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药治疗及研究概况

摘 要: 从更年期综合征的理论研究、发病机制、治疗及实验研究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及实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总之,中医药治疗本病有较好的疗效,前景广阔。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药治疗;综述。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而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紊乱为主的症状。如月经紊乱、眩晕耳鸣、烘热汗出、面红潮热、心悸怔忡、烦躁易怒,或抑郁忧怒、失眠,甚或情志异常,或面目肢体浮肿、尿频失禁、腰膝酸软等。近年来,中医发挥整体恒动、辨证施治的优势,从发病机理、治疗用药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述如下:。

1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中医学认为,月经、生殖与肾关系密切。《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明确指出肾通过冲、任二脉管理月经和生殖,肾气主宰着人的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因而,肾虚是致病之本。另外,哈荔田指 出:“女子到绝经年龄,由于肾气虚,天癸竭,全身机能相对减弱,只是本病发生的一个内在条件……主要由于患者禀赋不充,或久病失养,兼之七情所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或外邪侵扰等因素,从而导致脏腑功能失和,进一步损伤冲任二脉的结果。” 〔1〕 夏桂成 〔2〕 认为:心―肾―子宫轴紊乱,阴阳失衡是发生本病的主要机理。

2 西医病因及发病机制。

绝经期综合征是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分泌降低,促性腺激素升高,致神经、内分泌功能整体性失调,尤以下丘脑自主神经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为主,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亢进,而出现以上一系列临床体征。该病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雌激素分泌减少、中枢神经递质P物质(SP)升高、β内啡肽(β—EP)下降等。最早变化是卵巢功能衰退,然后才表现为下丘脑和垂体功能退化。此时卵巢逐渐停止排卵,雌激素分泌减少,而促性腺激素分泌升高,FSH(卵泡刺激素)/LH(黄体生成素)仍小于1。绝经后卵巢几乎不分泌雌激素,但仍分泌雄激素;促性腺激素水平逐渐升高,由于FSH升高比LH显著,故FSH/LH1。至老年期,雌激素稳定于低水平,促性腺激素也略下降。血清FSH、LH升高。血清雌二醇(E 2 )降低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个标志,但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病及症状的出现并无直接关系。

3 中医治疗

3.1 中医药治疗

罗元恺 〔3〕 认为本病以肾虚为本,阴阳俱虚而以肾阴虚为主,治疗遵循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原则,滋阴勿寒凉,温阳忌刚燥。拟出两张基本方,临床观察了228例,统计发现:肾阴虚者占75%,以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淮山药、珍珠母、山茱萸、淫羊藿、鸡血藤、何首乌为主方,临症加减;属阴阳两虚者占25%,以熟地黄、枸杞子、补骨脂、鸡血藤、制首乌、珍珠母、淮山药、淫羊藿、山茱萸加减。王大增 〔4〕 则认为更年期综合征临床以心肝火旺为多,治疗宜用清心平肝、养阴、安神等法多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治疗234例,总有效率85.8%。方用滋肾平肝汤:生地黄、玄参、知母、黄柏、白芍、枸杞子、菊花等。毛秋芝 〔5〕 自拟滋肾养肝、清泻心火的更年健方,方剂组成有生地黄、白芍、枸杞子、菟丝子、龟甲、淫羊藿、巴戟天、肉苁蓉、知母、黄柏、黄连、茯苓等,治疗20例,治愈9例,显效9例,好转2例,总有效率为100%。夏桂成 〔2〕 注意到前人提出的:“天癸即绝,治在太阴(脾)。”强调对脾胃调理不可忽视,酌用六君子汤、理中汤、越鞠二陈汤。对于肝阳偏亢,心神不宁或夹痰浊蒙蔽心窍而致惊悸、不寐甚或癫狂的有效方剂为裘笑梅 〔6〕 的二齿安神汤(主要有青龙齿、磁石、辰砂、琥珀末、紫丹参、半夏、九节菖蒲等组成),每收良效。邢华照 〔7〕 治用坎离互济、壮水益火、心肾交济法,自拟方,药用:黄连、肉桂、知母、茯苓、当归、远志、酸枣仁、炙甘草,再根据病情进行加减,总有效率91%。朱雄华 〔8〕 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征以益肾燮平汤为主,方药:生地黄15g、淫羊藿15g、紫草30g、炒当归 10g、制香附10g、桑寄生15g、钩藤15g、酸枣仁12g、糯稻根须30g、生麦芽15g。肝郁心虚、脏躁神烦者加淮小麦、炙甘草、红枣;脾弱少运、纳差便溏者加淮山药、茯苓、白术;水亏木旺、急躁易怒者加夏枯草;阴虚血少、心悸失眠加麦冬、五味子。治疗105例,有效率94.3%。肖高秀等 〔9〕 以六味地黄汤为基础方,若兼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郁金各10g;头晕甚者加首乌20g、钩藤15g、菊花10g;汗出甚者加浮小麦、煅牡蛎各20g;面浮足肿甚者加大腹皮12g、车前子10g;失眠多梦甚者加酸枣仁15g、远志10g、夜交藤20g,总有效率为96%。治愈者停药观察6个月~1年,1年内无复发者30例,复发者26例,继续服上方仍有效。冯跃 〔10〕 以治疗组口服更年康方,对照组口服利维爱,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治疗组45例,总有效率95%;对照组40例,总有效率87.5%。

