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英:情筑爱国桥】 陈健桥

关心归侨,爱国促统,推动澳门的发展与进步,用实际行动发挥桥梁作用。

――陈健英      陈健英    1946年出生于越南西贡,祖籍福建晋江。

早年曾在北京华侨补校读书并在鞍山钢铁公司任职。

现任澳门东亚企业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珠海永隆加林矿泉水厂董事、澳门归侨总会理事长、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中国侨联常委、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侨联常委、广东省侨联委员等职。

Chen Jian Ying,   Born in Saigon of Vietnam in 1946 and his ancestral home is Jinjiang, Fujian province. He once studied in the Beijing Overseas Chinese School and worked in Anshan Iron Company. He now acts as the managing director of Macao East—Asia Enterprise Development Company, board director of Yonglong Jialin Mountain Mineral Water Plant in Zhuhai, president of the Federation of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in Macao, deputy chairman and concurrently secretary gener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Promotion of China"s peaceful Reunification in Macao, director of the Chinese Federation of Overseas Friendship,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Federation, committee member of Hebei CPPCC, standing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Hebei Province Federation of Overseas Chinese, committee member of the Guangdong Province Overseas Chinese Federation etc..      他们曾在中华民族危难时刻舍生取义,他们曾倾家荡产以解中华民族发展的燃眉之急,他们的故事既是中国近代血泪史的悲惨一页,又是近代革命史的华美篇章。

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华侨

现在,为了建设盛世中华,他们用满腔热情筑起爱国的桥梁,所输送的不仅是物质力量,更有那源源不断的爱国主义情感。

――题记      作为千千万万爱国华侨中的一员,陈健英先生的人生乐章同样谱写着爱国旋律。

身为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澳门归侨总会理事长的他,将爱国主义情感融入到祖国的经济建设之中,投入到反独促统的事业上,犹如一个架桥人,以“侨总会”为基石搭建澳门与内地及国际经济交流合作的桥梁,以“和统会”为主干构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桥梁。

也许,他本身就是一座桥,久经风霜,屹立于人生的长河,诉说着令人感动的故事。

创业征程 执著拼搏      祖籍福建晋江的陈健英,1946年出生于越南西贡,他的父母都有着强烈的爱国思想。

18岁时,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励下,他来到北京,进入华侨补习学校读书。

这段时光至今仍然令他记忆犹新,能够亲身感受和参与新中国成立后“改造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建设氛围,且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了却了他多年的夙愿。

正当他满怀希望准备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时,为时十年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了。

当时的社会形势对于像陈健英这样的归国华侨很不利,随时都可能面临被隔离审查的危险,在那个“人鬼不分”的年代里,他并未感到惧怕,而是心甘情愿接受冶金部的工作安排,来到东北给当时的越南实习生当翻译。

虽然没有机会回到北京,但是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和身边的同事同甘共苦地战斗在一起,前后历时7年。

1971年,因为是家中长子,陈健英不得不挑起养家的重担,于是来到香港。

香港则是他的第一选择。

在香港一家超级市场从事货仓管理长达五年后,他凭借良好的英语水平来到加拿大,在一家工厂操作机器,因为曾在内地接受过良好的机械操作培训,所以这项工作对于他来说并不困难,但能够面对这样枯燥乏味的事情而勤奋工作六年,恐怕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

此时,陈健英先生已过而立之年,虽然事业上还没有做出成绩,但他并不气馁,一颗执著追求的事业心丝毫没有动摇。

他又辗转来到香港,希望在这里找到开启事业大门的钥匙,尝试了两年之后,他感觉到自己的事业之根并不是在这里。

这时他的一个朋友在澳门做生意,邀请他到澳门去发展,陈健英欣然前往。

1984年,他来到澳门,与朋友开始做矿泉水的生意。

当时,国内市场最著名的矿泉水品牌是“崂山”,这个牌子虽然响亮,但是市场发展方向是以出口为主,所以国内消费者只闻其名,而未能识其味。

陈健英先生有感于国内庞大市场的同时,也深切地感受到要打响自己企业矿泉水的知名度,必须使其大众化,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矿泉水的优良品质。

因而,他亲自赴法国参观考察有关生产设备,购入了当时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机器设备。

