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基础知识|初三化学学霸笔记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科学。

、古代三化学工业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古代化学成就商代—青铜春秋—冶铁战国—炼钢。

、英国科学道尔顿和利化学阿伏伽德罗提出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其容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

分子破裂和原子重组是化学变化基础。

5、化学变化质分子破裂、原子重新组合。

6、近代化学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创立。

也使化学成了门独立学科。

7、869年俄国化学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排了元素周期表。

8、绿色化学又叫环境友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头上消除污染。

9、蛋壳、贝壳、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3。

0、孔雀石又叫铜绿碱式碳酸铜 ()3 受热分氧化铜、水、二氧化碳。

、水 氧气氧化碳。

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物质变化和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变化。

常伴随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常伴随着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沉淀、颜色改变等现象。

3、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系发生化学变化定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定发生化学变化。

5、化学性质物质化学变化表现出性质。

如可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毒性、酸碱性等。

6、物理性质物质不要发生化学变化就。

表现出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熔、沸、硬、密、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延展性等。

7、物质性质定用途二氧化碳可以灭火酒精(乙醇)可作石墨可作铅笔芯。

8、胆矾又叫蓝矾5蓝色固体。

硫酸铜 白色固体遇水变蓝色固体用以检验物质是否含有水分。

课题二 化学是门以试验基础科学。

、学习化学重要途径是实验通实验以及实验现象观察、记录和分析。

、蜡烛火焰分外焰、焰、焰心外焰温高、用加热焰心温低。

3、蜡烛熄灭白烟是石蜡颗粒可。

、蜡烛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如发现有黑色物质则是蜡烛没完全烧生成炭黑。

5、空气有二氧化碳验证方法澄清石灰水长期放置空气会变浑浊。

6、验证人体呼出二氧化碳多将呼出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很快变浑浊。

7、验证空气有水蒸气将冷饮瓶放空气瓶上有水珠产生。

饼干放空气会。

变软也说明空气有水蒸气。

8、验证人体呼出水蒸气多对着冷玻璃片哈气玻璃上会有水雾产生。

9、验证人体吸入氧气多而呼出氧气少着木条空气能够烧呼出气体很快熄灭。

课题三 走进化学实验室。

试管

①、加热外壁不能有水;加热预热再固定药品部位加热加热不能骤冷。

②、试管可以直接加热

试管夹夹试管上部。

3、玻璃棒作用搅拌、滤、移药品。

、胶头滴管。

①、使用垂直悬空正上方。

②、取液体不能平放或倒放。

③、胶头滴管使用应用水冲洗干净才能取其他药品。

滴瓶上胶头滴管使用不用清洗直接放滴瓶上。

5、烧杯①、不能直接加热垫石棉。

②、不能加热固体。

6、量筒。

①、不能用加热反应容器。

②、数视线对齐凹液面低处。

③、课精确到0l。

7、蒸发皿可直接加热用用坩埚钳取下放石棉上。

8、使用药品“三不”原则。

①、不能用手接触药品。

②、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闻药品气味。

③、更不得偿药品味道。

9、使用药品“节约”原则没说明用量液体—l固体覆盖试管底部。

0、用剩药品“三不要”原则。

①、不能放回原瓶。

②、不能随丢弃。

③、不能带出实验室。

④、要放入指定容器。

、药品存放固体存放广口瓶液体存放细口瓶或滴瓶。

、取用块状、颗粒状固体用镊子横、二放、三慢立。

3、取用粉末状固体用药匙或纸槽倾、二送、三直立。

、酒精灯。

①、添加酒精用漏斗不能超酒精灯容积三分二不得少四分。

②、酒精灯火焰分外焰、焰、焰心外焰温高。

③、酒精洒落烧用湿抹布盖灭。

④三禁止禁止向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禁止用着酒精灯另只酒精灯;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

⑤、酒精灯不用也盖上灯帽防止酒精挥发。

5、加热

①给试管液体加热液体不能超容积三分并与桌面成5°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②、给试管固体加热试管口略低试管底——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6、仪器洗涤干净标准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倾倒液体取下瓶塞倒放桌面标签对准手心管口紧挨缓慢倒入。

