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激是言论的大忌|如何看待网络偏激言论

浏览一下案头的报纸,发现无论是日报、行业报还是晚报、都市报,几乎都开辟了言论栏目,给广大读者、作者提供了一个各抒己见的园地。

其中有不少言论言简意赅、观点鲜明、一针见血、切中时弊。

而且有些新闻评论的反映非常迅速:头一天刚见报的新闻,第二天就刊登了针对此事的评论,使读者在了解了新闻事件的全过程之后,还能看到有关这个新闻事件的思考,从而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

但是,也有个别作者看问题比较主观,比较片面,因此其文中的观点往往过于偏激,而偏激言论大忌――无论你的观点多么新颖,无论你的文笔多么流畅,只要偏激,你的观点、论据就难以服人。

前段时间,接到一份议论“模糊工资制”的稿件,读过之后,发现这篇稿子犯了偏激的毛病,稿件原文如下:   “公开彰显“公正”   厂务公开、财务公开、人事公开、决策公开、预算公开、支出公开、权责公开、奖惩公开、补贴公开……这一切“公开”奏成了现代企业管理的优美乐章。

公开彰显“公正”,“公开”就是这一乐章的主旋律,“阳光之下少有罪恶”是其结出的丰硕果实。

常言道“浑水才能摸鱼”,模糊工资的祸根,就在于“模糊”,“模糊”就是“浑”,“浑”即不清,“不清”就不好“公开”,不公开就会有人“浑水摸鱼”。

因此,要平息职工的不满,就必须坚决摈弃积祸深重的模糊工资制

要消除职工的疑虑,就要采取“阳光作业”的手段,弃暗投明,将一切大白于职工面前。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公开彰显“公正”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昭示着旧机制的寿终正寝,让我们高举“公开”的大旗,呼唤“公开”的到来,为企业的腾飞而不懈的努力。

从这篇稿件中可以看出,作者对“模糊工资制”深恶痛绝,因此,在文章中扬起“公开”的大旗,希望彻底改变“模糊工资制”。

据我了解,某些单位在执行“模糊工资制”的过程中,确实也出现过问题,因此,作者对于“模糊工资制”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

但是,如果因为某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就全盘否定“模糊工资制”,把“模糊工资制”等同于“暗箱操作”也是不对的。

这篇言论的致命的缺点,就是观点偏激,通读全文之后,会给人造成作者是“模糊工资制”的受害者的印象,因此作者通过自己的笔来宣泄对“模糊工资制”的不满情绪,而读者一旦产生这样的感觉,就很难认同你的观点

同时,认为一切都要公开,“将一切大白于职工面前”的观点,本身也站不住脚。

一个企业里,某些决策尚未成熟的时候便“公开”,难免在职工的思想中产生混乱,某些涉及企业利益或商业机密的东西倘若“公开”了,也会给企业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

究竟是哪一家企业最早实行“模糊工资制”,无从考证,但据我所知,发明“模糊工资制”的初衷,是为了避免员工之间的盲目攀比,而且不少单位实行“模糊工资制”之后,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因此,这种工资发放办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目前日本许多企业一直在沿用“模糊工资制”,并没有出现“职工不满”的现象,可见这种制度本身并非不合理,关键看你怎样执行。

我们在批评“模糊工资制”弊端的时候,也应当肯定它的积极意义,这样才显得客观,才能使读者信服和接受你的观点

此外,本文中所用的“积祸深重”、“弃暗投明”等词语也欠妥。

言论、杂文等稿件用词犀利一些,甚至尖刻一些没关系,但是一定要准确。

在尊重作者原意的基础上,我对这篇稿件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修改稿如下:   公开彰显公正   厂务公开、人事公开、决策公开、预算公开、支出公开、权责公开、奖惩公开、收入公开……,这一切“公开”,都是现代企业管理这部交响乐中的优美乐章,“公开彰显“公平”,“公开”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暗箱操作”。

模糊工资制”是从国外引进的一种薪酬管理模式,由于员工之间薪酬不透明,避免了盲目攀比行为,也因此而避免了由此而产生的种种矛盾,自有可取之处。

然而,其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模糊”就是“不清”,“不清”就不好公开,不“公开”,就难免有人浑水摸鱼。

因此,笔者认为,权衡利弊,工资还是透明一些好,“阳光之下少罪恶”,众目睽睽,难做手脚。

当然,企业出于自身的发展和安全方面的考虑,某些信息需要保密。

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守技术秘密,保守商业秘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某些并不危及企业利益和安全的信息,完全可以公开

比如说,工资的发放就可以透明化。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公开彰显“公平”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现代企业,激励的手段有很多种,“避免盲目攀比”的办法也并非只有“模糊工资制”一条路可走,总之,笔者赞成工资发放透明化。

作者单位:北广集团)。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