生产出来的“加林山”牌矿泉水很快就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大众品牌。

加林山”矿泉水的成功,不仅孕育了一朵娇艳的品牌之花,更加滋润着陈健英先生的事业土壤。

作为一名辛勤的劳动者,他在这片土壤上辛勤耕作,冬去春来,已然度过了整整二十二载。

二十二年里,虽然企业的发展也曾遭遇困难险阻,但是陈健英先生凭借自己独特创新的经营方式,以及企业全体员工的团队凝聚力,引领着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加林山”牌矿泉水遍布澳门的大街小巷,在博彩业、酒店业、餐饮业都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一流的品质、一流的经营模式使得“加林山”矿泉水创造了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诸多荣誉。

特别是2003年,“加林山”这一品牌荣获广东省著名商标称号,而“加林山”牌桶装水更成为2005年澳门政府机关和一些大商业机构的指定饮用水之一。

当事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有很多种选择:要么贪图享受,要么回馈社会;或者于沉沦之中浪费时间,或者争分夺秒为国家和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健英先生无疑是属于后者,在经历了越南、大陆、香港、加拿大等地的生活,不同的地域特色、不同的社会模式,使得他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国家的强盛对于一个旅居异乡的人是何等重要。

正因为如此,当事业蓬勃发展时,他关注的更多是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以及与他一样的海外归侨,还有祖国和平统一的大业。

心系归侨 情暖濠江      上世纪六十年代,反华排华浪潮席卷东南亚。

经历种种的血雨腥风,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侨经过多年甚至是几代苦心积累的财富,几乎是一夜之间就化为乌有。

为了适应华侨大规模来澳门定居这一形势的需要,1968年,由梁雪予先生等三十多人发起的澳门归侨总会正式成立,风雨中已走过了三十多个春秋,在“爱国爱澳、维护侨益、团结互助”的会务宗旨下,如今发展成为澳门的六大社团之一。

现担任归侨总会第三届理事长的陈健英先生,谈及有关社团的事情津津乐道。

他介绍说,归侨总会就是归侨之家,大家庭自然不会缺少关怀和温暖。

当会员遇到困难时,总会主动帮助排忧解难,做到有难共当;当会员有喜庆的事情时,所有会员都会共同分享快乐。

总会内部的建设方针方面,他认为主要是以老带新的方式,人尽其才、各司其职,关心和帮助会员安居乐业,竭尽全力共同促进总会发展。

至于归侨总会作出的卓越成绩,陈健英先生更是如数家珍,他举出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侨总会国家和社会所做出的贡献。

例如,安排海外华侨澳门考察和暂住就是侨总会关心侨胞的最好例证。

1990年,经侨总会多次和有澳门当局交涉,解决了近700名持中国驻外使领馆护照的华侨的居留问题。

澳门回归前后,归侨总会更是满腔热忱,群策群力,全力投入社会事务。

对于澳门的平稳过渡,侨总会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也正是在澳门回归前后作出了一定贡献。

陈健英先生笑着说,“澳门特区第一届行政长官推选委员会的199名委员中,有归侨背景的委员达17名,其中9人是侨总会的领导成员,其中不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其实,在各省市的政协和侨联中,也有不少澳门侨界人士当选为常委或委员。

而陈先生不仅是澳门第一届推委会委员、第二任行政长官选委会委员,先后两次参加澳门立法会直选,还是河北省政协委员,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发展建言献策。

作为归侨总会各类活动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陈健英先生介绍说,侨总会很早就与京津沪及河北、浙江、福建、云南的机构联合举办澳门宣传周、澳门图片展、书画展和文艺演出,大力宣传推介澳门《基本法》。

他进一步解释说:“侨即是桥。

总会澳门其他侨团组织,在回归后扩大海外联谊,正发挥着独特的桥梁作用。

”然而,最令他记忆犹新的莫过于曾亲自策划两届“华侨华人聚濠江联谊大会”,时间分别为2001年、2004年澳门回归两周年和五周年前夕。

这两次华侨华人濠江联谊大会,分别吸引了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侨胞代表和内地侨务工作者参加,600百多人欢聚一堂,载歌载舞,畅叙胞情,共商发展。

