印币十万盾( 每年仅有羊毛十万包通过出印,每包收税一盾) ,以之偿还军火代价,恐非短期所能还清。最近藏政府为英方在德基林噶建筑学校,闻以军火供给藏方,为交换条件。军火代价,恐非仅以帕里宗之税抵付而已。

1943 年英印政府古德的建议和论证下组建了侵略机构—印度东北边境特区。第二年 1 月,英国人梅因普莱斯带兵非法越过麦克马洪线闯入察隅地区,在瓦弄修建了一个临时英国军事哨所,并声称三十年前西藏政府为抵偿步枪价款,已将杂域( 察隅) 割让于英。同年 10 月,英印政府再次派军修建了一所永久性军事哨所,开始对瓦弄及其以南地区实施直接的英国殖民统治。1944 年西藏再次要求购买武器装备,而英国提出的条件是: 在麦克马洪线东部察隅驻军和在麦克马洪线西部的达旺驻军,并修建通往拉萨的道路等,其意图显而易见: 让噶厦用土地换枪炮。西藏噶厦对此保持了沉默。二战后西藏噶厦在得知英国将动用空军向他们支援时,欣喜异常,但英国出售西藏军火的条件之一便是: ( 西藏) 南门达旺一带地区自绒渠河以南地方割让予英国。如此触及核心利益的条件,西藏自然没有答应。二战期间,西藏故然故我执意自立,但是藏军的军费开支似乎永远是个填不上的大窟窿,想假英国势力强军图立就必须付出代价。总之,国民政府西藏有心却无力整合出类似清季驻藏大臣那样的强势机构,藏人对西藏留有的政治真空很不适应,欲攀附英印对抗中央而不愿舍弃疆土核心利益,欲铁心与中央相对抗却没有实力,处境颇为尴尬。古德等人就是抓住了这种矛盾纠结的心态,勒索引诱,软硬兼施,钳制西藏政权。

所以说古德是很精明的,在对西藏军火供应方面,他很好地利用了驻锡金政务官的职位优势,游刃于英国不同的决策部门最终博弈出的权限内,最大限度地挑战着虚弱的国民政府的底线,同时也在蚕食着西藏地方政权的核心利益。我们还要知道,古德上任时日本肆虐中国,他趁火打劫军售。中英联盟时,他无视道义,依旧军售。英国即将退出南亚大陆时,他依然饱含热情继续军售。那么古德眼中的英国在这场漫长的军火供应过程中究竟得到了什么? 深谙英国殖民思维的古德,明白先印后藏因印而藏的英国不会为了西藏所谓的独立去肆无忌惮不计成本地买单,因为西藏问题只英国钳制中国的一张牌,而对藏军火供应则是这张西藏牌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Alex Mckay. Tibet and the British Raj,The Frontier Cadre,1904 ~1947[M]. Routledge Curzon ( May 27,1997) .  [2] Alastair Lamb. The McMahon Line,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ndia,China and Tibet,1904 to 1914[M].London: Routledge & Kegan Paul,1966.  [3] 刘贯一. 帝国主义侵略西藏简史[M]. 北京: 世界知识出版社,1951.  [4] 印度事务部档案( India Office Records,简称 IOR) . L/P&S/10/717. 1921 年 1 月 19、24 日贝尔与德里之间的通信.  [5] IOR. L/P&S/10/717. P. 4126/1921,1921 年英国外交部印度政府.  [6] IOR. L/P&S/12/2175,P. Z.5977/1936,向西藏政府供应武器记录.  [7] 黄国政,金家滋,等. 中国民族史论著汇编西藏卷[M]. 1994.  [8] IOR. L/P&S/12/4157. 1935 年 1 月 20 日威廉逊致麦特卡夫的信.  [9] IOR. L/P&S/12/2175. P. Z.3075/1936. 1936 年 5 月 21 日印度事务大臣致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并转发英国驻北京公使第 1599 号密电.  [10] IOR. L/P&S/12/4197. P. Z.5163/1936. 1936 年7 月18 日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致印度事务大臣第1610 号电.  [11] IOR. L/P&S/12/4197. P. Z.3864/1937.1936—1937 年印度锡金政务官古德拉萨使团报告.  [12] IOR. L/P&S/12/2175. P. Z.6814/1936. 1936 年 9 月 4 日古德拉萨印度外交部第 122 号电.  [13] IOR. L/P&S/12/4194. P. Z.17782/1943. 1936 年 10 月 6 日锡金政务官古德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副部长卡罗第 9( 3) - /36 号函附件: 1936 年 9 月 8 日雷慕致西藏政府的军事评估报告.  [14] IOR. L/P&S/12/2175. P. Z. 6896/1936.1936 年 9 月 10 日古德拉萨印度外交部第 126 号电.  [15] IOR. L/P&S/12/4197. P. Z. 3864/1937. 1936 ~1937 年印度锡金政务官古德代表团报告.  [16] IOR. L/P&S/ 12/4197. 1936 年 9 月 l4 日古德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第 132 号电.  [17] IOR . L/P&S/12/4197,P. Z.7134/1936. 1936 年 10 月 8 日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与印度事务大臣之间第2222,2268,2833 号电.  [18] IOR. L/P&S/12/2175,P. Z.7828/1936. 1936 年 10 月 12 日印度外交部古德第 2328 号电.  [19] IOR. L/P&S/12/2175,P. Z.7012/1936. 1936 年 10 月 22 日印度事务部沃尔顿致英国外交部奥德函.  [20] IOR. L/P&S/12/2175,P. Z.8117/1936. 1936 年 11 月 14 日印度外交部印度事务大臣第 2672 号密电.  [21] IOR. L/P&S/12/4197,P.Z.8904/1936. 1936 年12 月24 日印度事务大臣致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第3701 号电.  [22] IOR. L/P&S/12/4197,P.Z.8699/1936. 1936 年12 月5 日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致印度事务大臣第2908 号电.  [23] IOR. L/P&S/12/4197,P. Z.3864/1937. 1936 ~1937 年印度锡金政治官员古德访问拉萨使团的报告.  [24] IOR . L/P&S/12/4197,P.Z.8902/1936. 1936 年12 月24 日印度事务大臣致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第3676 号电.  [25] IOR. L/P&S/12/4197,P.Z.514/1937. 1937 年1 月22 日印度政府外交和政治部致印度事务大臣第241 号电.  [26] IOR. L/P&S/12/2175,P. Z.1253/1937. 1937 年 1 月 24 日印度外交部古德第 260 号电.  [27] IOR . L/P&S/12/2175,P. Z.759/1937. 1937 年 2 月 1 日印度外交部印度事务大臣第 335 号电.  [28] IOR . L/P&S/12/2175,P. Z.1253/1937. 1937 年 2 月 7 日古德印度外交部第 38 号电.  [29] IOR. L/P&S/12/2175,1939 年 8 月 6 日印度外交部海恩致锡金政务官古德有关向西藏政府提供军火的第F. 356 - L /39 号信函.  [30] IOR . L/P&S/12/2175,P. Z.7828/1939. 1939 年 9 月 26 日古德印度外交部第 143 号电.  [31] IOR. L/P&S/12/2175,P. Z.112/1940. 具体不详.  [32] IOR. L/P&S/12/2175,Ext.7753/1941. 1941 年 8 月 21 日、9 月 9 日惠特曼与古德之间函件.  [33] H. E. Richardson. Tibetan Precis[M]. Government of India Press,1945.  [34] IOR. L/P&S/12/2175,Ext.4111/1944. 1944 年 8 月 10 日英国使团致甘托克.  [35] Alastair Lamb. Tibet,China & India 1914 ~1950: a history of imperial diplomacy[M]. oxford Books,Her - ting—fordbury,Hertfordshire,1989.  [36] IOR. L/P&S/12/4194,P.Z.4526/1943. 1943 年7 月22 日英国外交大臣艾登致英国驻中国大使薛穆的密函.  [37] 张双智. 元代至民国治藏政策法规汇要[M]. 北京: 学苑出版社,2010.  [38] 中国藏学研究中心. 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 7) [M]. 北京: 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  [39] 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 172—1/0009/019/43 和 172—1/0017/019/4.  [40] IOR. L/P&S/10/344.1915 年 10 月 28 日贝尔自锡金致德里印度政府的信.  [41] 西藏近情( 1943 年 4 月) [Z]. 西藏内情. 国史馆藏外交部西藏档,172 -1/0016/019/4.。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