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自信

【摘要】价值自觉价值自信的基础和前提,价值自信价值自觉的结果和归宿,只有高度的价值自觉才能铸就充分的价值自信

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觉才能铸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

下载论文网 /3/view—13029942.htm  【关键词】价值自觉价值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   有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觉价值自觉,才会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是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价值自觉的凝练和形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本质要求的价值意志对象化表达的一种意识形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所蕴含的价值精神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

这种价值自信不仅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性质、方向和速度,而且还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目标能否实现。

一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其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的需求的变化,但是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看,这种发展和进步又往往是以这个国家民族的价值信念和价值体系的变革为起点或推动力的。

正如美国社会学家丹尼尔?贝尔所指出的:“思想和文化风格并不改变历史――至少不会在一夜之间改变历史。

但是它们是变革的必然序幕,因为意识上的变革:价值观和道德说理上的变革――会推动人们去改变他们的社会安排和体制”。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来说,只有明确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信念和价值体系,才能全面、准确地认知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探索、发展道路和制度建设,从而更好地建立符合这种“主义”要求的理论体系、发展道路、制度体系、生产方式及社会生活规则体系。

二、社会主义价值自信主体   价值自信主体基于特定的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价值追求而对价值事实的高度信任和充分肯定的一种情绪倾向和理念引导,它对主体价值意志、价值选择、价值判断和价值行为具有正向性决定作用,也就是说主体价值事实如果有着充分的价值自信,那么主体对客观价值事实的价值意志就越坚定、价值选择就越自觉价值判断就越明朗、价值实践行为就越坚决。

反之,如果没有充分的价值自信主体对客观价值事实的意志就会动摇、价值选择就会犹豫不定、价值判断就会优柔寡断、价值实践行为就有可能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主体就不可能实践和完成自己的价值目标。

价值自信是在价值自觉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价值认知态度和价值意愿表达形式或价值状态,它对价值实践的选择结果、评价状态、发展速度以及价值目标的实现程度有着决定作用。

所以,在复杂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复杂的价值背景下,主体要想顺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目标就必须凝练成特定的价值意识对象化的价值自信,否则就难以实现其目标。

经历了近百年风风雨雨的价值实践洗礼,经历了无数次价值实践的否定之否定环节,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实践规律性和必然性的认识有了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最终价值目标实现的发展规律出发,对不断改善民生、着力实现民生幸福以增强社会主义价值自信有了明确的价值导向、坚定的价值意志、准确的价值判断和正确的价值选择,达到了在充分价值认识基础上的高度的价值自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实践人民深信: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人类迈向更高级的价值自由准备了必要的制度条件和价值前提,只有在社会主义中国今天这样的价值实践中才能以所有劳动者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幸福生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和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追求才有可能实现。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觉   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觉取决于人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认同、制度体系认同、历史文化认同、国家治理认同实践成效认同

所谓认同是指“群体中的成员在认知与评价上产生了一致的看法及其感情。

一般来说,群体中会发生两种情况的认同:一种是自觉认同;另一种是被动性的,即在群体压力下,为避免被群体抛弃或受至U冷遇而产生的从众行为”。

中??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价值认同只能是出自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由衷的自觉认同理论认同取决于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

因为一个理论越是真理就越能说服人,越能说服人就表明这个理论有着高度的自觉和充分的自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延续和继承,而且是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的、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真理。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无论其历史的主体论思想,还是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战略举措和内在驱动力,无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治理现代化还是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体系,无论是对内严肃整治全面发展的治国理政还是对外刚柔相济的全球外交战略,都给我们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注入了高度自觉和充分自信的“强心剂”。

习近平指出:“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说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在心声,拉近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心灵距离,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情感基础。

“坚持以人民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必须紧紧依靠工人阶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体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体论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中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抓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根本和牛鼻子,也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的出发点和制度自信的落脚点。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焕发出无穷的热情和干劲,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也一定能够实现。

5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