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卡捷林娜二世:给予俄国欧洲化辉煌的帝王

下载论文网   彼得大帝于1725年1月26日去世,把一个强大的、金库充盈的俄国留给了他的后人。

这以后的37年中,俄国基本上是一个女人和孩子执政的年代。

帝王的荒淫,宫廷的政变,王位的争夺,宠臣的专权,频繁的战争,这一切使刚刚崛起的俄国在前进之路上蹒跚起来,直到一代新沙皇的出现。

这个新沙皇就是叶卡捷林娜二世

按照辈分说,叶卡捷林娜彼得大帝的孙媳妇,而按照民族来说,她是个出身于普鲁士、接受过西欧教育的纯正的德意志人。

自从她嫁给彼得三世,她的执掌皇室大权、成为一代俄国君主的愿望就日益强烈。

彼得三世执政的结果是:俄国并未取得更多的领土,反而因多年的战争而赤字猛增、国库空虚,国家濒临危机,国内反对彼得三世的呼声日高。

叶卡捷林娜在自己18岁的亲密女友达什科娃以及自己的情夫格奥尔基?奥尔洛夫的支持下于1762年6月27日夜间,发动政变推翻彼得三世,自立为君,称为叶卡捷林娜二世

此时,由于1756年开始的与普鲁士的战争俄国国力大减,彼得大帝引以为骄傲的波罗的海舰队已经失去了作战能力,俄国作为一个海上强国的威望在急剧衰落,国家处于新的动荡不安之中。

而这时,欧洲各国的争夺也日益激烈。

面对这样的形势,叶卡捷林娜二世一是要稳定国内的局势,二是要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舞台上,尤其是在欧洲各国的争夺中重新掌握主动权,获取与彼得大帝在世时相等的话语权。

叶卡捷林娜深受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狄德罗等人的影响,在她开始执政时,欧洲各国已经普遍进入一个“开明专制”的时期,民主、平等、自由的思想正在迅速传播。

叶卡捷林娜决意用一种不同于以前的沙皇,尤其是彼得一世的方法来实施统治。

她的眼光不仅看着俄国,而且,甚至说更多是看着西欧各国。

她心目中的俄国不仅是现在的这些领土,她要将它恢复和扩展到更远的地方去,要有一个更大版图的帝国。

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只有采用“开明”的手段,树立“开明”的形象,走“开明专制”这条路。

叶卡捷林娜在全面恢复彼得大帝政策的前提下,以“开明”的方式,使彼得的政策发生了符合俄国国内实际情况和国际局势的更改。

她恢复了在国家管理中被削弱的参政院的作用,加强自己至高无上的地位。

为了保证自己对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叶卡捷林娜对省的管理机构进行了改革,加强了支持她的贵族在地方政权中的力量和地位。

在这一进程中,贵族发展成为叶卡捷林娜统治的基础和支柱,他们不仅成为省县地方机构的掌权人物,而且被免除了一切义务、惩罚和罚款,没有皇帝亲自下令组织的贵族法庭,他们的封号和权利不得废除。

1764年2月,女皇还颁布法令,剥夺教会的土地(连同农奴),使其归国家所有,从而使教会隶属于帝王的意志。

过去依附于教会的农奴转而成为国家的财产,为未来的自上而下的“解放农奴”准备了条件。

叶卡捷林娜实施了商人要纳税的措施,并且进而免除了商人的所有服役义务,这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市民阶层的形成,刺激了生产和买卖的活跃。

在政治上,叶卡捷林娜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措施就是立法――用一种西欧国家存在的较为“自由”和“民主”的法律来管理国家,使俄国也能成为如西欧各国那样的“有秩序的国家”。

1766年12月,女王成立了一个专门的委员会来制定俄国的新的根本大法,其蓝本就是叶卡捷林娜自己所编撰的《训喻》。

这个充塞着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文字和思想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叶卡捷林娜的根本想法――要将俄国建成为一个法国那样的有着等级居民制、城市自治、经营自由、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以及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国家。

这个委员会从1767年6月开会,到1768年12月被女王诏令“暂停活动”。

在这一过程中,女王和各种政治派别的代表进行了接触,了解了他们的政治利益与愿望,这为叶卡捷林娜的统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同时,在委员会的激烈争论中,欧洲“开明专制”的经验和俄国传统执政的经验在碰撞后发生融合,从而成为女王进行统治的精髓。

与此同时,叶卡捷林娜也在时刻盘算着要将俄国的疆土再向南、向西扩展。

1768年,女王等待的时机终于来临,第一次俄土战争爆发。

它从1768年打到1774年,有两个原因使俄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一是先后有鲁米扬采夫和苏沃洛夫这样一些杰出统帅的指挥,二是俄国的海军再度扬帆征战。