8、天平使用天平精确到0g称量干燥固体药品两盘各放张相纸;易潮、腐蚀性药品放入玻璃器皿称量左物右码。

9、仪器加热

①、不能加热仪器量筒、集气瓶。

②、接加热仪器烧杯、烧瓶。

③、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烧匙。

二单元 我们周围空气。

课题 空气。

、法国化学拉瓦锡用定量方法研究了空气成分次将天平运用到化学实验通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氧气约占空气五分。

、 测定空气氧气含量实验。

①、红磷量原因使集气瓶氧气完全被消耗否则结偏低。

②、打开止水夹等装置温完全冷却原因温高压强较进入集气瓶水减少测定结偏低。

③、装置气密性良原因漏气会造成结偏低。

④、导气管先加水原因防止水停留导气管导致结偏低。

⑤、集气瓶先加少量水原因吸收五氧化二磷和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气瓶底。

⑥、不用碳、硫、铁代替磷原因碳和硫会产生气体对结产生影响;铁空气无法烧。

⑦、实验应通风厨进行防止毒。

3、 空气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稀有气体09%二氧化碳003%。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物质

如空气、干净空气、液态空气、干净水、海水、铁锈等。

5、纯净物由种物质组成物质

如氮气、氧气、液氧、二氧化碳、水、冰水混合物、水蒸气、蒸馏水等。

6、稀有气体又叫惰性气体无色无味化学性质很不活泼但定条件下也能跟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7、造成气污染三原因化石烧;工厂废气;飞机、汽车尾气。

8、气污染引起三环境问题温室效应——全球变暖;酸雨——土壤酸化建筑物被破坏;臭氧层空洞——紫外线伤害人和动物。

9、 污染物分烟尘和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氧化碳)。

0、 气污染防治措施。

①、加强气质量监测。

②、消除污染。

③、植树造林。

、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氧化碳、可吸入颗粒物、臭氧。

没有二氧化碳。

、氮气、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不活泼。

课题二 氧 气。

氧气物理性质氧气密比空气略不易溶水液态和固态氧气淡蓝色工业上氧气储存天蓝色钢瓶。

氧气检验将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木条复说明是氧气

3、硫烧现象。

①、空气发出淡蓝色火焰。

②、氧气发出蓝紫色火焰。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

、木炭烧现象。

①、空气发出红光。

②、氧气发白光。

③、发出热量。

④、生成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气体。

5、 铁丝氧气烧现象。

①、剧烈烧。

②、火星四射。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6、磷烧现象。

①、空气产生黄色火焰。

②、放出热量。

③、产生量白烟可用作烟幕弹和指令枪。

7、镁烧现象。

①、剧烈烧。

②、发出耀眼白光。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

⑤、有白烟产生。

8、铝氧气烧现象。

①、剧烈烧。

②、发出耀眼白光。

③、放出热量。

④、生成白色固体。

9、铁丝氧气烧实验集气瓶底铺少量水或沙子原因防止高温溅落物炸裂集。

气瓶底。

0、化合反应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种物质反应

特多变。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反应

氧气氧化反应提供氧具有氧化性。

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反应

但共都会放出热量。

剧烈氧化反应物质烧、爆炸等。

缓慢氧化包括动植物呼吸;食物腐烂;酒、醋酿造;铁生锈;农肥腐熟等。

、硫——淡黄色固体 四氧化三铁——黑色固体 碳——黑色固体 五氧化二磷——白色固体 铜——红色固体 氧化镁——白色固体 二氧化硫——刺激性气味气体 二氧化碳——无色无味气体。

课题三 氧气制取。

、催化剂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反应速率而身质量和化学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物质又叫触媒。

催化剂化学反应所起作用叫催化作用。

①、催化剂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可能改变。

②、催化剂参与反应但不是反应物。

③、催化剂不会导致生成物增加。

、分反应由种物质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

特变多。

3、实验室制取氧气表达式。

①、氧化氢水 + 氧气

加热

②、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氧化锰。

③、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加 热。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①、试管口放团棉花原因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②、试管口略低试管底原因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③、气泡匀冒出才收集氧气原因刚产生气泡混有量空气会导致收集氧气不纯。

