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岁月 [移民足球的红色岁月(下)]

生存在校园的职业队      来到南昌八年了,南昌衡源才等到了自己的新主场,但那只是用来迎接客队、较量技艺的场所,在没有比赛的日子里,球队还只能驻扎在远离市区的大学校园,过着半封闭的枯燥生活。

球队刚到南昌的时候,华东交大为其提供了驻地和训练场所,给了这支球队不小的帮助。

最开始,球队人员不多,半栋宿舍楼足矣。

中乙到中甲初期,南昌衡源整支球队都是与华东交大的部分女学生住在一个宿舍楼里――半栋楼是莘莘学子,半栋楼是职业球员。

现在想来,也真是初来乍到,为了将来为了登上更大的舞台,这支移民球队正视并克服了职业足球圈里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

在那栋宿舍楼的门口,如今还挂着“南昌衡源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的牌子,历时八年,字迹已然模糊。

最开始觉得是临时的家,渴望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认可,然后自己建立一个真正的家,于是乎就坚持,就隐忍,就不断向更高的舞台冲刺。

不知不觉八年过去了,舞台大了,新家却还没影儿。

华东交大当年为南昌衡源提供了落脚的地方,起码不用像深圳队那样去包一层宾馆,作为球队的宿地。

吃穿住行四大要素,靠着这所大学的援手,解决了一大半。

但是,一支职业球队的基地绝不应该是这样的,哪怕门口挂了一块训练基地的牌子。

没有训练场地,没有力量房,没有恢复放松的游泳池、桑拿室。

这些职业足球训练基地的基本配备,这里都没有。

刚来的时候,找训练场地是教练组最重要的课题,没地方训练,一切何从谈起?后来,俱乐部自己在宿舍旁边修建了一块场地,不管刮风下雨、天冷天热,也不论质量优劣,都是这块场地。

再后来升入中超,比赛密度、训练强度又上了一个层次,一块场地实在难以满足需要,就掏钱在校园内又铺上一块新的。

试想,要是有一天真的建起了新基地,这两块场地也算是球队对这所大学给予帮助的回报了。

2010年,亚洲足联考察团来中国考察中超联赛各俱乐部,考察团官员们对南昌衡源的基础设施大为吃惊。

一支身处中国顶级职业联赛球队,居然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备战比赛、训练球员、提高战斗力的,甚至还不如日本神奈川一所国立大学的足球部的基地条件。

这些操着英语打着官腔,满口条例制度规则的外来人,完全想象不到,也接受不了这样的现实。

而现实就是,这样的一支寄宿在大学校园的球队,如同拓荒南泥湾一样,竭尽所能地为自己创造条件,改善环境,一路从乙级联赛打进了中超联赛,并且在被很多人轻视的情况下,在中超处子赛季成功保级。

这到底是应该自豪还是应该自省?这样的顽强,这样的坚持,这样为了信念而不顾一切,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是江西这块革命红土地的气质么?这样无奈、这样悲壮的现实,除了江西,别的地方还真活不出这样一支队伍;尽管这是一支以上海人为主的队伍,但是他们已经吸收了红土地的品质,他们希望在这片土地上得到更多的支持,期望有一天能拥有专业的训练基地,挂上“江西足球训练基地”的招牌,让他们像其他中超球队一样,不至于输在起跑线上。

如果那一天到来,他们离开校园时,会怀着感恩的心,留下衷心的谢意。

裸奔的尴尬和无奈      追本溯源,如果没有南昌衡源足球俱乐部董事长徐国良,江西也就不会有这样一支中超球队,那么江西足球何日出头就也是未知数了。

一个上海的生意人,为了自己的喜好,搞了一支队伍;为了好的发展,全队移民到了南昌,八年来投入两亿多,升上中超后投入更多。

对于徐国良来说,他希望这支球队能成为江西球队,打上江西的烙印,而且它也确实以南昌衡源的名字代表江西征战中超联赛,但是在江西的八年里,它却“裸奔”了整整七年!   南昌衡源唯一没有“裸奔”的赛季,是从中甲杀入中超的首个赛季

当时,江西省的高层领导出面,为企业和俱乐部搭建了合作的桥梁,于是,江西本土国有企业的品牌第一次出现在中超联赛的舞台上。

近2000万元的经费用在一个体育项目上,而且只是一年,这在江西体育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这样的资金支持犹如一剂强心针,南昌衡源联赛三连败的适应期后,迎来了客场大爆发,成为2010赛季上半程一支奇特的客场龙球队

但是半程之后,由于资金到位出现问题,这支升班马未能在联赛间歇期进行及时有效的补充,很快沦为保级队伍。

而且,即使在最终保级后,企业的承诺也未能全部兑现。

依靠移民球队的老板来发展江西足球,开拓这个中部省份的体育产业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

虽然江西并没有对这支球队冷眼旁观,江西省常务副省长凌成兴就曾为球队的资金事宜两次召开“企业家关爱支持江西足球座谈会”,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以行政手段难以解决根本问题,关键还是要有独具慧眼、肯于投资的企业站出来。

实际上,中超的平台并非像人们想象中那么没有市场价值。

球队裸奔”一方面是江西企业的谨慎,另一方面也是南昌衡源的坚持,在冲超成功之前的六年时间里,南昌衡源一直在乙级联赛和中甲联赛征战,联赛平台的价值有限,江西有些企业就算提供了支持,也放弃了冠名或者球衣胸前背后的广告位。

更多时候,南昌衡源还因为坚持以江西本土企业作为赞助商而最后选择了“宁缺毋滥”,这种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局面持续了较长一段时间,直到球队进入中超

其实就江西而言,赞助一支中超球队绝对没有问题,放眼整个中超南昌衡源的工资奖金应该是整个联赛中最低的。

2010赛季,三连败后的南昌衡源主场迎战杭州绿城,俱乐部在球队需要挽狂澜于既倒的危急形势下,悬赏的进球奖金也不过区区一万元。

球队主教练朱炯一年的收入也不过40万元,如果放在上海,才勉强够得上一线白领收入的标准。

在引入外援上,南昌衡源罕有买断之举,大多数都是租借。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却在中超处子赛季成功保级,把长沙和重庆这样在顶级联赛浸淫多年的球伍踩到了中甲,堪称中国职业联赛史上的奇迹。

总体来说,这支球队的经费开销比较有限,江西本土国有企业如果能给予更多的支持,都足以令其向更好的成绩发起冲击。

这支球队的“裸奔”现状,更多是一种无奈,但是也颇为尴尬。

毕竟,南昌衡源身处江西,代表的是这个省份的足球水平,而江西的经济实力,也远不至于让这支坚持融入本土的移民球队裸奔”。

至于南昌衡源,在选择赞助商上的这种坚持,显示了一种宝贵的风骨,确实值得敬佩。

最后,让我们祝福这支已经坚持了八年的移民球队,他们在足球圈里传承着红土地精神,他们在比赛中也散发出了这种气息。

相信在某一天,这支球队一定会拥有江西的球员,会拥有处于南昌的专业训练基地,会有一家江西本土企业作为忠诚的合作伙伴,到那时,它会变得更加强大,也会褪去移民球队的最后一丝色彩。

(续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