结果是,北高加索的卡巴尔达地区归属俄国,克里米亚汗国宣布脱离土耳其独立,亚速夫和亚速海地区为俄国所控制,黑海、博斯普鲁斯和达达尼尔海峡为俄国的商队敞开了大门。

与此同时,俄国在参与对波兰的第一次瓜分中(1772年),夺得了波兰的立沃尼亚,及东普鲁士的一部分土地。

这样,俄国不仅巩固了在北高加索的地位,而且插足东欧,成了那里所有国家,尤其是强国在解决国际争端时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在其后的10年间,俄国的势力进一步南扩。

1783年,叶卡捷林娜将克里米亚并入俄国的版图。

也就在这一年,叶卡捷林娜下令组建了俄国的第二支舰队――黑海舰队。

同年,东格鲁吉亚成为俄国的保护国。

1786年,北达吉斯坦、西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先后接受俄国保护,俄国在南部边疆的地位日益巩固。

1787年,踌躇满志的叶卡捷林娜在奥地利皇帝约瑟夫二世的陪同下南巡,视察了黑海舰队和她用武力所征服来的土地――乌克兰南部的赫尔松要塞、克里米亚和黑海沿岸的一些城堡。

就在这一年爆发了第二次俄土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土耳其放弃了在黑海北岸的全部利益,俄国夺得了俄土边界上重要的奥恰科夫要塞,边界沿德涅斯特河划分。

就在进行第二次俄土战争时,俄国又与普鲁士一起对波兰进行第二次瓜分。

这次瓜分使俄国占领了白俄罗斯的东部和西乌克兰地区。

在1795年的第三次俄土战争中,俄国又夺得了白俄罗斯的西部地区、沃伦的西部,吞并了库尔兰和立陶宛。

而由乌沙科夫指挥的黑海舰队则势不可当地进入了地中海。

叶卡捷林娜的武功表明,她是一位通晓西欧各国政治利益和相互关系并能在其中纵横捭阖,通过各种联盟关系来达到扩张俄国版图、增强俄国势力的君主。

她的“开明专制”使她有可能迅速重振海军的雄威,扩展了有波将金、鲁米扬采夫和苏沃洛夫为统帅的陆军,增强了以争霸世界为主要目的的国防能力。

在她的治理下,俄国真正成为一个能与西欧国家对抗的海上强国。

到1791年,俄国的领土面积已增加了50万平方公里,达到了1550万平方公里。

叶卡捷林娜一方面要将俄国的势力扩展到国外,到离圣彼得堡和莫斯科更远的地方去。

她说过这样的话:“要是我能活到200岁,整个欧洲必将置于俄国的统治之下。

”而另一方面,她要将西欧各国所有的好东西,那些被启蒙学者夸赞的文明的东西都拿到俄国来。

在这方面,这位女王是殚精竭虑、全力以赴的。

在东方,随着军队的征服,她下令搜寻西伯利亚的珍宝,她在自己的日记里写过:“在我的阁楼里,在这被称为博物馆的房间里,除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金银朋友外,还有大量的来自西伯利亚的碧玉和玛瑙作伴。

