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面单真的“隐私”了?

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一张小小的快递单上附带的信息量有多大,除了表面上的用户姓名、手机号码、住址、购买的商品种类等信息外,从这些信息中可以拼凑出一个人的喜好、消费习惯、经济能力。

有了手机号码,还能查到其绑定的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账号以及银行卡,把这几项信息组合起来结合网络“人肉”,不难分析出个人爱好、家庭成员、经济情况等信息,这无疑是让用户的个人隐私处于“裸奔”状态。

据统计,去年我国快递业务量达到312.8亿件,最高日处理量超过2.5亿件,日均服务人次超过1.7亿。

在这一系列数字背后,是庞大的个人信息库,也隐藏着一旦泄露就难以想象后果的巨大危机。

毕业论文网   快递单“变脸”了   一篇名为《一张快递单背后的生意》的文章,讲述了一家社区便利店老板的“转型”之路,而这条路的源头便是我们平时弃之如履的快递单子。

一次偶然的机会这位代收快递便利店老板搭上了“信息产业链”的一条灰色纽带,发现了快递单上用户信息背后的“新商机”。

那个本来是用来登记快递信息方便顾客存取的小本子,成了“香饽饽”,有人花高价收买。

此后他不断在此深耕,将眼光瞄向了社区周围的商业大厦与高层住宅,以扩大“业务”范围,由于不可能把小卖部开到大楼里面,所以只能靠翻垃圾,捡快递箱子来收集信息

凭借每天勤劳不倦的“信息搜集”工作,然后再分别卖给各种渠道,这门“无本生意”让这个便利店老板获得了极为可观的收益,普通的信息每条10块钱;如果有购买产品信息的,可以卖到15块一条;如果是买品牌女装的,每条20元起步。

信息分类、统计条目、谈价格、收钱……他乐此不疲。

快递实名制自2015年底推行以来,关于如何保护个人隐私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息,从以上便利店老板的“转型”道路不难看出,倒卖快递单上用户个人信息已经形成了一条相对成熟的灰色产业链,信息买家不外乎是一些商家为了精准营销做数据分析,还有一些是小贷机构方便业务推销,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显然是严重的隐私侵犯。

针对个人信息泄露一事,国家也在法律层面明确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最高可判七年。

但由于泄露信息的隐秘性以及直接的危害不明显,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

快递单上用户信息泄漏情况仍然严重,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中国网民权益保护调查报告2016》指出,快递单已成信息泄露的重要载体。

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全面推行快递实名制,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确保寄件人信息可追溯,二是保护好消费者的隐私,如果消费者的信息得不到充分保护实名制就很难推行下去。

平衡实名制与个人隐私之间矛盾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就是采用隐私面单

针对此情况,快递公司一直在想办法解决。

早在去年6月,京东集团已经开始试运行“微笑面单”,隐去用户的部分姓名和手机号信息,用笑脸符号代替。

今年5月16日,菜鸟网络联合EMS、百世快递、中通、申通、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等主要快递公司,宣布正式上线隐私面单面单上电话号码的中间四位将用星号代替。

直到10月16日,顺丰速运宣布“丰密面单”服务正式上线,隐私面单服务全面进入了人们的视线。

顺丰的“丰密面单”可以实现收寄件人姓名、手机、地址全面隐藏或加密显示,收件员或派件员将通过双向隐藏电话号码的方式联系客户,客户收件时则使用电子签收功能直接在手持终端上签收。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快递单是个人信息最密集的地方,信息很有价值,获取简单直接。

隐私面单有效避免了针对特定对象的信息盗取。

隐私面单无法一劳永逸   相较于传统面单的一览无余,隐私面单寄件人、收件人信息进行了特殊处理,部分信息用条形码、二维码、星号或表情符号等特殊符号代替,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了信息泄露

使用隐私面单时,只有到了最后的配送环节,快递员使用额外配备的终端机扫描快递单条形码后,才能获取完整的用户信息

但这样真的能避免购物者的个人信息泄露吗?   事实是,目前隐私面单没有强制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标准,而且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顺丰推出的新型面单目前仅限于寄件人付款的情形下使用。

中国快递协会原副秘书长邵钟林指出,推出隐私面单是各大快递公司为了保护消费者信息安全而做出的自主、自愿行?椋?目前并没有统一标准。

并非信息隐藏得越多越好,还必须考虑到收寄快递的便捷程度。

如今,很多快递是通过收发室、物流驿站等方式代收,一旦信息过分隐蔽,如果遇到同名同姓的或者是其他问题,找起来会比较麻烦,还容易拿错。

此外,隐私面单的出现得益于快递信息电子化,但推广起来还有一定困难。

比如,企业需要开发特定设备和软件,商家和站点需要安装相关组件,快递员也需要和新的配送方式磨合。

曾有多家媒体曝出有快递员违规出售带有用户信息快递单,针对此许多快递公司也加强了内部管理,对快递面单统一回收、统一销毁。

但从快递的配送整个过程看,从收单到包装、快递、分拣、客服等诸多流程中涉及工作人员多而程序繁琐,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工作人员都有“充裕”的机会,搜集罗列用户信息

有业内人士称,真正想获取个人信息的人不需要去看一张张快递单,更多的还是快递公司“内鬼”故意贩卖用户信息

如果快递公司不除“内鬼”,即使把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全部“马赛克”了,也不能彻底杜绝消费者隐私泄露问题。

所以,保护个人信息不能止于隐私面单,还要从技术和法律等层面多管齐下。

就技术层面而言,近日成立的快递实名制信息安全联盟给出“后台实名制+前台隐私化”的方案,从源头将用户信息数据分离,用户收派信息保存在物流公司、实名制系统认证数据存储至公安系统,或许是解决快递信息安全的有效途径。

从法律层面讲,7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发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应当建立快递运单及电子数据管理制度,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采取有效技术手段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草案)》第二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其中也有专门章节强化电子商务数据信息保护

这些法律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为防止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多一把保护伞。

尽管隐私面单仍不完美,却走出了保护用户信息的第一步。

有专家认为,相比快递企业内部人员盗卖收据、企业数据库被黑客攻击等情况,通过快递泄露的个人信息只是一小部分。

因此,加密的快递单只是保护用户信息的“第一把锁”,相比之下,快递企业建立全流程的安全管控体系更加重要。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