④、停止加热先把导管从水拿出再熄灭酒精灯原因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

⑤、试管加热先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原因使试管匀受热防止试管炸裂。

⑥、玻璃导管伸出橡皮塞少许原因便气体导出。

⑦、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原因氧气不易溶水不与水反应

⑧、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收集原因氧气密比空气略。

5、工业上制取氧气方法分离液体空气和膜分离技术。

分离液体空气是利用氮气和氧气沸不。

6、氧气验满用带火星木条伸到集气瓶口复说明已满。

三单元 然界水。

基础化学是二基础化学试题及答案。

填空选择3。

、下列各组物质可能共存是( )。

+、+、+、g B +、+、g+、。

+3++3+++ 、、g、 、、、。

、通常配制溶液加入少量铁钉其原因与下列反应哪无关?()。

(q)++(q)+(l) B 3+(q)+ +(q)。

()+(q)3 (q) (q)+3 ()。

3++33、已知Φ°( )077VK稳(()6)0×0K稳(()6)0。

353×0则Φ°()6 ()6)( )。

、036V B、9V 、036V 、077V。

、若两电对反应电子移分别和使反应完成程达到999%两电对条。

件电势差ΔΦ°至少应(B)。

、009V B、07V 、036V 、08V。

5、影响氧化还原反应方向因素有( B)。

、压力 B、温 、离子强 、催化剂。

6、 l·L 介质Φ°(+ 3+)VΦ°(3+ +)065V以+滴定+。

适宜指示剂( B )。

、二苯胺碘酸纳[Φ°()08V]B、邻二氮菲亚铁[Φ°()06V]。

、硝基邻二氮菲亚铁[Φ°()5V] 、邻苯氨基苯甲酸[Φ°()089V]。

7、用Kr7法测定若l量加入不足则导致测定结(B)。

、偏高B、偏低 、不变 、无法判断。

8、碘量法要性或弱酸性介质进行滴定若酸太高将会( )。

反应不定量 B、易挥发 、终不明显、 被氧化3被分。

9、标定3基准物是下述哪种?(B )。

、· B、Kr7、3、。

0、用K滴定+前加入几滴作用是( )。

、催化剂 B、诱导反应剂 、氧化剂 、配合剂。

、用法扬司法测定l用曙红指示剂分析结会( B )。

、偏高B、偏低 、准确。

、用莫尔法测定l分析结会( )。

、偏高B、偏低 、准确。

3、化合物gr000 l·Lg3溶液溶比000 l·LK r。

液溶( B )。

、较 B、较、样。

、常温下gl溶积8×00gr溶积×0溶积。

7×0()三种物质溶是( )()三种物质溶是( )。

、glB、gr 、。

5、沉淀形成程与待测离子半径相近杂质离子常与待测离子道与构晶离子形。

成( B )。

、吸留形成 B、混晶形成 、包藏形成 、形成。

6、将黄铁矿分其硫沉淀B,若以B量换算黄铁矿铁量。

则换算因素( )。

、()(B) B、()(B)。

、()(B)。

3++3+。

7、重量分析沉淀形式应当合( 、B、、 )。

、溶 B、沉淀反应完全 、相对分子量尽量。

沉淀纯净含杂质少。

8、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K与两电对有关二者K值。

反应进行越 完全。

9、能氧化还原滴定化学计量附近还原滴定指示剂它包括 氧化还原指示剂 、 身指示剂 和 专用指示剂 三种类型。

0、常用三酸高锰酸钾法所采用强酸通常是酸般则不宜使用。

氧化还原指示剂变色围是 ?0。

?0059 变色电位是 ?0。

、选择氧化还原指示剂应该使其围且尽量接。

近 化学计量。

3、高锰酸钾法是以 K 作标准溶液氧化还原滴定法该法通常是 酸性 性下。

以K。

、影响沉淀滴定突跃围因素是 待测物质沉淀物K。

5、溶液含有氯离子和铬酸根离子(l)000 l·L,(r)000 l·L,当逐。

滴加入硝酸银溶液首先生成是 gl 沉淀

6、从化合物gl、g、g、 gBr选择种适宜进行填空。

()gl不。

