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夫纳什 史蒂夫.纳什,春光乍泄

A      史蒂夫纳什,一个男人年轻时的退化与皱纹里的成长。

1992年,赵丽蓉老师。

还有郭达,蔡明在春晚上出演的《追星族》,对当时港台歌坛的割据做出了明确而准确的阐述:四大天王。

不过当时让人印象深刻的反而是蔡明代表追星族对当时天王的趋之若骛――我就是迷他们,我迷他们给我唱的每一首歌,我迷他们永远年轻。

年轻对于一个男人而言,有的时候是具有迷惑色彩的。

因为不知道年轻对于一个男人是褒义,还是贬义。

四大天王里,即便是最显老的张学友,也老得有滋有味。

1999年刘德华一部《暗战》让自己演艺生涯不在空白遗憾;2003年针对当时萎靡不振的香港电影市场,刘伟强一部《无间道》以救世主的身份力挽狂澜于倾倒。

可笑的是。

当年香港金黄色像奖对于演技一样精湛的刘德华,他们却没有给出和梁朝伟一样的宽容。

最终华仔惜败的原因竟然是:某些人认为刘德华饰演的刘建明过于帅气了。

一个那么帅气的警察是不是分数要少于一个纠结的卧底,全香港只有一个人知道他身份的卧底。

所以之后我们发现了刘德华刻意去“毁容”,之后拿下影帝的几部作品,《无间道Ⅲ》中有理成平头的精神分裂的刘建明,也有之后《大块头有大智慧》那个被硅胶和模型攒成的苦行僧。

2005年,刘德华以一部《童梦奇缘》再次杀进金像奖的影帝决赛圈,他说,“为了化这个老妆,付出很多,60岁开始更花掉电影公司几百万化妆费,现在我的皮肤还有过敏反应。

”对于所谓高科技的作品。

刘德华只用了一句“活埋”便诠释到了精髓……   到了2010年刘德华50岁拍摄《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的时候,刘德华算是老得有些味道了。

一样的是,这几年黎明敢试试《梅兰芳》这样的狠角色,郭富城的戏路开始多变,张学友本来就是个好戏骨,现在老了,则愈发让人难以抵抗。

后来我明白。

男人老起来。

是岁月的杰作。

男人都不必装嫩,到了一定年龄,有点天真的眼神就能杀死很多东西。

岁月能沉淀下来的东西,任何事情也模仿不了,超脱不了。

纳什,如果还是仅仅将目光锁定在他和篮球上,未免有些狭隘得可笑。

当年喜欢纳什的人从达拉斯开始,再早些,他身前有基德,再前面还有凯文・约翰逊。

我相信喜欢他的多数是女孩,甚至连女人都没有太多,男人就更不消多说了。

年轻时候,梦都是一样的,纳什那个时候在梦想的拐角,虽然没有自怨自艾,但也谈不上成竹在胸。

我们那个时候,只是知道一个加拿大男孩曾为了梦想整天拿网球当篮球练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夏季训练的时候纳什说过一句话,我最爱听。

他说:“老实说,如果我是个局外人,在休赛季经历这么多人员变动后,我认为太阳将无缘今年的季后赛。

”   十年前,纳什不会这样说,在困难面前,面对是一回事,承认是一回事,有自知之明则是另一回事,纳什在皱纹里成长得让人欢喜。

一支球队需要年少轻狂来注入,却无法以此来引领。

年轻时候的乔丹做不到,科比做不到,谁都做不到。

B      菲尼克斯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地方,这里有仙人学,有纳什,有希尔这样的老东西,老家伙,硬朗得让人嫉妒,让人摸不着头脑。

古人说五十知天命,纳什和希尔这样的男人,都是为了梦想会期期艾艾,也都能为了梦想而坚挺起来。

站得太高的人,一定都是寂寞的,也一定会有别样的喧嚣,矛盾和纠结是人历来需要跨越和面对的鸿沟,有些人在沟渠,有些人在上面,有些人……对,《天下无贼》里狸叔的“明月沟渠”,纳什是明月,还在指引,不问来时,不问去处。

2005年菲尼克斯的斯塔德迈尔场均37分打得邓肯内牛满面,那一年还有马里昂这样的怪物辅佐。

2006年纳什拿着MVP奖杯在总决赛门外沉思良久,有良策,却生不逢时,没有打手,没有高招,没有车夫,没有将军。

2007年一个霍里就搞定太阳队了,纳什叫苦不迭,纳什仰天长啸,纳什33岁。

2008年鲨鱼西游记,他和斯塔德迈尔还有奥胖勾肩搭背地拍照,却在季后赛让邓肯三分球踢出局,34岁的纳什,还想说什么?   后来他们横扫马刺,却输给了最不喜欢输的对手,让湖人队碾着自己的身体,享受复仇的快感。

纳什已经36岁。

纳什除了总冠军还在乎什么?“今年夏天我花了4个月的时间训练,在球队训练营也待了1个月,”纳什说,“要证明你是个强有力的竞争者是很困难的,而通过季前赛,你又不得不认清现实。

