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例急性眼外肌麻痹临床及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特点。

方法 采用三棱镜、同视机及红玻璃片、视野等方法进行眼位、眼球运动和复像检查,辅以血液生化检查和影像学(CT、MRI)诊断

结果 34例中主要病因依次为神经源性麻痹23例(67.65%),肌源性麻痹5例(14.71%),机械性麻痹4例(11.76%),全身免疫性2例(5.88%)。

结论 急性眼外肌麻痹病因复杂,应对患者进行详细的全身和眼部检查

复视可能是系统性疾病的先兆或症状的一部分。

[关键词] 眼外肌 ;麻痹病因学      急性眼外肌麻痹为临床常见疾病。

患者病因多种,有时诊断较困难,随着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磁共振成像(MRI)的广泛应用,以及实验检测手段的提高,其病因诊断的准确性较以往大大提高。

但由于导致急性眼外肌麻痹的因素较多,故积极寻找病因,有的放矢的治疗,更加显得十分重要。

现将34例急性眼外肌麻痹患者的致病因素分析如下。

对象与方法   1、 对象:1999年4月至2003年12月在我院以复视就诊的急性眼外肌麻痹患者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年龄15~63岁,平均42.8岁。

2、 方法:详细询问病史如发病前的精神状态以及既往史和全身情况,常规行视力、裂隙灯、眼底检查,同时进行33 cm 及5 m眼位检查、眼肌运动、红玻璃试验定性,用国产型同视机、隐斜视画片、视野检查,对患者进行9个诊断眼位斜视度的定量检查

并根据需要进行屈光检查和小孔镜检查

所有患者均行血糖、血脂、尿糖检查,部分患者行CT 或MRI和B 型超声检查

对疑诊重症肌无力的患者行新斯的明试验。

结果   1、 病因诊断:根据眼肌运动障碍的性质又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和   全身免疫性4类,其中神经源性23例约占2/3(见表1)。

2、 受累神经:在神经源性23例中,以外展神经麻痹最多,计10例,其后依次为动眼神经麻痹7例,复合神经麻痹5例和滑车神经麻痹1例。

3、 临床表现:34例患者都突然出现复视,伴有头晕,或头痛、恶心,部分患者复视而行走不便,遮盖一眼后症状消失。

眼科检查,多数患者出现眼位偏斜,眼球向麻痹肌作用方向运动受限。

少数患者检查时,眼位及眼球运动只有轻微异常,复像检查及同视机检查中比较容易发生异常。

另外在动眼神经不全麻痹的5例患者表现为1条或2条眼外肌麻痹,眼球外斜或外下斜。

6例头部外伤患者,受伤后曾出现过短暂昏迷,合并有轻微闭合性颅脑损伤。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