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呈现_主流媒体的社会担当

随着市场经济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房地产行业的规模也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是,房地产行业涉及的方方面面出现了一系列国人从未遇到过的复杂问题和尖锐矛盾。

对于这一关乎国计民生的社会热点问题,我国的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呈现的?笔者选取《南方周末》2002年—2006年各期报纸上关于城镇住宅和商业类型房地产物业的所有文章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分析媒体房地产问题的呈现,有助于我们认识媒体在社会问题报道中的规律。

报道程度      2002年~2006年,《南方周末》共发表412篇涉及城镇住宅及商业类型房地产物业的文章,其中,2002年91篇,2003年77篇,2004年59篇,2005年90篇,2006年95篇。

以每年52期报纸计算,这五年中,每期报纸平均刊发1.5篇相关文章

文章位置。

非头条文章在各个年度都是最多的,几乎每年都占到90%左右。

文章篇幅

在所有文章中,“小于1/2版大于等于1/4版”、“小于1版大于等于1/2版”这两种版面大小的文章分别占据了27%以上的比例,是比例最大的两种篇幅

其次是版面“小于1/4版大于等于1/8版”的文章,在总文章中占了23.1%。

小于1/8版的文章,占18.2%。

最少的文章数是整版和大于1版的文章数,分别仅占1%和2.7%。

文章篇幅的变化是一个逐年从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2002年,小于1/8版的文章占了33%,为历年最多,整版和大于1版的文章数为零,为历年最少,这一年之后,篇幅较大的文章开始增多,2006年“小于1版大于等于1/2版”的文章数占到了该年文章数的32%。

呈现形式      文章类型。

五年中“消息”很少,仅占总量的3.6%。

其中,2002年“消息”最多,占该年文章数的9.9%,之后逐年递减,2006年甚至没有“消息”;“深度报道”最多,在各个年度都占本年度文章数的50%以上,2005年和2006年两个年度关于房地产问题的“深度报道文章达到平均每期报纸一篇以上的数量;“短评”类文章在2002年—2005年都非常少,最低的比例为0,最高的比例为2.6%,但2006年陡然增加到10.5%,达到月均将近一篇的数量;“专家主笔文章”的数量比例在这五年中起伏较大,2004年最高为23.7%,其他年度都相对较低,如2002年和2006年该类文章比例都在10%左右;“读者来稿”2002年最多,占12.1%.2003年数量开始下降,2005年最少,仅占当年房地产文章数的3.3%。

文章的组合方式。

412篇文章中,68%的文章是组合式文章,即这类文章要么是连续几期的系列报道、评论,要么是围绕一个问题出现在同一期报纸上的系列文章

2002年、2003年的大部分文章都是组合式文章比例分别为85.7%和74%;而2004年之后单篇文章比例有了明显的增多,2006年占到了44%的比例

文章图片形式。

412篇文章中,有240篇文章没有配图,占58.3%的比例

21.8%的文章使用了至少一幅具象照片,13.3%的文章使用了至少一幅抽象照片,5.3%的文章使用了至少一幅漫画式配图。

而使用数据图表类图片的文章仅占1%。

呈现内容      房屋类型。

412篇文章中,71.8%的文章仅涉及住宅型房地产物业,2.7%的文章仅涉及商业类房地产物业,另有25.5%的文章既涉及住宅也涉及商业用途房地产

报道地域。

所有文章中,以宏观分析全国性问题为主题的文章比例最高,占33.1%,而且其绝对数量和占各年度比例基本都呈逐年递增趋势。

其次涉及较多的地区依次是北京、广州、上海、深圳、杭州、南京等地,分别在所有文章中占21.3%、8.4%、8.2%、4.8%、3.4%、2.9%。

文章主题。

以“政府政策、行为”为主题的文章最多,在所有文章中共占27.2%,且文章比例2002年之后逐年上升。

2002年仅占12.1%,2003年占18.2%,2004年占30.5%。

2005年递升到48.9%,2006年文章数有所下降,但仍占该年度文章数的26.3%。

其次是“业主投诉”类文章共占22.3%。

与“政府政策、行为”类文章相反,此类主题的文章数从2002年开始逐年下降。

“住房拆迁”类文章数量2003年最多,占该年文章数的31.2%,而且24篇的总数比其他各年这一主题文章数的总和还多。

“开发商/中介的经营管理”类文章年度比例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从2002年的8.8%,上升到2006年的19%。

