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山治水刨除穷根,改善生态环境造福百姓

摘要:2002年冬天,隆回被定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县,通过6年来的持续治理,隆回的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做法;经验   一排排梯田如轮轮弯月整齐排列,一条条混凝土排水沟如土地血脉四通八达,田间道路纵横,树木苍翠,地头青草护坡,处处见绿水青山。

这是初春季节,隆回县出现的喜人景象。

10年以前,隆回县由于毁林开荒、乱砍滥伐,水土流失面积达880km2。

恶劣的生态环境,导致旱洪灾害不断,经济发展滞后。

全县干部群众痛定思痛,决心把治山治水治沙、改善生态环境作为刨“穷根”的根本途径。

隆回县共实施了2003—2005年三铺项目区和2006—2008年辰水河项目区两期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以下简农发水保项目),6年来,隆回县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以建设生态农业、构建新农村、带动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推行“防治并举、治管结合、优化布局、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的治理思路,不断总结经验、突出特色、以点带面,辐射带动了一批农民走上了一条农业产业化道路,圆满完成了两期农发水保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任务,取得了较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工程建设完成情况   我县2003—2005年三铺农发水保项目包括山溪、山塘、塘市、金湖、清水塘、高田、长扶、雨山、南山坪、天福、金花江、北溪江、五里、紫阳河等14条小流域,涉及南岳庙、桃洪镇、三阁司、雨山、周旺、滩头等六个乡镇。

2006—2008年辰水河农发水保项目包括石门河、芙蓉江、关帝庙、雷河、天马山、飞马江、横溪、炉里岗、汉背溪、白源江等10条小流域,涉及荷香桥、六都寨、荷田等三个乡镇。

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8.5km2,其中:坡改梯工程4491亩、水土保持林38142亩、经济果木林20684亩、封禁治理87160亩、保土耕作3744亩、小型水利水保工程394处、移动土石方238.995万方、群众投工投劳97.30万个;共投入资金1076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86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6万元。

项目建设紧紧围绕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宗旨,改善项目农业生产条件,同时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培训和新技术、新成果,提高了农民科学应用水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二、主要做法   1、加强宣传,增强全民水土流失忧患意识   水土资源是人类生存之本。

能否有效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不仅关系到当代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而且关系到未来的经济是否持续发展和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

土壤一旦流失就很难恢复,“土之不存,人将焉附”,更不要谈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们针对广大干部群众、开发建设商等——土地的直接使用者,加大宣传力度,增强水土流失忧患意识,把水土保持变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2、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兼顾   县里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分管农业的人大副主任、政府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水保局局长兼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水土保持日常工作和项目计划编制,资金管理,工程施工,技术培训和指导,科研和监测等工作,特别是各流域涉及乡镇明确了乡镇长为农发水保项目主要负责人,并层层签订了责任状,我们将水土保持纳入单位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并定期向县人大汇报水土保持工作。

领导小组及相关部门切实加强领导,统筹兼顾,协调配合,整合资源,努力解决水保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水保治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3、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1)公开招投标,打造阳光工程。

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细则》的规定和要求,我县大胆尝试,对坡改梯和坡面水系工程、经果林等进行公开招标,按照招标的有关程序,采取合理定价,邀请招标,抽签定标法,实行单价承包,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样既杜绝了暗箱操作,把好了施工队伍的入门关,保证了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从而提高了工程质量。

2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