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成形术术后再狭窄的研究

【关键词】 血管成形术,经冠状动脉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如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中发生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并发冠状动脉血管壁撕裂和夹层形成,以及PTCA术后冠状动脉狭窄患者。但是随着接受支架植入的临床病例数的增加和随访时间的延长,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问题就逐渐暴露出来并越来越受到重视。ISR已成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1 ISR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ISR的发生距离支架植入术的时间间隔平均在2个月左右,其发病率约占植入支架患者的15%~35%[1]。就ISR的严重程度而言,轻者患者可以无症状而仅在复查冠脉造影或血管内超声(IVUS)时发现病变,重者可以导致接受支架植入的靶血管完全堵塞。影响ISR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了解这些对于防治ISR有重要意义。

1.1 血管病变的情况 冠状动脉及其病变的状况是和ISR的发生与否紧密相关的。(1)病变部位。冠状动脉主干开口处病变ISR的发生率较高。在Hoffmann等[2]收集的病例中,共有64处冠脉起始部病变接受了支架植入术,随访(5.5±4.8)个月,有23处发生狭窄(35.9%),明显高于非开口处病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病变长度。任何性质的冠状动脉病变,其长度与支架植入后ISR的发生率成正相关。(3)病变程度。这主要是指狭窄病变。经IVUS精确测量病变部位残留血管的横截面积及其最小管腔直径,在发生与未发生ISR患者中分别为(2.0±1.3)mm2与(2.7±1.8)mm2,不难看出原狭窄病变越重,安装支架发生ISR的危险性就大,而且差异很显著。(4)血管大小。病变所在冠状动脉的管腔越小,植入支架后ISR的发生率越高。与以往其他研究中有关“直径<3 mm的冠脉植入支架发生ISR”的观点是一致的。

1.2 支架选择 (1)近年来,冠脉支架在材料选择、制作工艺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在临床上可供患者和医师选择支架种类也就越来越多。目前已报告了不同的支架有不同的ISR发生率。(2)但是就某一具体的患者、具体的病变而言,选择一个合适的支架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支架的直径与长度对于ISR的发生有显著的影响。即血管扩张越充分,以后发生ISR的可能性越小,而血管扩张的程度是取决于支架大小的。因此如果支架选择偏小,尤其是<3 mm的支架术后ISR发生率就高。某些医生常为患者选择过大的支架,期望最大限度地将病变血管扩张。这样虽然可以在即刻看到冠脉管腔增大、远端血流改善的效果,甚至有学者提出这样还能抑制支架植入后亚急性血栓的形成,但同时势必造成血管壁更为严重的损伤,后者是ISR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急性血管穿孔、断裂等致命性并发症的危险性也随之增加。有鉴于此,既要达到满意的血管扩张效果,又要将ISR等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点,每一名介入治疗医生在为患者选择支架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最适支架血管内径比值”应该是个体化的。(3)当较为弥漫的病变(长度≥20 mm)需要安装支架时,有两种选择:多个相对较短的支架或单个长支架。因此对于弥漫性冠状动脉病变者应该安置单一长支架或尽可能减少支架数目,以减少ISR的发生

1.3 其他一些对ISR发生有促进作用的因素 (1)年龄每增加10岁,ISR发生的相对危险度增加1.14倍。(2)曾经接受冠脉搭桥手术,在移植血管内进行包括支架植入在内的任何介入性操作,其并发症的发生率都要高于自身管理。(3)两次介入治疗的时间间隔≤90天。(4)吸烟过度。(5)在植入支架时无IVUS引导。

2 ISR的发生机制。

现已公认ISR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支架植入局部的血管内膜组织过度增生,血管壁的重构也参与其中,而支架本身的形状改变(支架弹性回缩)似乎与ISR关系不大。

2.1 ISR的基本病理过程 在冠脉植入支架后,靶血管局部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随时间推移并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或不发生ISR。这种再狭窄的“有”或“无”,目前认为只是一种“量”的差异,并无“质”的区别。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