行政长官何厚铧先生在大会上致辞时,高度肯定了澳门归侨人士默默耕耘的精神,并欢迎海外侨胞随时来澳门,参与建设,分享经济建设成果。

无论是归侨总会,还是陈健英先生个人都非常关心和支持祖国的和平统一

归侨总会主办,陈先生参与策划和组织,邀请海峡两岸的多位知名专家,曾在澳门举行 “中华文化与和平统一”研讨会。

为了声讨“台独”分裂势力,在澳门回归三周年前夕,他更是策划出版了《中华文化与闽台亲缘》一书,血浓于水之情融于字里行间。

相对诸多“请进来”的活动,陈健英先生强调归侨总会也很乐于“走出去”。

作为侨总会的领导成员之一,他曾率团访问过印尼、越南、柬埔寨等国家,目的是通过侨总会广泛联系当地侨团和旅行社,接触当地官员,利用东南亚地区的丰富资源,积极配合特区政府的施政方略,拓展新的旅游市场。

归侨总会诸多侨务工作的实施,都凝聚了陈健英先生的心血和汗水,虽然他归结于全体会员共同努力所作出的成绩,但是他对待归侨国家的殷殷之情,已经通过实际行动化作一道虹桥,激荡着情感的暖流。

这种情感,会因为反独促统的桥梁飞架而变得更加强烈。

反独促统 竭忠尽智      因为曾体验到国外种种对华人的不公正待遇,陈健英先生从心底深处感受到“唯有国家强盛,华侨在国外才有地位和尊严;唯有国家统一,中华民族才能够和平崛起。

”因而,面对猖獗的分裂言论,陈先生曾在公开场合义正辞严地进行斥责:“台湾与大陆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岛内绝大部分同胞都是从大陆移民过去的,其中福建后裔更占约八成,血缘相亲、血脉相连,是无法改变和否认的。

全世界的华夏儿女都在盼望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绝大多数台湾同胞都是求安定、求发展、求和平的,并且台湾的出路在祖国大陆,祖国庞大的市场是台湾未来的福祉所在。

只有一小撮数典忘祖的人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陈水扁违背自己上台时的诺言,公然�出‘一边一国’的分裂言论,完全罔顾台湾民众的利益,最终会被人民所唾弃,堕入历史的漩涡。

”   身为澳门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的他,无论何时何地都坚定地认为只要全世界的华侨华人都一致反对“台独”,支持中国的对台立场,“台独”分子的“两国梦”就一定会破灭,祖国的统一大业定能圆满完成。

特别是今年的8月18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六十周年暨全球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上,陈健英先生作了题为《澳门回归创“奇迹”,“一国两制”树典范》的发言,受到与会人士广泛关注。

他说道:“台湾海峡两岸形势的现况和发展,值得全球华侨华人的密切关注,两岸关系直接关乎两岸人民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生活、思想和发展,也同时牵动着中美、中日关系,影响东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

虽然澳门回归祖国只有短短的五年多,但是‘一国两制’的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充分证实了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可行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澳门多项大型基建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特别是今年7月1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澳门历史城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申请成功,证明了回归后澳门特区政府致力保护和推广这个属于澳门、属于国家的文化瑰宝,让世界更了解澳门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而且大大提升了澳门的国际形象。

一直以来,澳门与台湾关系良好,人员交流往来频繁。

回归后,澳台关系更加密切。

澳门作为平台,可以在两岸关系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扮演重要的角色。

陈健英先生既对澳门回归五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进行了总结,又旗帜鲜明地指出,两岸的和平统一是大势所趋,“台独”势力所提出的种种分裂口号不得人心,以“一国两制”为前提,两岸的和统之桥有了坚实的基石。

对于《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和出台,陈健英先生表示坚决拥护。

澳门地区中国和统会举行的《反分裂国家法》座谈会上,他认为《反分裂国家法》通过立法手段向全世界表明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是完全符合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十三亿中国人民的共同意愿,符合全世界华侨华人的共同心愿,也符合国际社会普遍恪守“一个中国”的原则。

从某种意义上说,《反分裂国家法》就是和平统一法,表达的是中央政府的诚意和善意,完全出于保障台湾同胞利益的考虑,完全尊重和顺应台湾人民的意愿,理解台湾人民求稳定、求和平的诉求。

只有“台独”分裂分子感到胆战心惊,认为是“大祸临头”。

有了《反分裂国家法》,就能在“一个中国”的原则下,确保台海局势的稳定,确保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不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其结果是“台独”分裂势力就会在所谓“独立”的路上越来越嚣张、越走越远,从而片面改变海峡两岸现状,最终将导致分裂国家的后果。

