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谈员工持股计划对完善我国企业员工激励制度的

摘 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能够激励员工、优化企业管理的员工持股计划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员工持股计划的起源、实践过程、效果以及对我国企业发展的启示。肯定了员工持股制度企业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关键词:员工持股计划企业产权;员工激励 一、员工持股计划的来源 1.产权分离与委托代理是员工持股计划产生发展的诱因   现代化企业的特征之一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所有者及经营者作为不同的利益主体,存在各自不同的利益,从而产生所谓的委托代理问题。在这一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是委托人,而经营者是代理人。从自身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角度出发,代理人不可能处处为其委托人的最佳利益着想。为了减少代理人委托人利益分歧,委托人通常要对代理人进行监督和激励。   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信息不对称会带来代理人的隐藏行为和隐藏信息的道德风险,监督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且如果完全依靠监督,监督成本会大大高于激励成本。因此,委托者要将代理者的效用函数引导、统一到自己的目标上来,这就引入了激励机制。使代理者的行为符合委托者的利益。而员工持股计划,就是以此为背景,为激励员工、减少私人利益企业集体利益的冲突而发展出的激励计划。 2.员工持股计划的产生   员工持股起源于50年代,由律师和投资银行家凯尔索提出。他的理论是:现代市场经济和科技进步使资本投入对产出的贡献越来越大,如果资本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产权集中,则经济发展的好处将主要集中于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将不能分享到资本主义的好处,这将造成严重的分配不公,从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资本主义的生存与发展。为此,凯尔索等人希望能建立起使资本主义所有权分散化的新机制,使人们都有可能获得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这两种收入,并能以某种方式使大多数并不富有的人得到一定数量的资本,从而拥有一定的生产性资源。ESOP是他们为实现这一目的而提出的一种方案。可以说,这种将企业的非人力资产分配给雇员的思想,对减少雇员利益企业利益之间的冲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员工持股计划制度上使产权结构化,构成一种激励相容机制,不需要领导激发下属,下属就能按照自身利益行事。并且,使企业内部治理与协调所要支付的成本减少。 思想汇报 /sixianghuibao/ 二、员工持股计划的利弊分析 1.员工持股计划企业利益相关者有着积极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首先,由于企业职工得到了部分公司股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企业股东权益的构成,增加了职工企业之间的联系。特别是职工持股计划职工的未来收益和养老计划公司股票的未来价值联系在一起,这巧妙地激励员工努力工作,使职工不得不更加重视企业的发展,从而提高了企业职工的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二,政府为鼓励实行职工持股计划而提供的种种税收优惠可以使实行职工持股计划企业大大减轻其融资成本,使员工持股计划成为公司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第三,可以帮助企业抵制敌意兼并。通过实行职工持股计划,将公司股份分散于企业职工之中,利用公司职工担心企业被兼并后可能裁员的心理和职工企业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企业抵制敌意兼并。   对于员工业来说,持有本企业股票,可以分享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资本增值;可以在工资之外获得更多收入,减少纳税;可以保障就业机会;可以增强团队精神和参与意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持股,获得股东的地位。对于公司的股东来说,实行员工持股可以收回自己的投资,特别是独资公司的投资者,在自己年老退休时,既可以保留公司不被竞争者收购,又可以收回大部分投资;可以通过红利分享公司利润;可以减轻税负(雇主向员工出售股份或股票,可以减免增值税)。 论文代写   在国家方面,实行雇员持股可以扩大公众对资本的占有,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缓解劳资矛盾;有利于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对降低失业率也有一定作用(实行持股计划公司,雇主和员工一般都达成不裁员的协议)。 2.员工持股计划所存在的负面效应   员工持股实施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面效应,最有可能的即是员工持有投票权后,经理利用与员工的紧密联系,控制并使用ESOP的投票权,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反对兼并等。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经理人进行更为有效的自我保护,导致公司价值下降,不利于股东价值最大化。 三、员工持股计划对我国员工激励的启示 1.我国企业员工持股计划等方面的实践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进入了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实践,这个根本性的转变从学多方面改变了中国经济结构和企业运行的环境,也对企业内部机制产生了巨大冲击。从我国经济改革的实际过程看,员工持股在非国有经济中主要是伴随股份合作制企业的发展而产生的,在国有经济中是从对计划经济体制下国有企业的改造开始的。这种产生和改造的过程,是在缺乏建立股份制企业的法律法规的情况下,由企业职工和经营者自发选择,由本企业职工购买或其他形式持有本企业股票开始,并逐渐走向规范的。在企业改革的初期,国内学者借鉴国外实行雇员持股计划的经验,初步提出了中国建立职工持股制度的设想。80年代中期,一些企业开始进行员工持股的试点。到90年代,随着股份合作制的兴起,员工持股逐渐试行于国有中小企业和许多非国有企业。1992年、1993年分别出台的《股份制企业试点办法》和《公司法》,对员工持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1993年,鉴于员工持股试点中出现的许多不规范的做法和产生的不良影响,政府暂时冻结了企业内部职工股票,同时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规范。 简历大全 /html/jianli/ 2.我国实施与完善员工持股计划还需跨越得障碍   (1)员工没有正确认识员工持股计划的本质。对员工持股计划的错误认识导致了我们对员工持股计划企业改革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期望过高,盲目美化了这一制度,事实上,员工持股计划本身存在一些制度性缺陷,在西方国家也难以完全避免。   (2)我国员工持股制度还缺少国家立法的统一规范。全国范围内由于各地、各部门对员工持股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在员工持股的法律地位、作用上还沒有明确的认同,在财政、稅收、信贷等方面也沒有像发达国家一样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优惠。员工持股实施对象主要以非上市公司为主,组织形式上持股会与工会结。

论文网。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