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不同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2种不同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法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效果。

方法 2015年2月―2017年4月,方便选取符合条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选择持续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患者42例,纳入A组,选择间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象45例,纳入B组。

对比初次雾化治疗后体征与血氧饱和度指标、预后情况。

结果 初次治疗吸入1 h后,B组与A组呼吸频率低于吸入前、B组对于A组,2组血氧饱和度高于吸入前、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间歇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更好,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症状,加速患者康复。

毕业论文网   [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0(b)—0112—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wo kinds of inhaled corticosteroid in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Methods 87 patients with bronchial asthma from February 2015 to April 2017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42 patients adopted continuous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were selected as group A; 45 cases adopted intermittent oxygen atomizing inhalation were selected as group B. The signs and contrast spray oxygen saturation index, prognosis situations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r one hour of inhalation, the inhaled respiratory rate of group B and group A after inhalation was lower than before inhalation; blood oxygen saturation degree of two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before inhalation, and that of group B was higher than group A ,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inhaled corticosteroid method is better for bronchial asthma, which can better control symptoms and accelera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Key words] Bronchial asthma; Nebulizing inhalation; Glucocorticoids   支?夤芟?喘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人类四大顽疾之首。

我国现存支气管哮喘患者约为3 200万~3 500万例,整体发病率约为0.5%~2.0%,患者跨年龄段广,因城市空气质量恶化、人口老龄化、吸烟比重居高不下,患者人数仍逐年递增[1]。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死亡风险较高,可并发支气管痉挛、急性呼吸衰竭等并发症,患者可有较强的濒死感,承受较大的心理压力[2]。

炎症反应是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重要病理机制,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方法,可有效控制气道反应、炎症反应,防治支气管痉挛[3]。

雾化吸入是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法,药物可快速弥散到支气管,直接作用于靶点,疗效肯定。

当前,雾化吸入方式主要可分为持续雾化、间歇雾化,该次研究以2015年2月―2017年4月,医院门急诊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87例入组,对比两种雾化吸入方法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门急诊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入组。

纳入标准:①病程>1年,哮喘急性期,急性发作入院;②认知、精神正常;③以支气管哮喘作为主症,未合并其他严重的器质性系统性疾病,如慢性心力衰竭;④年龄18~75岁;⑤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①糖皮质激素禁忌症,或不敏感;②一般状况极差,需要进行抢救治疗,气管切开;③拒绝参与研究;④正在接收特异性免疫治疗;⑤已并发急性呼吸衰竭、休克、意识障碍等并发症。

入选对象87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

选择持续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患者42例,纳入A组,其中男20例、女22例,年龄23~69岁、平均(41.6±10.3)岁。

病程1~12年,平均(4.5±1.7)年。

过去12个月急性发作次数(2.4±1.1)次。

入院前自行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32例。

疾病严重程度:轻度7例、中度20例、重度15例。

有诱发原因3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1例、接触变应原11例。

合并症:变应性鼻炎—鼻窦炎21例,高血压9例、糖尿病3例。

选择间歇氧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对象45例,纳入B组,其中男21例、女24例,年龄23~70岁、平均(41.1±9.4)岁。

病程1~11年,平均(4.2±1.5)年。

过去12个月急性发作次数(2.6±1.4)次。

入院前自行使用过糖皮质激素等药物33例。

疾病严重程度:轻度9例、中度20例、重度16例。

有诱发原因34例,其中呼吸道感染20例、接触变应原14例。

合并症:变应性鼻炎—鼻窦炎22例,高血压8例、糖尿病5例。

2组年龄、性别、慢性病程、过去12个月急性发作病史、严重程度、诱发原因、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国药准字H20140475,批号B14200114567),1mg/次。

A组:持续氧驱动雾化吸入,硫酸沙丁胺醇(H20110457,批号186649)5 mg/1 mL+布地奈德混悬液1 mg/2 mL+0.9%氯化钠注射液2 mL,稀释后吸入,氧流量6 L/min,持续15~20 min,结束后,低流量2 L/min吸氧,排痰,2次/d,每次间隔6 h以上。

