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国企纪检监察机构加强监督执纪问责的举措

【摘要】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承担着执行党的纪律、维护政令畅通、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重要责任,服务企业发展是职责所系、使命使然。

纪检监察工作融入中心、服务大局,有效发挥其监督保障作用,要在“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下载论文网 关键词】纪检监察;腐败;监督   国有企业是市场经济的骨干力量,决定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具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提高国民经济质量的重要地位和巨大作用。

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和党风廉政建设新形势,国有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必须“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进一步聚焦主业、融入中心,积极探索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创新监督方式,才能在企业转型发展进程中切实发挥保驾护航作用。

为此,笔者结合所在单位工作实际,提出纪检监察机构应在教育制度监督、惩处四方面下功夫,以此强化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

一、在“教育”上下功夫   着力构建党风廉政事前监督机制,消除腐败 “风险点”。

坚持源头防腐,针对腐败易发部位和关键环节,从教育入手,加强监督防范,立足于早、立足于严,道道设防、步步警戒,建立健全事前监督教育引导机制。

(一)用典型激励人。

从中央到企业有许多忠诚正直、勤政为民、严于律己、清正廉洁、鞠躬尽瘁的好干部,他们是模范,是旗帜,是表率,是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好榜样,要积极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学习先进典型,引导党员干部以模范人物为标杆,做新时期的合格共产党员。

(二)用案例警示人。

实践证明,以案说纪,以案说法,开展警示教育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剖析一案可以教育一片,警示一群,挽救一批,一个反面教材令人警醒,发人深省。

经常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党员干部常常绷紧廉洁之弦,常敲警示之钟,把好前关,堵好后门,洁身自好,严于律己。

(三)用活动塑造人。

不断开展寓教于乐、具有吸引力、感知力、影响力的活动,营造廉洁从政的氛围,以净化党员领导干部的心灵,培养干净、担当、干事的党员干部队伍。

用活动来强化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使党员干部除非分之想,怀律己之心,思贪欲之害。

要认真创新开展廉洁教育专题月活动。

(四)用真情感动人。

党风廉政教育不是简单的党纪政纪、法律法规的灌输,要讲究方式方法,坚持以情感人,用情暖人,在教育实效上做文章。

教育中要帮助党员干部算好政治账、经济账、前途账。

从单位的荣誉、家庭的幸福,个人的前途等方面入手,既讲大道理,也讲小道理,读懂“一失足成千古恨,一着不慎就会身败名裂”的道理,切忌为一己之利,触犯党纪国法,抱恨终身。

二、在“制度”上下功夫   着力抓好制度细化、执行和创新,增强管理 “制高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执行制度没有例外”。

因此企业监督制度建设的重点就在于实现权力能监督监督有动力。

(一)加强制度细化。

企业监督制度建设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实际,从治本实际需要出发,在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三重一大”决策监督、经济责任追究、物资采购招标监督干部选拔任用监督等方面,及时制定配套制度及相应的监督制约机制,做到监督管理制度相结合,确保监督管理同步取得实效。

此外,中央下发实施的《准则》《条例》等是从宏观角度着眼于对权利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企业同样要结合管理实际,把各项制度进一步细化分解,制定实施办法或实施细则,做到彼此呼应,增强整体功能。

(二)加强执行检查。

认真落实《惩防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13—2017年工作规划》,坚持定期组织开展惩防体系运行评价工作加强对列入惩防体系制度目录中制度的执行检查,用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监督制度落实,让党员干部感到身边有一把戒尺,随时受到监督

对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党内监督职责、纠错整改不力、效果不明显、查处问题不够、震慑作用不大的,尤其是破坏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

(三)加强制度创新。

创新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制度建设要从解决当下突出问题入手,探索实践在前,概括提炼在后。

要根据形势任务和企业管理实际的需要,针对本单位本部门在党内监督方面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进监督制度创新,把制度的笼子扎细扎密扎牢,使监督的尺子越来越清晰,推动党内监督规范化、制度化。

三、在“监督”上下功夫   着力抓好重点对象、领域和环节的监督,找准服务大局的“结合点”。

监督纪检监察工作的中心职责,是企业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只有把握好监督重点,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提高企业纪检监督工作实效。

(一)抓好监督重点对象。

企业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一把手”,是企业纪检?O督的重点对象。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使党员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把组织监督看成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做到自警自律,自觉接受监督

要强化权力制约,抓重点和关键环节,建立权力制约机制,使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分离,从而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

要形成监督合力,通过民主生活会等方式,促进领导班子成员加强批评与自我批评,互相提醒、互相监督;要发挥职工群众监督优势,强化舆论监督,让“一把手”广泛接受监督

(二)抓好监督重点领域。

企业中管掌管人、财、物的管理部门,是纪检监督的重点领域。

要加大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监督力度,认真贯彻执行《企业领导人员管理实施办法》努力提高干部选拔任用透明度和职工群众参与度;认真落实提拔领导干部征求纪检监察部门意见的规定,使纪检监察部门在干部任用中发挥把关作用。

要强化内控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监督,要完善财务审批制度,规范财务支出管理加强财务监控,要加强预结算管理,把好项目预结算关口,防止资金流失。

加强企业物资采购和废旧资产处理环节的监督,严格按照物资采购相关管理规定,做好供应商资格审查,进行询比价、组织招标、货款结算、采购环节等监督;对企业废旧资产处理,要督促相关部门,严格按照相应处理规定、处理程序进行处置。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