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中反思型职前教师培养研究述评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9214(2015)02—0193—01。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反思教师教育模式,是对技术型教师观和能力本位教师教育模式的变革。该模式强调教师在掌握课堂教学所要求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不断对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等进行反思、探究和改进,还应对教育理论基础、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等问题进行批判性研究,最终成为反思教师(任学印,2003)。

教育实习则是反思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职前教师检验其所学理论知识,逐步提高教学水平,不断习得实践性知识的过程。然而传统教育实习模式因过度关注基于模仿的实践,长期忽视基于实践的思考、评价和重建,导致了教育实习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的缺位(蒋璐敏,2012)。因此,要培养反思教师,必须从教育实习开始。目前国内反思教师职前培养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第一,反思教师职前培养的内容。和在职教师反思不同,教育实习职前教师主要借助自己已有的教育观念、所学的教育理论、相关教学经验、学生的即时反馈和延时反馈等,对教学实践中遭遇的难题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反思(刘正伟,2003)。职前教师反思的内容主要包括对教学理念和角色定位的反思、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思,以及对教学内容、教学技能、教学策略和班级管理等的反思

第二,反思教师职前培养的途径。目前国内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可行的途径主要有:

1.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建构反思课程。长期以来,我国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教育课程比例偏低,职前教师只能掌握部分学科知识和些许教育理论。然而,只有通过学习系统的教育理论,经历一定的教育实践反思能力才能得到不断发展。因此,高师院校应加大教育课程的比例,并将其分为教育理论课程教育实践课程教育科研课程三大模块。其中教育实践课程可开设微格教学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撰写教育调查报告等教育实践活动,使职前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都能将教育理论教育实践紧密结合。

2.开展多层次教育反思,提高自身反思能力职前教师唯有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进行包括技术性反思实践反思和批判性反思在内的多层次教育反思,自主进行课堂观察、同伴合作、撰写教学反思日记、制作教学档案袋、开展教学行动研究等教学反思活动,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策略,对各种信息进行批判性怀疑,才能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强化自己的反思意识,从而提高反思能力

第三,反思教师职前培养的目的和意义。培养职前教师反思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使其学会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有机结合,自主反思教学行为,养成及时反思的习惯,对学科教学教育制度、甚至是社会政治文化之于教育的影响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为日后成为反思教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育实习中,职前教师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实践,掌握基本的教学常规,养成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才能成功实现其专业发展。同时,职前教师反思教学的基础上学会批判地省思和探究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其教学情境,可以减少权威话语世界的影响,成为自我引导的学习者,并逐步建构个人的实践性知识,从而为个人的终身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蒋璐敏.以反思为导向的职前教师教育实习体系探析[J].教育理论实践,2012:31—33.

[2]刘正伟.培养反思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49—54.

[3]任学印.反思教师教育探微[J].外国教育研究,2003:24—26.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