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复方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作用机理实验研究概况

【关键词】 综述;,,,中药复方;,,,下丘脑 论文代写

摘要:目的:综述中药复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作用机理。 方法 :通过中药复方的实验 研究 ,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各个环节的 影响 进行综合 分析 。结果:中药复方可调节紊乱的植物神经功能生殖内分泌系统和免疫功能,从而对女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发挥双向调节作用。结论:脑(心)肾冲任胞宫轴与大脑皮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对应,为中医药 治疗 、研究妇科疾病提供 理论 依据。 毕业论文。

关键词:综述; 中药复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

代写论文。

中药复方治疗月经失调、功能性不孕等性腺轴功能失调性疾病由来已久,而对其药效学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几年来随着对HRT的重新认识以及对植物药的需求的增加,因而中药复方治疗此类疾病的机理研究又进一步深入开展,本文就此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1 动物模型的制作。

论文代写

中药复方卵巢轴的影响,是源于中医的肾主生殖,心(肾)—冲任—胞宫轴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对应的原理上的认识。肾中精气充盛,则生殖器官发育才能渐趋成熟,肾气衰弱,生殖能力亦随之减退。所以在选用模型上多选处于幼年、老年的实验动物使直接认为是肾虚的模型;或选用去势雌性动物作为模型。尤劲松等[1]用灌服雄激素导致绝育雌性大鼠,热性中药制造更年期阴虚内热证大鼠模型;常暖等[2]用手术移植法建立子宫内膜异位证(EMT)模型,将动物用1%戊巴比妥胺40 mg・kg1腹腔麻醉,于下腹正中尿道靠上的位置做一斜向右的切口,挑出右侧子宫角,切除约7 mm,于生理盐水中分离子宫内膜,取5 mm×5 mm大小子宫内膜片,令其表面上皮对着腹壁,将四角于腹壁肌肉缝合,常规关腹消毒。严灿等[3]用“恐伤肾”的方式制造模型,相对比较符合中医病因学理论,体现了中医理论的特色。实验技术多为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技术,组织形态学观测,放射免疫性激素及受体测定等。

代写论文。

2 动物实验 论文代写

多是通过中药复方对相应的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结构和或功能功能,探讨了中药复方与性腺轴的关系。 代写论文。

2.1 中药复方对性激素的影响实验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可增加或者减少性激素的含量,可使性激素受体含量增加。如育阴灵[4](熟地、龟版、杜仲、川牛膝、桑寄生、续断、白芍、阿胶、海螵蛸、煅牡蛎、菟丝子等)和毓宫胶囊(紫河车、紫石英、当归、熟地、菟丝子等)能提高去卵巢大鼠子宫内膜PR,ER的含量,促进子宫发育;补经合剂[6](覆盆子、菟丝子、枸杞子、肉苁蓉、当归、熟地、党参、黄芪等)可使雌性幼年大白鼠血清中E2、P的含量增加,使大鼠子宫指数,卵巢指数明显增加;温肾养血汤[7](鹿角片、淫羊藿、巴戟天、菟丝子、当归、川芎、泽兰、牛膝等、)及金匮肾气丸[8]可使去卵巢大鼠血清中E2、P升高,FSH、LH下降:二仙汤[9](仙茅、淫洋藿、巴戟天、当归、知母、黄柏等)可使18月龄大鼠改变性腺轴功能,使E2、FSH、LH升高,使下丘脑和血浆中GnRH含量降低。

2.2 中药复方对性腺轴组织形态学影响杜惠兰等[10,11]对雄性激素导致无排卵大鼠垂体的影响研究发现,由紫石英、淫羊藿、菟丝子、木香、红花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可使腺垂体结构清晰,血窦丰富,腺细胞密集,胞浆饱满,细胞核圆而大,核仁清晰,认为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降低PRL,解除其对性腺轴的抑制,或作用于卵巢水平,直接或间接促进卵巢的发育及排卵,使卵巢子宫重量增加,囊状扩张的卵泡颗粒层增厚,卵泡及黄体的数量增加,间质腺发达,促进卵泡的发育,排卵及黄体形成;使子宫内膜增厚,腺体数目增加;并可以调整和补充微量元素锌、铜、铁的含量,对各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的生理效应,进而促进垂体功能,导致卵泡的发育。俞瑾等[12]发现由附子、肉桂、菟丝子、补骨脂、仙灵脾、熟地、黄精等组成的中药复方水溶剂药,可使多囊卵巢模型小鼠的子宫重量增加;多囊卵巢内间质细胞肥大,卵巢重量增加。归绥琪等[13]发现由补肾药熟附子、肉桂、仙灵脾、菟丝子、黄精、补骨脂、熟地等组成的复方治疗雄激素导致不孕大鼠的腺垂体细胞内:“脂滴”“粒溶”“自嗜”“空泡”现象消失,卵巢重量增加,黄体增多,卵巢颗粒层增加,优势卵泡内见卵细胞;间质腺明显增多,黄体细胞及间质腺内脂滴减少,形态规则致密;肾上腺皮质网状带变薄、脂滴增多,见正常腺粒体、内浆网。狄俊英等[14]认为由紫石英、菟丝子、鹿角霜、蛇床子、覆盆子等组成的补肾方及由坤草、丹参、当归、路路通、鸡血藤、王不留行等组成的调冲药合用,可使阴道细胞角化率提高,子宫内膜呈增生期、晚期或分泌期的表现,颗粒层细胞呈现明显活跃现象。 论文网。