溶硝酸;()不溶量氨水有 gBr ;(3)g不溶硫代硫酸钠溶液但。

可溶K溶液;()不溶K溶液有 g。

7、常温下B纯水溶05×05 l·LB溶积 ×00。

8、想浓000 l·LKBr、Kl、Kr混合溶液逐滴加入000 l·L硝。

酸银水溶液析出沉淀先顺序gBr , gl , gr。

9、下列反应属何种类型反应(填、B、、)。

()金属锌与反应B 、酸碱反应

()Kr7与 B、配位反应

(3)3与l 、氧化还原反应

()l与g3 、沉淀反应

30、是3 共轭酸是 共轭碱。

3、3分子心原子是采用3不等性 杂化轨道成键该分子空构型 三角锥形。

3、某酸碱指示剂K0×05其变色50 理论变色围 0~60。

33、下列现象各是什么反应(填、B、、)。

()滴定+l氧化被加快。

()滴定速由慢到快 B。

(3)g+存+氧化成。

()b沉淀随浓增溶增加。

()催化反应 (B)动催化反应 ()副反应()诱导反应

3、配制l溶液加入盐酸和锡粒目是防止水 和 氧化

35、分子作用力包括 取向力、诱导力 、色散力、氢键。

36、降低某电对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氧化 态形成稳定配合物配位剂;若要。

增加电对电极电位可加入能与 还原态形成稳定配合物配位剂。

37、由3—l体系组成缓冲溶液(Kb7)其缓冲围86~06。

38、由化学计量和滴定终不致 而引起误差称滴定误差。

39、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程可由 平衡常数 衡量其表达式 lgk?(???)。

005900。

0、加热能生成少量氯气组物质是( )。

、l和 B、浓l和固体K。

、l和Br 、l和。

、稀有气体氙能与()元素形成化合物。

、钠 B、氦 、溴 、氟。

、人们非常重视高层气臭氧因( )。

、能吸收紫外线B、有消毒作用、有毒性、有漂白作用。

3、元素硒与下列那种元素性质相似?( )。

、氧 B、氮 、硫、硅。

、60土壤里下列物质浓(B )。

、3 B、 、、3。

5、3介质欲使+氧化成可加那种氧化剂( )。

、K l3 B、、王水 、()8。

6、要使氨气干燥应将其通下列那种干燥剂?( )。

、浓B、l 、5、。

7、向含有g、 b 、l、、r、混合溶液加稀l可以被沉淀离子是( )。

、g B、 、g、和b 、b和r。

8、性质相似两元素是(B )。

、g和 l B、Zr和 、g 和 、 和。

9、下列氢氧化物那种既能溶量溶液又能溶氨水?( B )。

、() B、Z() 、 ()3 、l ()3。

50、+3价铬量强碱溶液存形式是( B)。

、r()3 B、r、r3+ 、r。

5、下列物质酸性弱是( )。

、3B、l 、3、33。

5、下列物质热稳定性是( )。

、g(3) B、g3 、3 、r3。

53、下列物质难溶3溶液而易溶K溶液是( B )。

、gl B、g、gBr 、g。

5、下列物质离子极化作用强是( )。

、gl B、l 、ll3 、l。

55、有色配位化合物摩尔吸光系数(ε)与下列那种因素有关?( )。

、比色皿厚 B、有色配位化合物浓。

、入射光波长 、有色配位化合物稳定性。

56、透光率与吸光关系是(B) ++++++++3+++。

3。

、。

B、lg。

、lg 、 lg。

57、下列说法正确是(B、 )。

、 当溶液浓变其吸收波长变长。

B、 定波长下当溶液浓变其吸光变。

、 吸收皿厚扩倍其摩尔吸光系数缩倍。

、 若改变入射波长则摩尔吸光系数也改变。

58、已知多电子原子下列电子具有如下量子数能量低是(B )。

、(3) B、(00)。

、() 、(3)。

59、定量分析精密与准确关系是( )。

、精密高准确必然高B、准确高精密也就高。

、精密是保证准确前提 、准确是保证精密前提。

60、指出下列各数有效数位数。

0030 l·L( ) [+]0036 l·L( 3 )。

03 ( )000 5。

6、某碱样和3混合液用l滴定以酚酞指示剂耗l体积V再以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又耗l体积VV与V关系是( )。