当季前赛结束了,你发现自己还是没有多少进步。

”   没有多少进步,或许还有另一种含义。

“当你获胜时,球队的化学反应就会膨胀,每个人都相互信任,才会更加快乐。

”杜德利认为,现在的太阳队队内气氛需要调剂一下,可你不能总是让纳什当爹当妈地伺候着,招呼着,小心着,愤怒着。

纳什能做得事情很多,但有限。

再也没有人比纳什更清楚现在的太阳队需要什么,“也许我们需要退后。

耐心一点,重新组建。

建立一支好的球队然后看看我们到底有多出色。

而不是想着‘我们很出色,可以获得西部第二或者第三,甚至杀入总决赛’。

如果我们真的提高了,这些当然会实现,但是我们不能给自己太多压力,因为我们是一支新球队

纳什球队的了解和掌握比主教练多得多,你要相信我,这几年能驾驭纳什的,德・安东尼算是做得不错,金・特里吗?或许他需要在纳什身上学到洞若观火的能力,“我不认为需要通过给史蒂夫施加压力,从而让他带领球队前进。

”金这样说道。

这可能就是纳什在36岁的时候做得恰如其分的事情,他在任何事情的拿捏上显得恰到好处,不过分,但有分量。

对于菲尼克斯今年夏天拙劣的市场表现,纳什轻描淡写,“显然,在接近爬到山巅后又掉落到海平面重新开始实在不是一件理想中的事情,”纳什说道,“我们可以这样去看,其实我们是拥有了一些不错的家伙,然后又拥有了建造一支优秀球队的机会。

不过我们可不是那种在失败后重新再来的类型,而是在为了防止自己下滑而努力。

”   这些年,你几乎听不到纳什为了总冠军去逼宫耍泼的事情,可这不能说纳什就没一颗争夺冠军的心,这是污蔑。

C      纳什比任何人都清楚,在联盟36岁还能担当领袖的,只有他一个人了。

史蒂夫是联盟前五的球员,”杜德利说道,“他依然可以场均抢下17.18分,然后拿下11、12次助攻,他为球队分担了很多压力。

”这种压力真正来自于纳什球队们作用上,没有纳什,太阳队什么都不是。

可有了纳什,太阳队却还是处在常年走马换将的窘境中。

这让人很恼火,也很尴尬。

作为维多利亚大学法学的博士。

纳什的睿智和儒雅还有超脱都可以解释得通。

在36岁的时候重新夺回“助攻王”的宝座,对于纳什而言。

那些荣誉到底算什么?即便是他如愿拿到了总冠军,或者就可以视作是衡量纳什伟大与否的砝码?在纳什身上,你总会感受到一种洒脱的力量,有责任的洒脱。

准确地说,是一种“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顺从,顺其自然。

可真正伤害纳什的,或者说让纳什真正变得超脱的是什么?是篮球,还是 篮球以外的东西?   这些年纳什最开心的事情,莫过于让身边的人变得更好。

早些年,有诺维茨基,有乔・约翰逊,有马里昂。

有阿玛尔,有“大Q”。

后来也有巴博萨,有贝尔,有奥尼尔。

这些人是纳什自我实现最好的佐证。

可这些年伤害纳什最深的又是什么?   是这些人的离去。

2004年,在达拉斯那个冷酷的夏天,纳什被放弃。

“我很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球迷、球童、还有拉拉队的女孩,当然我最舍不得的还是他(诺维茨基)!”纳什说,“我希望马克(库班)能留下我,和我续约。

但要知道,球员和老板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我并不憎恨谁,那里(菲尼克斯)也是个不错的地方,我还有朋友那里,以后我可以经常去看看他们。

”不久之后,他和诺维茨基兵戒相见,纳什率领太阳掀翻小牛。

两兄弟不分伯仲,德克拿下16个篮板,纳什则送出18次助攻。

“队中他是第一个告诉我这个消息的,”德克说,“起初我很难过,我们是哥们,我们在私下无所不聊。

以后看来只能在电话中说这些了。

德克只愿意和纳什交流。

两个人成为莫逆之交的时间很短,他们在场下比赛三分球,然后纳什告诉德克去参加三分球大赛。

2002年,我们在全明星三分球大赛上看见了德克的身影。

谈起纳什的时候,诺维茨基眼中总要闪过长久的哀伤,很短暂的光芒,“没有他,我想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      D      2005年的夏天,乔・约翰逊离开之时,被纳什从一个士兵带成了亚特兰大的将军。

