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围村林现状及改造方法

摘要针对当前平原围村林杨树过量、树种单一、效益不高的现状,提出对低效林进行改造的方法,以为加快推进平原地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平原;围村林;现状;改造途径      围村林是豫东平原上重要的林业产业原料林基地之一,与近年来实施的林业重点工程一起构成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发挥着重要作用。

平原围村林,由各村农户在村庄周围的荒废地块上自发栽植而成,多为杨树纯林[1],间或栽有少量泡桐和刺槐等。

围村林,特别是低效围村林平原林业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不仅占用平原地区极为有限的林地资源,降低林分的整体质量和功能,影响环境持续发展,而且阻碍行业、区域的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在当前开展生态省建设的大形势下,严重制约全省建设整体水平的提高。

因此,对围村林进行科学改造势在必行。

1围村林现状   1.1林分树种组成和结构单一   平原围村林多为一般用材林,当地农民主要选用品种72杨、中林46杨等,由于是在村旁零星废闲地栽植,缺乏统一的栽植规划和指导,一些适应性强、生长良好的乡土树种不能充分应用到林业生产中,致使当前围村林普遍存在着杨树纯林面积过大的问题。

一旦发生病虫害,将会在农村很快大面积蔓延成灾,难于防治,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2重栽植轻管护,经济效益低   一些群众出于急功好近的心理,盲目加大初植密度,种植量达1 650株/hm2,或者是在大树下面套植小树,造成林地提前郁闭,树木之间争夺水、肥和光,形成严重的自然分化现象,使林木后期很难达到大中型规格材的标准,造成成林不成材的普遍现象。

抚育管理是全县林业生产普遍存在的问题,树木栽植后管理粗放[2],不及时进行透光伐和疏伐,造成林分结构不良,生长缓慢,生产造林的材质低下,无培育前途。

1.3技术网络不健全,先进科技成果应用率低   几年来,经过不断摸索和试验,研究者总结和筛选出适合造林的新技术和新模式,例如生根粉[3]、保水剂蘸根造林、宽窄行栽植技术模式,经济林套袋、施肥、无公害用药导致等技术,可大面积推广,但林业主管部门没有足够的资金健全技术网络,导致技术指导和服务滞后,一些林业新成果、新技术、新经验得不到及时全面的推广和应用,使造林成效受到一定影响。

2改造方法   基于低效围村林的形成原因和主要特点,在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良种良法,丰富多样;生态优先,兼顾效益”的原则下,初步总结出明显提高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改造方法[4]。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