、VV B、VV、 VV 、VV。

6、用洗涤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沉淀纯是( B )。

、混晶共沉淀B、吸附共沉淀 、包藏共沉淀沉淀

63、有组平行测定所得数据要判断其是否有可疑值应采用( )。

、检验B、检验、检验、Q检验。

6、吸光光法进行定量分析依据是 朗伯比耳定律 用公式表示εb 式各项分别表示 b液层厚 ε 吸光系数 吸光和溶液浓 ;其吸光系数可表示ε 和 其单位各 L?l?和L?g?。

65、气态活泼金属元素是 活泼气态非金属元素是 地壳丰元素是 气丰元素是。

所有气体轻元素是 重元素是 R难液化元素是。

常态液态金属和液态非金属元素是 g 和 Br。

66、周期系电性元素是 电性元素是。

能与氢直接化合成离子型氢化物元素有 Ⅰ, , B 不能与氢形成氢化物元素有 稀有气体 可以形成氢键共价型氢化物有, 3,。

67、配合滴定了使滴定突跃增般讲值应较。

但也不能太还要考虑到待测金属离子 水 和辅助配位剂配合作用。

所以配合滴定要有合适值围。

68、用法测定白云石+、g+含量先将试样溶然调节溶液值。

55~65并进行滤其目是 除,l。

67、能用配合滴定法直接测定单金属离子条件是lgK’≥6。

68、硼酸是 元酸其电离方程式3B3 + B3。

69、写出标定下列物质佳基准物质

标定 邻苯二甲酸氢钾 标定l3标定3 Kr7 标定g3 l +3+3+。

70、加氨水gl上容易生成是 gl+g。

7、硅酸盐样品分析3+、l3+、+、g+混合溶液若用滴定3+、l3+要消除+、g+干扰简单方法是 控制酸若用滴定+、g+。

3+3+要消除、l干扰应采用方法是三乙醇胺掩蔽。

7、用配位滴定法测定石灰石含量六次平行测定得到平含量550%若其真实含量530%则550%—530%00%( )。

绝对偏差 B相对偏差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标准偏差。

73、定量分析工作对定量测定结误差要是( )。

误差越越 B 误差等零 对误差没有要。

误差可略允许误差 误差应处允许误差围。

7、滴定分析通常借助指示剂颜色突变判断化学计量到达指示剂变色停止滴定

这称( )。

化学计量 B滴定分析 滴定滴定滴定误差。

75、作基准物质应具备下列条件那几条?(、B、、、 )。

稳定 B具有较摩尔质量 易溶。

必须有足够纯物质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合。

76某弱酸K0×0则0l·L该酸水溶液值( )。

00B300 00600。

77、某弱酸BK0×09B0l·L水溶液值( )。

30B50 900。

78、用纯水将下列溶液稀释0倍()其值变化是那种?( )()其值变化是那种0l·L氨水溶液B 0l·L醋酸溶液

l 0l·L盐酸溶液 0l·L+0l·L。

79、用l 00l·L盐酸滴定 00l·L氢氧化溶液值突跃围是97~3。

用l 000l·L盐酸滴定 000l·L氢氧化溶液值突跃围是( )。

97~3 B 97~53 87~3 87~53。

80、某碱溶液500L以l 0000l·L标准盐酸滴定至酚酞褪色用000L再用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至变色有消耗了650 L碱液组成是( B )。

