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沟通意识、避免护患纠纷】 医患沟通论文2000字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129—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观念的转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越来越强,各种护理纠纷呈逐年上升趋势,因而对广大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护理人员不仅要具有精湛的技术还要不断提高服务意识和法律意识,加强护患沟通,努力改善护患关系,才能做好护理工作,预防各种护理纠纷的发生。

护患沟通护士患者之间的信息交流及相互作用的过程,贯穿日常护理工作的每个部分,对患者的入院评估、健康教育、护理评价、护理实施等都需要护士患者进行沟通,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配合医生   的治疗使患者早日康复。

1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      这是减少或避免医疗纠纷的最有效措施。

面对医学模式的改变,医疗主体除了重视医疗质量的提高、医疗环境改善外,更要顺应病人心理需求,大力推行“人性化”服务,增加精神的、文化的、情感的服务,把“人性化”融入到护理工作的全过程。

护理工作中,护士要从思想上、观念上和行动上,设身处地为病人着想,理解体谅病人,从患者及其家属的角度体会他们生病后本人及家属心理面临巨大压力、就诊时焦急的心理和迫切得到治疗的心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因此护士要有良好的、支持性的、明确的沟通来帮助病人度过这段痛苦经历,减少病人恐惧和焦虑。

2 运用语言技巧      俗话说“良言一句暖三冬”,说明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用来传递信息、交流信息的工具,在人与人沟通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护患沟通中尤为重要。

它是护患交流的主要载体,是做好心理护理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对缩短护患距离、增强亲切感及互信感、塑造护士形象、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护士提高护理操作技术水平外,还必须提高语言功底,在护理工作中把运用好语言做为必修课。

无论是入院介绍、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都要针对患者不同的年龄、性别、职业、文化层次、社会地位、疾病种类及性格综合考虑,先用语言患者沟通,给患者以开导、启示,讲解有关保健知识,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争取患者的配合。

护士美好的心灵、良好的愿望、真诚的关心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患者感到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产生药物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语气、语调是语言情感的具体表达,在与患者接触过程中自然产生同情感,只有情之所致,才能言之切切。

尤其是对个别患者的无理取闹、百般挑剔要学会忍让、宽容和理解,让护患关系进一步融洽。

护理工作中要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自尊心,不应用床号或病名来称呼患者,应当充多用礼貌用语,如“您”、“师傅”等尊称,与患者打招呼要用“请”、“请稍候”、“请别急”、“谢谢”、“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这样既能缩短护患距离,又能增强相互间的信任感。

尽量鼓励病人说出自己的想法,对病人指出问题切忌用审问的口吻,防止不耐烦地打断病人或粗暴训斥病人

3 运用非语言交流技巧      3.1 微笑服务   包括面部表情、眼神、手势等,在临床护理中也是取得患者信任,建立良好护患关系的重要环节。

尤其是护土的微笑能起到沟通护患关系的作用。

护士的微笑是美的象征,是爱心的体现,当护士带着真挚亲切的微笑,勤快地来往于病床旁,对患者的安慰可能胜过良药。

3.2 肢体语言   抚摸是一种无声的安慰,带有爱意、关怀的抚摸对患者来讲,也能起到无法估量的作用。

患者痛苦时,轻抚患者的手;患者发高烧时,摸摸他的额部;当产妇分娩时,按摩她的腹部,阵痛时紧握住她的手,可以稳定产妇的情绪,可促使胎儿顺利分娩。

护士护理视觉或听觉有障碍的患者时,触摸还可以传递关怀之情。

总之,良好的沟通技巧,可以建立护理工作中的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的气氛中进行,提高护理质量,使病人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

护理人员在加强业务技术的学习同时还需不断的加强沟通技巧的学习,提高服务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才能适应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对广大护理人员提出的新要求,在和谐的护患关系中树立护士职业的美好形象。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