2.3 中药复方对神经内分泌 网络 的影响尤劲松等[1]由地骨皮、女贞子等组成的地贞颗粒研究发现其可使更年期阴虚内热大鼠下丘脑NE,DA,血浆中NE和E2水平降低,认为其可通过调节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神经元等多神经核团的功能,部分纠正更年期的内分泌紊乱。高博等[15]对补肾中药附子、熟地、山萸肉、茯苓、泽泻、山药、仙灵脾、 肉苁蓉等组成的复方研究发现,其可调整下丘脑中的NO、NOS活性及nNOS mRNA含量,作用于下丘脑,影响nNOS的转录环节使激素的NOS/cGMP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抑制,从而改变肾阳虚症状。蔡德培等[16]发现滋阴泻火中药:炙龟版、黄柏、知母等可通过抑制中枢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的释放及促性中枢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和β―内啡肽的释放,使下丘脑GnRH 神经元的功能活力显著下降,从而使下丘脑GnRH的紧张分泌中的和脉冲性分泌中的GnRH的合成及分泌明显减少,从而治疗特发性真性性早熟。李嫔等[17]发现补肾中药:熟地、龟版胶、仙灵脾、鹿角胶等可通过下丘脑生长抑素与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的调控,调节人体生长激素的合成和释放,调节下丘脑室周核SS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作用。孙斐等[18]从基因 转录方面发现天癸方可能对中枢调节生殖的关键部位下丘脑ARC有调整NPY/OB―R的作用,阻断异常的反馈环路,使与代谢信号及生殖能力密切相关的NPY/Leptin这一对共轭关系恢复正常。王滨等[19]等研究发现中药复方更年乐(由紫河车、菟丝子、女贞子、当归、淫羊藿、柴胡等组成)可提高去势雌性大鼠下丘脑下降的NE,降低异常升高的5―HT与5―HIAA,从而使5―HT/NE的比值接近正常值,说明更年乐具有改善更年期大鼠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的作用,同时可提高IL―2的活性,从而调节机体的细胞与体液免疫功能。李大全等[20]发现由生地、白芍、枸杞子、菟丝子、龟版、仙灵脾、巴戟天、肉苁蓉、知母、黄柏、川连、茯苓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可使调高免疫应答能力的群体(如CD3+、CD4+细胞)减少,而调低免疫应答能力的细胞群体(如CD8+细胞)增加IL―2及β―内啡肽等免疫调节物质的增加,拮抗了去甲肾上腺素等活性物质的作用,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因而得到改善。段云丽等[21]发现补肾药左归丸可使下丘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含量发生改变,增加下丘脑单胺类神经元的代谢活动,对机体的不同状态可能有不同作用,不同作用机制。 论文网。

3 讨论 毕业论文。

综上所述,中药复方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实验研究中,多以补肾药为主,结合疏肝解郁、宁心安神。从而论证了中医理论心肾胞宫轴与卵巢轴相对应的关系,从实验上揭示了肾主生殖功能

论文代写

在动物模型制作上看由中医病因学理论和藏象学说方面制造模型。传统病因学模型往往理所当然的认为是作用于人体上的病因。造模后必定引起相应的证候群。在模型制作上以肾虚模型居多,但具体肾阳虚、肾阴虚还是阴阳两虚的定位比较少。动物的外观表现虽然能联系人体疾病的某些症状体征,但多不具有本质性、特异性,有些即可见于此证也可见于彼证。如“畏寒喜暖,体毛枯疏”等表现可认为肾阳虚,但许多资料表明,脾阳虚也可出现以上症状[22]。另外在模型制作上缺乏对各品系动物在肾虚证造模方法敏感性的研究。动物模型作为当代医学研究的重要工具,能帮助医学研究人员更方便,有效的认识疾病的发生 发展 及治疗。因此实验动物作为中医证候的物质基础,应在现有基础上更加深入研究,才能体现中医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的特色。 论文网。

中药复方对性腺轴的影响基本体现在:1.调节生殖内分泌系统,使生殖激素的水平发生改变,而对女性生殖轴发挥双向调节作用,是其最主要的机制。2.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宏观上补肾疏肝调冲任,微观上作用于性腺轴,从多层次、多途径来调节症状、体征。3.调节免疫功能,影响免疫物质。 论文网。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