B +33+ 3 3。

8、 氢氧化溶液标签浓0300 l·L该溶液从空气吸收了少量现以酚酞指示剂用标准盐酸标定标定结比标签浓(B )。

高 B低 不变。

8、配合物[(3)5l](3)心离子电荷是( )。

+ B+ +3 无法确定。

83、某溶液主要含有+、g+及少量3+、l3+。

今0加入三乙醇胺以滴定用铬黑指示剂则测出是( )。

g+含量B +含量 +和g+总量 3+和l3+总量 +、g+、3+、l3+总量。

8、配合滴定下列有关酸效应叙述正确是(B)。

酸效应系数越配合物稳定性越 B 酸效应系数越配合物稳定性越 5。

基础化学是三医学基础化学考试重。

溶液依数性。

难挥发性非电质稀溶液四种依数性它们与溶液质量摩尔浓成正比与溶质性无关。

根据依数性可出溶质相对分子量已知种依数性可推算其他几种依数性。

溶液 bB ≈ B。

临床上规定渗透浓80~30 l·L溶液等渗溶液

渗透现象产生条件有半透膜及膜两侧有渗透浓差存。

测定分子溶质相对分子质量多用(凝固降低法)。

测定蛋白质等分子化合物摩尔质量常用(渗透压法)。

常见等渗溶液 50 g·L 葡萄糖溶液, 09 g·L l溶液, 5 g·L 3溶液等。

渗透浓(l·L)渗透活性物质溶液能够产生渗透效应溶质粒子)物质量浓。

电质溶液

计算电质溶液依数性校正因子 与离关系 α (适用B型)。

离子强是溶液所有离子产生电场强量。

98K 与γ±关系lg γ± –0509 |z+ z–|。

(适用 00l ? kg– Σb z 极稀水溶液)。

活与理论浓关系 γ? ?。

酸碱质子理论 酸碱定义、共轭关系、反应实质、酸碱强。

质子酸、质子碱、两性物质判断;共轭酸碱对。

共轭酸3 共轭碱。

[()6]共轭碱[()()5]3++。

酸离常数K、碱离常数Kb影响因素性、温。

影响酸碱平衡因素浓(稀释定律)、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弱酸、弱碱离平衡部分离;分步电离以步主。

