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怎样塑造健康的人格

李永贯是上海某大学的新生,他家住贵州一个偏僻的乡村。

山村里出了一个大学生,这对当地村民来说,是件了不起的大事,不仅全家为此欣喜万分,就是邻里们也为山村出了秀才而高兴。

村里开大会、放爆竹,临行前,全村还像办喜事一样,里三圈、外三圈,围着李永贵,为他送行,父母还热泪盈眶地千叮咛万嘱咐,使小李激动得心直跳。

可是,小李进校还不到三个月,有一天,李永贵的父母突然接到学校通知,说李永贵因患精神分裂症需要暂时病休回家。

这突如其来的消息,使两老惊呆了。

录取大学的喜悦之情未消,现在却又给村里带来一阵阴影。

人们议论纷纷,难以理解,总认为进了大学是件幸运的事,在高等学府里读书无忧无虑,生活也过得很舒服,读书时又不受社会上的干扰,至少不必为生活操劳、奔波,如今为何会发生此事?   其实,大学这一特定的环境,固然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在德、智、体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然而他们在大学生活期间,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和苦恼,因而会造成心理障碍

有一些学生对环境适应性差,对各种困难、挫折耐受性,往往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甚至心理疾病。

近10年来,大学生的疾病结构在发生变化。

过去,大学生因劳累过度,患肺结核占首位;可是现在,病毒性肝炎占首位,因心理障碍而中断学习的学生,也有了明显的增加。

据上海某大学统计,10年来大学生中患精神分裂症和神经官能症就达60余人,在因病休(退)学的病因中占21%以上。

固然,这在大学在学人数中比例不大,但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大学期间,大学生社会关系、集体生活、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种种新的变化,致使大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的“不安”“不适应”等因素也相应发生变化。

社会文化关系的失调,是引起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

一些社会事件,尤其是突如其来的巨大事件,如家庭不幸,亲人遭车祸、去世、失恋,考试失败等,都可引起心理障碍

人们有自我调节的能力,以适应变化了的社会环境,但是有些人自调能力差,这就使人的情绪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身心健康受到影响,甚至造成各种躯体和精神疾病。

为什么李永贵这个出生在山村的大学生,会在进校不到三个月时间内就得了精神分裂症?这与他长期精神紧张有关。

家庭对他的要求,全村人对他的期望,形成一个无形的压力,成绩稍差,就深感到有失众望。

再加上他过惯乡村的俭朴生活,进入城市,生活不大适应

平时,他又缺乏人际间的情感沟通和心理交融,无处可倾诉衷肠,对自己又缺乏自我解剖和自我认识。

大学生正处于科学、文化、经济飞跃发展的90年代,价值和意识形态发生显著的变化,一些大学生追求看得见的目标,“求实”已成为行为准则,如果缺乏对长远目标和理想的追求,就削弱了对挫折的应付能力,稍遇风浪或困难、不幸,也就会承受不了,因而产生心理障碍

跨进高等学府的大门,几乎所有的大学生都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文化上,对社会生活适应能力方面,落后于同龄的就业青年。

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比较嫩,对某些社会问题缺乏免疫力,容易冲动,喜欢拿书本理论硬套现实问题。

因此,遇到疑难问题无法解释时,也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

大学生还面临着人际关系、异性关系、个人前途、性格、人生观等问题。

从农村和山区来的大学生,对此适应的困难还会更多些。

我国(包括大学)的心理卫生知识不够普及,有些大学虽设有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机构,但它未被大多数人充分理解和接受,甚至错误地认为,凡是要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人,都与精神不正常有关,而把正常的心理咨询看成为矫治精神病。

事实是,当学生发生心理障碍时,常无处投诉,无处倾诉衷肠。

这也与某些学校政治思想工作薄弱或过分强调“大学生自治”有关。

有的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常以躯体症状反复就医或单纯服药,结果并未摆脱心理障碍

有些人虽因表现出情感或行为异常,引起了人们注意,或因成绩不良、忧郁悲观而去求医,但他们又不愿意暴露自己内心真正的世界。

针对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校方及医务部门应主动给予关心和疏导,其中包括性指导。

大学生个人来说,首先要提高心理卫生水平,积极参加正当的社交活动,广交朋友,以达到心理上的疏通。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