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燕作品简介】雷电颂作品简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海燕作品简介,一起来看看吧。

海燕作品简介

海燕》又名《海燕之歌》,是高尔基创作的一篇著名散文诗。海燕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

此文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分成三部分,描绘了海燕面临狂风暴雨和波涛翻腾的大海时的壮丽场景。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海燕暴风雨来临之际勇敢欢乐的形象的描写,深刻反映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急剧发展的革命形势,热情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预言沙皇的黑暗统治必将崩溃,预示无产阶级革命即将到来并必将取得胜利的前景。并且号召广大劳动人民积极行动起来,迎接伟大的革命斗争。

海燕作品原文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它们在大海上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海燕作品鉴赏

内容鉴赏。

整体感知。

海燕》有着深广的政治意义和象征内涵,作品通过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几个场景,刻画了象征着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海燕形象,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当暴风雨在酝酿之中时,海燕早已按捺不住对暴风雨的渴望和欢乐,冲击于阴云和海浪之间,勇猛地叫喊。别的海鸟──海鸥、海鸭、企鹅视暴风雨为灭顶之灾,惊恐万状,而海燕却在热切地迎接一种新生;当暴风雨逼近,阴云直压下来时,海燕仍然有如黑色的闪电,离弦的箭,在风吼雷鸣中飞舞着,笑着,号叫着,像暴风雨中的精灵;当电闪雷鸣、山呼海啸,暴风雨即将爆发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终于发出了疾呼──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时代的战斗的宣言,它预示着革命风暴即将来临,鼓舞人们积极行动起来,去迎接伟大的战斗,表现了一种坚强无畏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豪情万丈,激荡人心。

海燕》体现了高尔基早期作品中革命浪漫主义的典型特征。整首诗以宏伟壮丽的大自然作背景,极力渲染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波澜壮阔的紧张的气氛,状写出油画般浓烈、鲜明的色彩,塑造出一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蕴蓄着激越的情绪和讽刺的笔调,这些都具有鲜明的革命浪漫主义的特点,整体上营造了浓郁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氛围,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它反映了高尔基早期的美学主张──他在给契诃夫的一封信中说:确确实实,需要英雄主义的时代已经来到了。希望是不像生活,而高于生活,比生活更美好的东西。

在写作技巧上,《海燕》最突出的特色是象征手法的运用。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人民群众排山倒海的力量,乌云狂风象征革命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等等,象征手法使思想更加形象、可感,而且拓展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和审美空间。作品还兼用对比、反复、烘托、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进一步增强了艺术表现力和形象的立体感:不是平面地塑造海燕形象,而是同时刻画了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它们象征了形形色色怯于革命、不革命和假革命者,它们的胆怯、自私和逃避现实,对比、烘托出了海燕勇敢、执著、不畏强暴和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正是在对暴风雨的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所形成的鲜明对照中,一个勇敢无私、乐观坚定、卓然不群的海燕形象呼之欲出。写风雷云电也是为了反衬海燕矫健、勇猛的战斗雄姿和乐观无畏的革命豪情。高尔基正是运用形象的对比、烘托,抑恶扬善,鞭挞恶丑,褒扬美善,才塑造出了海燕这一饱含力与美、深刻反映了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从而吹响了一曲嘹亮的时代进军的号角,唤醒民众,鼓励他们勇敢地投入争取解放的斗争中去。

在整体的审美上,《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它把诗和散文的特点结合起来,又表现出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文笔粗犷、气势磅礴、色彩厚重,情感激越,给人以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6段):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部分(第7~11段):写暴风雨迫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部分(第12~16段):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际,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结构特点。

全篇在内容结构上层层推进,前后呼应,构成了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它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海燕也被安排在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的三个场面中进行刻画。海燕的性格随着情节的发展逐步鲜明,海燕形象随着这暴风雨的渐次逼近而逐步完善。

第一个画面(从开头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飞翔):写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飞翔,以乐观的激情和胜利的信心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开头先简洁地写出暴风雨即将来临的前兆,点明海燕所处的环境。然后重笔从形、音、色三方面正面描写海燕,以黑色的闪电这一准确、精当的比喻来勾勒海燕矫健高傲、锐不可当的雄姿;高傲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以拟人的写法给海燕的行动赋以情态,赋以人的神韵。然后从声音这一方面正面阐发了海燕叫喊的深刻含义──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乌云听出了欢乐,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排比句式渲染了海燕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的气概。

在这个画面中,与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的,还有其他的海鸟,暴风雨的到来使它们惊慌失措,对暴风雨充满恐惧的海鸥,被轰隆隆的雷声吓坏了的海鸭和畏缩起身子藏在崖岸下的企鹅,它们象征了当时现实环境中形形色色明哲保身、怯于革命的不革命者。文章抓住它们的声音、行动、情态,状写它们惊恐万状的丑态,反衬出海燕非凡的勇气和威猛的形象

第二个画面(从乌云越来越暗到是的,遮不住的):写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以必胜的信心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在这个场景中,首先描写海浪与天空的激烈拼搏,乌云狂风肆虐的意象象征了黑云压城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形势,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狂风与巨浪的搏斗正反映了革命与反革命的激烈斗争,在斗争中显示了反革命势力的猖狂和人民大众主动迎战的战斗精神。

在这样紧张激烈的背景下,作者再次集中笔墨描写海燕,比上文更进了一步。从叫喊到大笑号叫,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示了海燕的迅捷、欢快、豪壮和勇不可当。并揭示了它怀着必胜信念的精神源泉: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它的勇气来自它对无产阶级革命前途的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

第三个画面(从狂风吼叫到篇末):写暴风雨即将来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热情呼唤着暴风雨

在这一个场景中,依然以气氛的描摹起势,狂风吼叫、雷电交加、乌云翻滚,气氛被渲染得更加浓烈,大海闪电展开了殊死的搏斗,象征革命斗争的进一步激化。斗争最终以大海的胜利告终,再次显示了大海磅礴的气势和力量,说明沙皇反动势力必然葬身于人民革命的汪洋大海中。

在激战的环境里,作者第三次写到了海燕,但是不再花笔墨去描写海燕的姿态,从第一个画面写它的叫喊到第二个画面写它的号叫大笑,到这里却是以拟人化的手法直接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点出了海燕预言家的本质特征。作品的氛围经过层层渲染后推向了高潮,也最终完成了海燕形象的塑造。

思想感情。

文章的末尾,作者写海燕像胜利的预言家在呼喊,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体现了海燕暴风雨的强烈渴望。而暴风雨象征了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这场革命风暴具有摧枯拉朽的力量,是扫除一切障碍、使民族获得新生的契机。所以海燕和苦难深重的被压迫人民对革命充满了渴望,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反复的修辞手法强化了海燕作为信使的极度兴奋喜悦之情,预示着黑暗的沙皇统治行将崩溃,一场人民革命行将到来,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智慧和对时代历史剧变的敏锐的预见性。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祈使句的形式鼓舞人心,这是革命者掷地有声的战斗宣言,表达了自信豪迈的战斗情怀和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也是革命者从胸臆中迸发出来的对人民群众的革命召唤,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去迎接一场伟大的暴风雨般的革命。这两句话是对时代精神的传神写照和高度概括。

猜你感兴趣的:

1.郑振铎简介及作品。

2.高尔基的简介资料。

3.历史人物高尔基简介。

4.中国现当代小说家孙犁简介。

5.乡愁优秀教案及反思。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