在那里只有我和老鼠欣赏它们,即使小狗托姆也难得进来一次。

”她还十分喜爱中国的古玩,在她的收藏里就有不少中国的瓷器。

在西方,她则贪婪地、无休止地“收购”名画。

在西欧各国普遍实行“开明专制”的情况下,绘画、雕塑的创作空前繁荣,震惊世界的作品和画家与艺术家多如群星。

她通过俄国驻各国的外交官来完成这样的任务,而她的驻法国和荷兰公使哥利岑公爵则是她最得力的、最主要的“收购大臣”。

她还特意任命了一位“收购”顾问――“艺术事务代理人”格雷姆。

格雷姆忠于女王,全力协助哥利岑公爵进行这种“收购”活动,成为了女王的“无任所鉴定和收购大员”。

欧洲国家的君主和帝王们、收藏家们畏惧于叶卡捷林娜的势力和威严,不得不忍痛以极低的价格或是以馈赠为名,将自己的心爱珍藏转让给这位女王

比如,1764年,弗里德里希二世花大价钱买来的225幅画作被俄国驻柏林公使“要走”,1769年,奥古斯特三世正欲购买的画作被哥利岑和格雷姆抢购走。

到1783年哥利岑公爵退休,俄国已“收购”了拉斐尔、伦勃朗、鲁本斯、提香等大家的绝无仅有的画作以及佛拉芒和荷兰的2658幅世界级名画。

叶卡捷林娜甚至让格雷姆买来了伏尔泰和狄德罗的私人藏书。

为了这些珍宝和名画,也为了和自己宠臣的幽会,叶卡捷林娜要求模仿法国,在冬宫里修建起一个密室。

到1764年,这个密室就太小了。

于是,开始兴建“小爱尔米塔什”。

到了1771年,“小爱尔米塔什”又不够用了,在“小爱尔米塔什”近旁再建造“老爱尔米塔什”。

这项工程到1787年完工。

由于叶卡捷林娜逐渐迷上了戏剧和饮宴,于是在“老爱尔米塔什”旁建造起了“爱尔米塔什剧院”。

最后,就有了冬宫和“爱尔米塔什”这一完美的建筑群和收藏于其中的无法衡量其价值的“爱尔米塔什画廊”藏品。

由于圣彼得堡处于低洼的沼泽之地,涅瓦河水经常泛滥成灾,于是,从叶卡捷林娜执政伊始就开始大规模地以石料为主来进行建筑。

彼得堡市中心的涅瓦河两岸都用石头砌上了河岸,新开凿的叶卡捷林娜运河以及其他的运河、伊萨基大教堂前的广场都用上了石材料。

在石建筑中,除了“爱尔米塔什”外,最辉煌、最宏伟的是女王赏赐给宠臣的府第。

其中之一是花了17年时间建成的“大理石宫”,这座叶卡捷林娜时代造价最昂贵的府第是女王赏赐给帮她登上了帝王宝座的格?奥尔洛夫伯爵的。

另一处宫殿式的府第是女王赏赐给宠臣波将金的。

波将金在远征北高加索、开通通往格鲁吉亚的军路、巩固俄国在高加索和南部边疆的地位、与土耳其的战争以及吞并克里米亚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为克里米亚旧称“塔夫利达”,女王就将为他建的府第起名为“塔夫利达宫”,并封他为“特级塔夫利达公爵”。

叶卡捷林娜决定在圣彼得堡建造一座彼得大帝纪念碑,为此她邀请法国著名雕塑家法里孔来主持这项工程。

法里孔和他的学生科拉在一块巨大的山岩上,安放了一尊彼得大帝骑马的青铜雕像:彼得骑在马上,身披大氅,紧勒马缰,马高昂着前蹄,只待缰绳一松动,它就会疾驰而去,后蹄下是一条被制服的蛇。

蛇代表的是反对君王的“邪恶势力”。

这座后来被称为“青铜骑士”的彼得大帝雕像耸立在参政院广场上,这不仅是对彼得的赞颂,而且也是对缔造了一个“开明俄国叶卡捷林娜二世的歌功。

彼得大帝时代不同的是,在引进和借用法国和意大利文化艺术成果的基础上,俄国出现了自己的如巴然诺夫这样的著名建筑师、雕塑家,并且在“巴洛克”风格的基础上产生了俄国自己的“古典主义”风格。

与此同时,叶卡捷林娜还模仿法国,竭尽全力改革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引进警察、税收等体制,开办各种学校,培养符合“开明专制”的官僚人才。

她让协助她取得政权的达什科娃去领导俄罗斯科学院,并将该机构的主要工作集中于对俄罗斯语言的研究之上。

这不仅促进了语言科学的发展,也促使了文学艺术的繁荣和各种社会思潮的涌现。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捷尔扎文这样的诗人,冯韦津这样的戏剧作家,克雷洛夫这样的寓言作家和诺维科夫与拉季舍夫这样的作家和思想家。

总之,叶卡捷林娜二世俄国送上了欧洲化,也是当时现代化的高峰,俄国不仅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且在国际舞台上有了掷地有声的发言权。

当然,叶卡捷林娜时代毕竟是个封建君王统治的时代,她对贱民,尤其是农奴和农民的压迫与剥削的政策是不可能根本转变的,她的“文明仁政”是达不到农奴和贱民身上的。

叶卡捷林娜所做的就是以一种外形不残酷的手段和措施来完成过去帝王们需要以残酷的方式和手段来完成的统治使命。

她做到了,时代为她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因为在她那个时代,“开明专制”毕竟是一种时代的进步。

叶卡捷林娜二世的文功武威使俄国走上了发展的鼎盛时期,这种鼎盛不仅是对贵族而言的,而且对整个俄国的未来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叶卡捷林娜的“开明专制”不仅仅是恢复和中兴了彼得首创的帝国,而且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让俄国走上了真正的崛起之路。

所以,遵循叶卡捷林娜的旨意编撰新法典的委员会在开幕会议上就通过了大牧首授予她“英明伟大的皇帝和国母”的尊号的建议。

这是彼得大帝之后获得“大帝”称号的第二位沙皇,也是俄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一位有“大帝”称号的女沙皇。

如果说,彼得一世的崛起是以技术的全面引进和模仿为基础,以争夺海上霸权为目的的话,那叶卡捷林娜二世的崛起则是在更为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以文化的引进为前提,以“开明专制”为手段,以使俄国成为有更辽阔的疆土并能在世界范围内纵横捭阖的国家为目的的。

1796年11月,叶卡捷林娜二世因中风而亡。

她身后的俄国在崛起之路上又将会经过许多曲折、磨难、成功和失败。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