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套管嫁接技术

导读:番茄套管嫁接节约人工且高效,其嫁接速度是常规劈接法的2~3倍,嫁接成活率可100%,尤其适宜于快速嫁接的工厂化育苗

但此技术受限于套管大小和材料及结构的特殊性,不但要求嫁接接穗砧木大小匹配,且要求接穗套管的大小必须高度匹配,因此,嫁接时需根据幼苗茎粗选择适宜套管,习惯大苗嫁接的地区则宜用劈接法嫁接

毕业论文网   番茄套管嫁接技术即用适宜内径、厚度、长度的塑料套管代替传统的嫁接夹进行嫁接

番茄套管嫁接时,多采用斜接法,使接穗砧木通过套管自然贴合在一起,加快伤口愈合。

因为套管有一边是开口的,所以嫁接后随着嫁接苗不断长大,塑料套管将自行撑开脱落。

相对于传统的用嫁接夹劈接的嫁接方式,套管嫁接具有节约人工成本、嫁接成活率高的优势。

1 嫁接育苗   1.1 品种选择   ①砧木 应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如在根结线虫病高发产区种植番茄,首选抗根结线虫病能力强的砧木品种,而在青枯病发病率高的地区种植番茄,则首选抗青枯病的砧木品种

此外,综合抗病力强、适应性强也是选择番茄砧木品种的重要条件,目前用得比较多的是砧木1号、砧木3号、线虫绝3号、日本阪神等品种

生产上首次使用新品种砧木时需要先进行小范围的试验,视品种适应性再扩大使用面积,以防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接穗 选择时首先需要实地进行2~3年的试验,不同季节如春种、夏种、秋种都要先试验,春番茄种植需要选择耐低温弱光、早熟的品种,夏季种植则需选择耐高温高湿、坐果力强的品种,秋冬季节种植则需要选择采收期长的品种

此外,我国南北方消费习惯差异,南方喜欢大红色番茄,北方喜欢粉果番茄,因此,南方种植番茄首选大红果、硬果型、耐雨水、微扁圆的品种,如果是远销的番茄品种则更侧重耐贮运能力的选择

1.2 育苗   ①播种时间 桂林地区春番茄一般在11月播种,越夏高山番茄一般在3月下旬播种,秋番茄一般6月上旬播种

采用套管嫁接时,砧木接穗同时播种

播种准备 根据种植面积将适量的种子取出晾晒1~2天,去掉杂质备用。

可干籽点播也可催芽后再点播。

催芽时先将晾晒后的种子用55℃温水浸泡30 min,再于室温浸泡4 h,取出沥干水分,置纱布上,并装入半封闭的塑料口袋中,置于30℃恒温条件下催芽,待到75%种子出芽即可停止催芽,取出种子于低温处保湿保存。

采用育苗育苗时,一般选用60孔穴盘,配合专用的番茄育苗基质或将腐熟的农家肥、谷壳灰与水稻田土按1∶1∶3的比例混合作营养土育苗

如果采用育苗育苗,则需要选择通风向阳、土壤肥沃的菜园田,并用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浇透苗床,覆膜2天以上再掀开,松土晾晒1天即可播种

播种 将基质加入适量的清水并拌匀至湿润,然后装入育苗盘中, 九分满即可

育苗棒插入基质1 cm深形成播种孔,将番茄种子播于孔内,再撒上一层基质即可,不再浇水,覆基质后直接用0.1 mm厚的新膜覆盖。

如果是低温季节,则需加盖小拱棚和中棚,高温季节则需覆盖遮阳网降温。

播种后每天观察苗情,根据需要通风透气、降温或降湿等,保持苗床润而不湿,温度在10~30℃。

待种子出苗后即可去除第1层覆膜。

1.3 嫁接   待砧木接穗都长到4叶1心时即可进行套管嫁接嫁接时根据幼苗的茎粗选择合适大小的套管,现在市售的套管规格有0.30、0.25、0.20 cm等。

套管按0.8~1.0 cm长度取段备用。

嫁接前将接穗砧木均匀浇透水,待植株表面的水分完全干后再切苗嫁接

用专业的45°剪苗刀剪取接穗砧木,剪苗时尽量斜切,以增大砧木接穗的接合面积,利于伤口愈合。

砧木剪切掉第2片真叶以上的部分,接穗剪取第2片真叶以上部分,一般每次剪取的植株数量不超过60株,防止切割时间过长导致切口失水变干不易愈合。

嫁接时应先将接穗插入套管中,切口面一般不朝向套管开口处,再将套管另一端套入砧木,注意使接穗的切口面与砧木的切口面完全吻合。

插入套管时动作要轻,避免将番茄茎插破或折断。

嫁接好的苗整齐排放,并覆1层0.02 mm厚的透明膜保湿,再盖上遮阳网,每天检视苗情2次,湿度较大时,需要及时将膜换面,一般5~7天后可去除薄膜,7天后去除遮阳网即可按正常幼苗管理,成活后10天左右,嫁接苗长出新叶后即可定植大田。

2 套管嫁接法优缺点分析   ①优点 节省程序,嫁接动作少了3个,不用取嫁接管,少一道工序。

②缺点 受限较多,一是套管大小制约嫁接时机,目前最大只有3 mm内径,习惯大苗嫁接的栽培区不适用;二是对砧木接穗大小一致性要求较高,遇到意外天气时其应急性较差;三是对于一些二次或多次嫁接的地区,其适应性受到限制。

因此,建议习惯小苗嫁接及工厂化育苗的地区采用套管嫁接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