“我从来没有感觉到,纳什对于我、对于球队是如此地重要我们一直以来已经习惯了跑到合适的位置,然后球就顺理成章天经地义一般飞到了我们手中,流畅得不能再流畅的进攻。

几乎已经让我们忽视了他作为组织后卫的存在。

直到那天他的膝盖和克罗歇尔狠狠地相撞之后,我才明白,原来他才是我们的灵魂,没有纳什,我们就变得一团糟。

”“我们得到了许多很特别的家伙。

其中不乏一些能带给我们更多经验并提升我们韧性的伟大球员,”纳什说,“不过如果乔・约翰逊非要离开球队的话。

我们也只能顺其自然。

我将非常想念乔,以及和他一起并肩作战的日子,但是既然他已经做选择了,我所能做的只有给他最好的祝福了。

”   那一年,贝尔来了,对,就是将科比狠狠踢翻在地的拉加・贝尔。

“我很激动,他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球员而且是非常不错的队友。

”   在2008年贝尔被交易走之后,纳什在随后的比赛中半场6投不中。

全场12投2中。

“我打不起精神,我有些失魂落魄,这是一次痛苦的经历。

纳什对于身边走走停停的事看得多了,不但没有麻木,反而愈加敏感。

他在失去贝尔之后终于也没有再次展现出和蔼的一面,“虽然得到两名不错的球员,但是我也要失去两名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伙伴,这让人难以接受,也让人非常伤心。

”实际上纳什口中“不错的球员”是理查德森,如果放在之前,纳什会比这表现得更得体。

可这些年太阳队也好。

小牛队也罢,他们折腾的都是阵容,都没有考虑到让纳什真正的称心如意。

贝尔和迪奥离去让纳什开始变得淡然。

2010年纳什年近37岁的时候,面对斯塔德迈尔的离去则多了几分淡定,“我非常乐观。

虽然阿玛尔的离开让我感到很失望,但这就是‘生意’。

”这些年来,纳什在这个联盟攒下的口碑太好,不管是什么类型的球员,即便特科格鲁和纳什一样善于组织和终结,他依然会让纳什带领自己前进。

“他会给我带来很多帮助,”特科格鲁说,“我会合理跑位并且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在奥兰多球队要我持球并制造机会,纳什在太阳也一直扮演这样的角色,他会让身边的队友变得更好,我希望自己也能变得更好。

”   纳什像老师一样送走一批批学生,然后带着新生一起修行。

人生七苦中道:生老病死,怨憎会,爱离别,求不得。

E      现在你或许能明白纳什在干什么,想要干什么,他在很多时候显得很淡然,却没有那么淡然。

可在追逐的过程中,却往有暴力和勉强。

他总是显得那么智慧,让身边的人都被感染得彬彬有礼,并且团结一致。

纳什是天生的领袖,在职业生涯渐渐进入尾声的时候,他的人生反而有了种春光乍泄的感觉,那种坚毅的眼神透着柔软的光,犹如破冰一样的春日暖阳,在纳什的周围静静流淌。

纳什在赛场上寻求的到底是梦想,还是一种感觉?“我真的不认为这些事是我的工作,而是生活的乐趣。

我真的很享受用新玩意引得大家开心。

”   这是一种看透。

纳什身上带着一些忧郁,更多的是淡然。

他开始在篮球以外的各个领域试水,和德意志广告公司行政经理迈克尔・杜达合伙成立了一个名为Consigliere的风险投资公司――其业务主要为体育、科技及其他领域的投资做评估。

“这会是一次令人兴奋的尝试,我们支持投资创业者,我们会帮他们发现自己品牌的特别之处,”纳什说。

他成立了史蒂夫纳什基金,并且热衷于电影事业。

“电影制作是一份非常难的工作,我很喜欢,也希望有很多时间去做这件事,”纳什说,“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去讲好一个故事,对观众产生足够大的影响力,这是个挑战,因为你总是想做到最好。

”在拍摄《逆风》之后,纳什兴奋地说:“我不是马丁・斯科西斯,我深知这一点,我还需要学习很多东西。

所以我会努力,享受其中的乐趣。

”   享受人生和掌握人生哪个更重要?失控和紧握哪个更智慧?在纳什眼里,任何事情都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

不管是失败还是成功,即便做不到也欣然接受,也要勇敢面对。

这是一个深处不断变化和更替环境中的男人给我们的启示。

斯塔德迈尔转会之后爆料说,当年太阳队有机会得到科比,但他们最终得到了纳什

“当时管理层问我希望和谁合作,是贾森・基德、纳什还是科比?我选择了纳什而不是科比

科比是一位以自私闻名的球员,而纳什则是一名纯粹的组织后卫,我觉得他可以带给我们所需要的东西。

斯塔德迈尔说。

时过境迁,其中涉及到的人已不在一支球队

只有纳什还在孜孜不倦地对身边的人进行回报。

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无条件地先迈开第一步,因为所有回报的背后都存在风险。

然而纳什的淡然和坚持,却让这种看似极易成为现实的风险化为乌有。

他在向身边的人展示一种力量,一种无私的享受生活的态度,纳什是那种真正的篮球艺术大师这是史蒂夫纳什的成功之道――在一条没有处心积虑的道路上,踩踏出来的夯实之路。

纳什在这样的路途上早晚会看见花摘到果实,一个肯付出努力和等待的男人,不管上帝会以什么方式或者什么形式进行,都会完美地给予回报。

3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