即使有一天需要采取非和平手段,也是台独分裂势力一手造成的。

“希望台湾当局从维护台海局势安定、维护台湾人民的福祉出发,维护‘一个中国’的原则,回到“九二共识”。

陈健英先生强调说,同时他还援引温家宝总理的话:“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

同胞兄弟何不容?”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的事实不容改变!”他的话充分表明了促统的决心。

维护和促进祖国将和平统一大任,不遗余力地奔波演讲,参与各类反独促统活动,是陈健英先生现在最重要的工作,也是他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他更希望看到的是,通过全球爱国人士的努力,和平统一能够早日实现。

参政议政 共谋发展      归侨工作、和统事业是陈健英先生的工作重心,而参政议政也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河北省政协委员,他多年来始终保持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冀、澳两地在文化、经贸等方面的联系、合作和发展努力付出。

譬如:在河北省举行的大型宣传澳门基本法系列活动;举办冀、澳两地学生征文比赛,并组织澳门获奖学生到河北省参观、交流;多次组织一些商会和组织参加河北省“5・18”经贸洽谈会,签订经贸合作协议;访问考察承德露露集团,与保定、承德、新乐等市的工商联举行座谈会。

他还曾热心安排河北省有关领导访问澳门,热情接待来自河北省政协、统战部、侨联、工商联等部门的领导和代表团,真正起到促进澳门与内地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作用。

2004年,在河北省政协九届二次全会上,他更怀着对河北的关心,就冀、澳两地的交流与发展提出宝贵建议。

譬如从旅游产业、体育事业、商贸活动等方面,他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在旅游产业方面,他提出河北应该学习澳门的旅游经验,利用好承德避暑山庄、清东陵、清西陵、北戴河、山海关、赵州桥、西柏坡等名胜古迹,在CEPA的框架内,组织旅游部门和业界到澳门宣传、推介河北省的旅游资源,让澳门人认识河北,吸引更多的澳门人到河北参观、考察和旅游。

基于河北省是体育大省,他认为有关部门可以邀请澳门社会文化司有关负责人率团访问河北,以体育文化研讨为契机,从而加强冀澳双方在旅游、文化、体育、医疗等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同时,陈健英先生表示,利用自身所在社团的资源优势,为河北的经贸发展提供平台,他也希望河北省能够在澳门举行一些招商活动,自己可以通过有关部门邀请一些葡语国家和东盟代表出席招商会。

并就经贸问题,他与其它河北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了有关成立“冀澳两地经贸合作委员会”的意见,希望借此广泛展开冀澳两地的经贸合作。

当然,陈健英先生的关心范围并不局限于河北,凡是他曾带队访问的内地省份,他都满怀激情地进言献策,促进和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譬如2005年3月的广西之行,以陈健英先生为团长的澳门侨界企业家考察团一行33人对南宁市进行了经贸考察活动。

在南宁期间,考察团参观考察了中国―东盟经济园区、南宁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南宁国际会展中心,并与有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与东盟经济园区侨胞举行了联欢活动。

先生认为此次广西之行,旨在加强地区侨务联系,更通过此次活动加强了两地的互相了解,为下一步的经贸合作起到铺垫作用。

“政协委员以前是一种荣誉,现在是一种责任,无论作为河北省的政协委员,还是中国侨联常委,或是多个省市的侨联顾问,诸多的头衔不是用来炫耀的光芒,而是要真真切切地做些事情。

陈健英先生用最朴实的语言评点着自己的社会职务,更重要的是他做到了言行上的一致。

澳门地区,陈健英先生不仅曾是澳门第一届推委会委员、第二任行政长官选委会会员,还是澳门特区政府民政总署咨询委员会委员,担负澳门地区有关民生方面的工作,作为二十五委员中唯一的侨界代表,他高度关注的是侨胞的民生问题,及时地解决他们所遇到的困难,受到广大侨胞的好评。

采访结束时,陈健英先生的故事让我们感动最多的那份殷殷的爱国之情,和无论在归侨总会,还是在“和统会”所发挥的桥梁作用。

此时此刻,我们也似乎从他的人生之桥上缓缓走过,若是给这座桥命名的话,那么“爱国桥”将是最合适的!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