同样,“房价”类文章年度比例也自2002年开始直线上升,从2002年的1.1%,上升到2006年的20%。

尽管银行、基金以及散户投资者是房地产行业主要的资金来源,但关于这类主题的文章数量始终很少,在所有文章中仅占5.5%。

小结与讨论      从被报道程度来看。

首先就文章数量而言,平均每天1.5篇的数量充分说明,在2002年到2006年期间,《南方周末》将房地产问题作为一个热点议题进行了持续的报道和分析。

文章位置来看,10%左右的文章在重要位置,90%的文章在普通的版面位置,说明媒体并不认为关于房地产问题中的每个话题都是极为重要的。

其次,从文章篇幅来看,篇幅普遍较大是一个重要特点。

这既反映了《南方周末》擅长做深入解析的风格,也印证了记者秦正长的观点:房地产问题比较复杂。

短小篇幅文章一般来说难以容纳较多信息。

从呈现形式看。

首先,从文章类型和组合方式来看。

无论是深度报道、专家主笔文章,还是组合呈现的文章,都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最大可能地拉开,以适应房地产问题比较复杂的现实情况,以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其次,从图片情况来看。

大部分文章没有图片,完全依靠文字来呈现新闻事件。

数据图表图片仅占1%,这对致力于宏观性报道和深度报道媒体来说,无疑是一大缺陷,毕竟房地产问题与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紧密相关,而细致客观的数据图表在很大程度上更能说明问题

从呈现内容来看。

首先,就涉及地域来说,偏好主要城市,而缺少对中小城市、小城镇的关注,可以说是我国主流媒体的共同问题

这样的厚此薄彼有违主流媒体应当遵守的全面和平衡原则,必然影响受众准确判断外界的信息。

其次,各种主题文章数量多寡的变化反映了媒体编辑方针的变化和媒体解读社会问题时的摸索过程。

“业主投诉”事件的出现,是我国房地产制度改革的结果。

这种转变使关于房地产的纠纷往往不能再像以往那样进行单位内部协调,而需要寻找司法机关或者政府部门进行裁决或协调。

又因为这类纠纷中的业主往往联系媒体寻求舆论帮助,而且事件戏剧化程度较高。

所以容易引起新闻媒体的注意。

这使得2002年左右这类主题的新闻报道数量较多。

但是,在2002年之后《南方周末》开始向时政性严肃周报转型,减少单纯的社会新闻报道,改为在时政薪闻的框架之下进行社会现象的分析评论。

因此,单单以“业主投诉”为主题的文章大大减少。

“住房拆迁”类文章数量2003年最多。

然而,资料显示,2003年因拆迁纠纷而引起的群众投诉、上访案件与2002年相比是下降的。

报道数量骤升的可能原因是:(1)随着这类投诉逐年上升,社会关注度也逐年递增,到2003年时这种关注度达到顶峰;(2)2003年南京等地发生了居民因住房拆迁自焚等事件。

因此,尽管拆迁投诉数量逐渐下降,但住房拆迁问题在经过积累和突发事件的激化后,在2003年成为舆论热点,从而引发了媒体的大量报道

“政府政策、行为”类文章与“开发商/中介的经营管理”类文章年度比例均星直线上升趋势。

对比“业主投诉”、“住房拆迁”类文章数量逐年下降,表明在媒体逐步挖掘房地产议题的过程中,早期进行过大量报道的“业主投诉”、“住房拆迁”等主题已经难出新意,而房地产价格不断增长,市场行情变化莫测,受众更需要能帮助他们对市场行情进行判断的信息。

这样,《南方周末》便由早期的“是什么”,转向分析“为什么”。

前者往往是消费者/业主能够提供的,而后者的答案则需要政府和房地产供应商来回答。

加之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政府和开发商/中介都越来越注重通过媒体报道来引导舆论,这也提高了这类文章出现的频率。

(本文为天津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资助项目,项目号为:53wn76)      编校 张红玲。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