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作者:陈希锋,蓝天飞,李秋芝。

【摘要】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腹针梅花针治疗,并配合面膜和口服中药汤剂;对照组给予口服维生素E,维生素C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显效率82.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腹针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

【关键词】 针灸治疗 腹针 中药治疗 面膜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面部的色素代谢障碍性皮肤病,青壮年女性发病率较高,以面颊部出现点状、斑片状以及不规则的淡褐色或淡黑色斑为主要表现。因皮损影响美容,由此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精神和心理压力。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皮干黯”“黧黑斑”“面尘”相似,近年来笔者采用腹针疗法结合中药治疗黄褐斑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0例均为门诊女性患者,随机抽样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年龄21~43岁,平均33.2岁;最长病程15年,最短8个月,平均4.3年。对照组40例,年龄20~45岁,平均32.8岁;最长病程12年,最短6个月,平均3.8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职业、生活环境等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无显著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黄褐斑诊断标准[1]:面部淡褐色或淡黑色界线清楚的斑片,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发生在青春期后,女性多发;日晒后颜色加深,春夏季加重、秋冬季减轻。无明显内分泌疾病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2.1.1 针灸治疗

2.1.1.1 腹针治疗选穴:中脘、下脘、水分、气海、关元、商曲、滑肉门(双)、外陵(双)、上风湿点(双) 。操作方法:选用1.5寸毫针,对准穴位直刺,不捻转或轻缓提插捻转,腹部腧穴均用深刺,留针30 min,气海、关元加灸。体针配合:合谷、曲池、足三里、太阳、迎香、颊车,均采取平补平泻。每周3~5次,10次为1个疗程。

2.1.1.2 梅花针叩刺沿黄褐斑中心部位开始,向周围一圈圈叩刺,使皮肤微微潮红,后以酒精擦拭,每周3次,10次为1个疗程。

2.1.2 中药治疗

中药治以疏肝补肾、活血通络方药。基本方:柴胡15 g,香附10 g,白茯苓15 g,当归12 g,赤白芍各10 g,丹参20 g,白僵蚕10 g,山萸肉15 g,丹皮10 g,菟丝子15 g,白芷10 g,甘草6 g。并随证加减,上方每剂煎2次,取液300 ml,2次/d温服。

2.1.3 中药祛斑面膜粉。

珍珠粉20 g,白僵蚕15 g,当归15 g,白芷15 g,白及15 g,白附子15 g,白茯苓15 g,烘干研细,过120目筛,每次用药粉10 g,温水调匀,均匀涂于面部做药膜,30 min后洗净,并涂上润肤霜。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