B组:间歇氧驱动雾化吸入雾化10 min后暂停10 min,间歇期低流量2 L/min,排痰护理,而后再进行雾化吸入,直至雾化吸入完毕,2次/d,6 h后再次治疗1次。

咬嘴或口罩吸入,进行血气分析,根据疗效,决定是否进行下一疗程或采用机械通气。

1.3 观察指标   2组对象,第1次雾化吸入治疗前、治疗后1 h,体温、脉搏频率、呼吸频率、收缩压(SBP)、血氧饱和度(SpO2)。

2组对象症状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体征指标、血氧饱和度、康复时间指标、次数指标服从正态分布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

A组症状控制时间(15.6±4.6)h,高于对照组(10.6±5.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氧驱动雾化吸入皮质激素已成为治疗急性支气管哮喘的首选方法,疗效肯定[4]。

大量研究显示,氧驱动雾化吸入可减轻低氧血症,加速症状控制。

一项模拟实验研究显示,不同雾化吸入器对布地奈德吸入混悬液体外沉积有一定的影响[5]。

过去对于氧驱动雾化吸入,常规做法是,连续10~20 min。

但有报道显示,持续性的雾化吸入治疗,会影响患者的舒适度,进而影响吸入的效果[6]。

持续性的雾化吸入,可能会导致肺泡内水分压增加,导致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心率代偿性增加,出现心悸、胸闷等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可出现肺水肿以及呼吸困难加重。

采用间歇式的雾化吸入,可改善排痰、提高治疗效果,增强患者的舒适性,降低不耐受风险。

间歇性雾化吸入,可使氧气、药液雾化为例在肺泡内充分弥散,使肺泡内水分压、氧分压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减少气体交换量。

同时在间歇期进行翻身扣背等物理治疗,能够改善呼吸道状态[7]。

该次研究显示,B组采用间歇性雾化吸入,尽管不能缩短住院时间,也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但B组症状控制时间明显缩短,为(10.6±5.6)h,较A组(15.6±4.6)h,缩短了5 h左右,这对于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减轻缺氧损伤有重要意义。

不同学者调查显示的呼吸系统疾病急性发作雾化吸入症状控制时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在1~48 h不等,这与纳入患者的个体差异、疾病严重程度有关[8]。

对于那些送院时间较晚,出现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对象,症状控制无疑更为困难。

研究中,B组初次治疗后1 h血氧饱和度(95.3±1.9)%也高于A组(94.5±2.2)%,也证实了这一点,通过间歇性雾化吸入,更有助于血氧饱和度改善,降低低氧血症风险。

当然需注意的是,对于低氧血症的改善,不仅仅受氧流量影响,还收雾化吸入的模式影响,同理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还受氧流量、敏感性等因素影响,需做好个体化分析、加强药学监护,根据患者的呼吸困难等症状表现情况,选择合适的雾化吸入策略。

综上所述,?g歇雾化吸入皮质激素治疗支气管哮喘疗效更好,有助于更好的控制症状,加速患者康复。

[参考文献]   [1] 石纶.支气管哮喘治疗新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 (3):40—43.   [2] 李泽文,郭俊宇,周洁,等.糖皮质激素治疗伴鼻息肉的慢性鼻下鼻窦炎患者嗅觉有效性的Meta分析[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5,29(21):1868—1872.   [3] 刘秀书,杜岚,邹爱英,等.福莫特罗或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支气管哮喘的Meta分析[J].中国药学杂志,2015,50(5):454—459.   [4] 王志伟,狄秋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2):244—247.   [5] 朱俊,陈保垒,卢嘉彤,等.不同喷射雾化器对吸入混悬液体外沉积性质的影响[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16,43(6):1140—1144.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制定专家组.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6):2696—2708.   [7]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年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9):675—697.   [8] 柏玉明,崔平,叶子.分析间歇雾化吸入联合振动排痰机治疗COPD的疗效[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4):610—611.   [9] 赵德育.不同雾化吸入装置特点及使用要点[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6,31(12):895—898.   (收稿日期:2017—07—16)。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