3.2 其他中医疗法。

王玲等 〔11〕 用白芥子穴敷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发现:患者除临床症状明显改观外,原下降的雌激素明显升高,而升高的FSH和LH明显降低,三种激素重新协调,显示该法对生殖内分泌系统具有调节作用。程丽娜等 〔12〕 利用电针调整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生化研究结果表明:电针可能有促进去卵巢大鼠脂肪组织和肝组织中芳香化酶活性的作用,使雄激素转化雌激素增多,血清E 2 水平提高。孙冬梅 〔13〕 观察耳穴贴压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疗效,主穴取肾、内生殖器、内分泌、皮质下,配穴取神门、交感、对屏尖,证属阴虚型加肝、心,阳虚型加脾。治疗54例,显效率74%,有效率100%。

总之,本病辨证以肾阳虚、肾阴虚、肾虚夹瘀为纲,另见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心肾不交、心肝火旺。治疗上重在调补肾阴、肾阳。肾阴虚者,滋肾益阴;肾阳虚者,温肾扶阳。还可用滋肾平肝、滋肾清心、温肾宁心、疏肝解郁、养心安神、活血去瘀等法,旨在改变绝经后阴阳失调出现的一系列症状,延缓衰老的进程。

4 实验研究。

近年来,在中医药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研究中,分别从神经、内分泌、免疫、自由基、血脂、骨代谢等方面揭示了中药对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调节作用。

4.1 神经、内分泌、免疫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是一个相互影响的整体,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雌激素分泌量减少,不仅与卵巢功能减退有关,而且与下丘脑、垂体的功能改变密不可分。二仙汤由仙茅、淫羊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组成,具有温肾益精、滋阴降火的功能。廖柏松等 〔14〕 观察了二仙汤对老年前期(即围绝经期大鼠性腺轴不同环节性激素水平的调节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围绝经期大鼠下丘脑和血浆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含量明显升高,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老年前组大鼠的血清E 2 的含量明显低于青年组;应用二仙汤后,老年前组大鼠卵巢功能明显改善,增强了其E 2 的合成能力,使血清E 2 含量上升,下丘脑GnRH含量、血清LH及FSH含量下降,延缓了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衰老。熊舜华 〔15〕 、江仙远等 〔16〕 研究表明更年平调液能提高更年期大鼠E 2 水平(P0.01),降低LH(P0.05)和FSH水平,改善卵巢、肾上腺皮质的形态和功能;显著下调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水平(P0.05),在调节、平衡患者交感神经及肾上腺髓质的功能活动上有重要功效。范红霞等 〔17〕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药亦能使去肾上腺大鼠细胞免疫能力显著提高,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较前明显上升,接近正常对照组。推测通过提高非特异性免疫能力,进一步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

7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