离α影响因素性、温、浓。

离子效应定性判断、定量计算。

有关离子浓计算(重)元酸碱 近似式、简式及使用条件。

多元酸碱 按元酸碱计算。

两性物质

二元弱酸酸根阴离子浓近似等K。

溶积与溶关系和换算。

溶积规则。

沉淀溶平衡移动。

K饱和溶液 平衡状态。

K 不饱和溶液 沉淀溶。

K 饱和溶液 沉淀析出。

开始沉淀 K。

沉淀完全剩余离子浓 ≤0×0 l·L。

K表达式以及K与溶相换算;。

离子效应存溶计算。

掌握B型、B或B型和3B或B3型计算公式。

5。

胶体分散系。

胶体分散相粒子~00。

溶胶基性质光学性质ll效应。

动力学性质Br运动。

电学性质电泳、电渗。

胶团结构 胶粒(胶核 + 吸附层)+ 扩散层。

{[()3]???(?x)l?}x??xl?。

溶胶稳定性因素胶粒带电、胶粒表面水合膜保护作用及Br运动。

溶胶聚沉电质聚沉作用、溶胶相聚沉、高分子物质敏化作用。

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组成和作用。

缓冲作用机制抗酸、抗碱成分通平衡移动达到保持溶液值基不变。

值计算(重)共三种表示形式。

K+ lg共轭碱 共轭酸。

溶液离子强及共轭酸电荷数有关。

公式校正用活表示浓 校正因子 lgγ BγB。

影响缓冲溶液值因素温、缓冲比、稀释等。

[B][B?]缓冲容量(重) β 303× 总。

当缓冲比β极 0576 总。

总 总浓较缓冲容量较。

缓冲比 越趋近缓冲容量越。

缓冲围 K ±。

缓冲比0 至0 变化才具有定缓冲作用所对应值缓冲有效区。

缓冲溶液配制及计算。

人体血液正常围735 ~ 75。

血液重要无机盐缓冲系3 – 3。

滴定分析。

基概念及常用术语滴定、标准溶液、试样、计量及确定、滴定终、滴定误差。

酸碱指示剂 (重)。

变色原理、变色围、选择原则。

元强酸、弱酸滴定酸、碱浓>0 l?L ; 0 l?LK≥0。

值计算、滴定曲线特、突跃围。

标定盐酸碳酸钠或硼砂( B7·0 )。

标定氢氧化钠草酸或邻苯二甲酸氢钾(K8 )。

计量值计算与指示剂选择。

滴定分析计量关系––––7 () b (B)。

准确和精密定义及两者关系。

提高分析结准确方法。

误差和偏差概念及表示方法。

有效数概念、位数确定、运算规则、修约规则。

修约当实验测定值和计算值有效位数确定要对它面多余数进行取舍这程称修约(rg)通常按“四舍六入五留双”规则进行处理。

当约数 舍弃 6则进位;当约数5而面无其它数若保留数是偶数(包括0) 则舍,是奇数则进位, 使修约位数偶数。

加减运算所得结有效数位数以参加运算各数精低即数位数少数准。

例如0536 + 05和079。

乘除运算所得结有效数位数以参加运算各数相对误差, 即有效数位数少数准。

例如00 × 56, 积030。

可见分光光法。

适用微量及痕量组分测定。

标准曲线法配制溶液作吸收曲线获得λx;。

配制系列溶液作标准工作曲线;。

测定知溶液x获得x。

吸收光谱(吸收曲线)以波长λ横坐标吸光纵坐标所得曲线。

吸收光谱产生吸收所对应波长称λx。

吸收光谱形状与浓无关。

透光率与吸光。

Lbr – Br 定律。

εb 或 bρ。

摩尔吸光系数ε或质量吸光系数与被测物质性、入射光波长、溶剂及温有关。

吸光系数越测定灵敏越高。

提高测量灵敏和准确方法。

⑴ 测定调整 或 b使 0~65%(0~07)。

⑵ 选择适当显色剂 ⑶ 选择合适测定条件。

⑷ 空白溶液选择⑸ 共存离子干扰消除 ??lg??lg0。

化学反应速率。

基概念化学反应速率、元反应、速率控制步骤、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反应机理、反应分子数、反应级数、半衰期、催化剂、酶等。

碰撞理论认气体反应反应分子不断发生碰撞无数次碰撞只有少数或极少数分子才能发生反应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碰撞称有效碰撞(v ll)。

部分不发生反应碰撞叫做弹性碰撞(l ll)。

具有较高能量能发生有效碰撞分子叫做活化分子(v ll)。

活化分子具有低能量与反应分子平能量差称活化能(v rg)。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活化能密切相关。

当温定活化能越其活化分子数越单位体积有效碰撞次数越多反应速率越快;反活化能越活化分子数越单位体积有效碰撞次数越少反应速率越慢。

碰撞理论比较直观容易理。

具体处理把分子当成刚性球体忽略了分子部结构因对些比较复杂反应常不能给予合理释。

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用反应进表示。

(与选何种物质表示无关与方程式写法有关)。

用指定物质表示平速率 ???(反应物)??(生成物)。

??。

瞬速率 v ??0。

反应用不物质浓变化表示数值不其速率数值比就等反应式各物质系数比。

化学反应进行所历途径或具体步骤称反应机理(r )。

反应物微粒(分子、原子、离子或由基)直接碰撞步生成产物反应称元反应(lr r)。

由若干元反应生成产物反应称复合反应(lx r)。

判断化学反应是元反应还是复合反应反应机理研究才能确定。

质量作用定律( l)当温定元反应反应速率与各反应物浓幂积成正比。

参加元反应分子数目称反应分子数(llr r)。

对复合反应而言不存反应分子数。

根据反应分子数不可以把元反应分单分子反应分子反应和三分子反应

反应级数(rr r)是指具有反应物浓幂乘积形式速率方程各反应物浓幂指数。

所有反应物级数和则该反应总级数。

若+bBgG+元反应则vk()·(B)+b。

、b分别称该反应对、B反应级数反应总级数。

若+bBgG+非元反应则vkα。

βlb v’ k 近似公式k ?0?γ kk。

rr 方程式。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极电位。

氧化值(不定整数)。

氧化还原电对(rx lr l)氧化值较高状态氧化态x 氧化值较低称还原态R。

盐桥作用离子通道离子库。

原电池由两半电池组成。

每半电池构成电极(lr)流出电子电极称极()接受电子电极称正极()。

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电池写方式 左正右。

离子导体外侧。

固液有界面(│)液液有盐桥(║)。

浓压力要明。

电极电势双电层理论。

金属电极电势主要取金属性质并受温、压力和溶液离子浓影响。

金属越活泼溶趋势越电势越低;越不活泼溶趋势越电势越高。

种金属电极金属离子浓越电势越高;浓越电势越低。

1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