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路径亟需“健身” 全民健身路径

健身路径于1996年在我国兴起并迅速发展,为人们锻炼身体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为增强人民体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我国领先企业研制的健身路径器材已达到国际一流的技术水平。

但是,由于后期管理和维护工作不到位以及广大群众对室外体育器材了解不足,缺乏科学使用健身路径器材的知识等原因,导致部分健身路径陷入了受损后无力康复的尴尬局面。

健身路径亟需健身”。

“残疾”器材安全隐患多      1995年6月,国务院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随后,国家体委决定,将体育彩票公益金的60%用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主要在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有计划、有步骤地配建一批群众体育健身活动场地、设施,即创建全民健身路径,称之为“全民健身工程”。

1996年9月,我国第一条全民健身路径在广州天河体育中心落成,近十年时间里,全民健身路径从城市社区发展到农村乡镇, 10万余条建在群众身边的路径,使我国群众体育设施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这些被百姓誉为“民心工程”、“德政工程”的全民健身工程也被世界公认为中国的一大体育景观。

在随后的十余年间,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在傍晚,都可以看到在色彩斑斓的健身器材上锻炼的人群。

十年前,健身路径对中国的老百姓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健身设施和健身名词,十年后,十余万条健身路径建在了民众的身边,它像一处处随身的绿荫,让数亿民众从中得到关怀。

如今,健身路径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健身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部分“健身路径”占地少、投资小、简单易学而且科学实用,是一种寓健身性、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大众化体育运动设施。

遍布全国的健身路径为老百姓带来了真正的实惠,为百姓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健身条件,“在家门口健身”不再是梦想。

全民健身路径,对于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全面落实,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健身器材遭损坏及日常维护难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近日,记者深入调查了北京多处健身路径使用情况,发现部分社区和公园的器材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化、损坏情况,一些正在使用中的健身器材出现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康复机脚踏板失灵了;太空漫步机“死机”了;螺丝松了,杠杆生锈了,部件缺损了……据了解,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很多地方都可以看到,无论城乡,健身路径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些健身路径受损情况严重,不仅达不到健身的目的,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谁为公共设施维修埋单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残疾的健身器材由谁负责康复?记者了解到,健身路径实行的是“谁使用,谁管理”原则,维修、更换器械等问题由受赠方负责。

体育主管部门则承担监管责任。

现实是,许多使用单位苦于经费和人手不足,常常视健身路径为包袱,管护工作难以到位。

许多小区、街道和公园的健身器材普遍没有设专人管理,也没有什么具体的管理办法。

健身路径使用单位纷纷向记者表示,健身器材的配件很专业,维修不及时和配件不到位都成了户外健身器材损坏的主要原因。

有时只是需要更换一个螺丝,可市场上就是没有办法买到,给管理造成极大的困难。

因为分布太松散且涉及资金、人员等诸多原因,社区对于直接管理维护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只能在加强居民爱护健身器材方面做工作。

健身器材如此“短命”,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市民操作方法不当造成的。

据介绍,健身器材必须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使用,但一些市民却无视这一规定,一个人用的健身器材却要两个人一起用,小孩用的健身器材大人也用,这无疑对器材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坏。

健身器材的破损是难免的,这就需要定期保养和维修

那么,公共场所的健身器材到底该由谁来维护呢?    对此,记者采访了体育部门相关人士,据介绍,全国各地现有的健身器材大部分是由体彩捐赠、体育局监制的,其日常的保养和护理应由受赠单位负责。

健身器材一年保修期内,如果出现破损情况,受赠单位可以和厂家联系,由厂家为其免费或低价修理。

健身器材一旦超过了保修期,维修费用就相当昂贵,如果再找厂家维修,所需费用由谁来承担就成了一道难题。

健身路径要“健康”运转,首先健身的群众要规范使用健身器械健身,其次受赠方要切实履行职责,承担起日常管理维护的责任,以免健身器材由“小病”酿成“大病”,地方政府每年应拨付一定的维修、更新经费,还可以通过市场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在健身路径的铺设、维护上,让百姓安全健身

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居民使用较多的户外健身器材是太空漫步机、椭圆机、健骑机、跑步机和扭腰器,虽说出售户外健身器材的厂家往往有一定期限的维修承诺,但因为是定期检查或者是已过保修期,使得有些被损坏的器材来不及维修,还有一些器材形同摆设,甚至有些器械的部件被盗走,从而给厂家和健身路径的管理部门带来不良的影响。

健身路径器材安全标准与科学健身      为切实加强室外健身器材的质量管理,2004年3月1日,我国正式出台了《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GB19272—2003),这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第一项室外健身器材安全标准。

《标准》对各类室外健身器材安全要求十分详尽,包括基本要求、外形和结构设计要求、主要零部件静负荷能力要求、整机稳定性要求、弹力性能要求、安全警示要求、器材安装及场地要求、安全使用寿命及疲劳性能要求、环保要求和表面质量要求等共计10个方面。

标准规定,室外健身器材的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理特点,如太空漫步机,两脚踏板之间的宽度必须符合两脚与肩同宽运动的标准;每个踏板前边和内侧都应有高出踏板平面30毫米的防滑凸台,以防脚滑脱后造成磕碰或撞伤;运动部件与固定杆件的挤夹间隙,相对运动间隙应小于9.5毫米或大于25毫米;室外健身器材使用连接框架结构的螺钉螺母应紧固,并且有防松动和防盗功能,不能使用一般的六角螺栓,一方面避免使用者受到意外划伤或伤害,另一方面还要防止器材被不法分子随意拆件,使产品无法正常使用;室外健身器材新产品开发速度快,厂家应及时配置必要的标示牌内容,防止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伤害;室外健身器材的立柱直径一般要大于110mm。

过小的直径不仅难以承载大的运动负荷,而且由于健身者意外跌倒与器材碰撞 时的接触面积小,往往会造成伤害;   《安全标准》覆盖的产品包括单杠、双杠、秋千、荡椅、天梯、肋木架、太空漫步机、健骑机、跑步机、椭圆漫步机、户外康复器等三十余项。

该标准规定室外健身器材安全使用寿命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具有杠面弹力性能的单杠和双杠,安全使用年限为两年;第二类是具有转动、摆动或滑动等含有各类活动性零部件的器材,安全使用寿命为四年;第三类是其他无任何活动性零部件的稳固性器材,安全使用寿命确定为六年。

如果室外健身器材存在安全隐患、需要限制使用人数、运动强度时,应予以安全警示,避免造成不不要的人身伤害和器械损害。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每年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进行的“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都采用了招标方式,要求企业所投产品1.必须符合《健身器材 室外健身器材安全通用要求》国家强制性标准;2.经过国家体育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验合格;3.全民健身工程器材进行了产品质量责任险及意外伤害险保险。

总局群体司负责人认为,健身路径的建设事关数亿中国人民的健身安全,必须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地做好所配路径工程器材的招标和采购工作。

工程建设前要与受赠单位签订捐赠协议书,明确各方权利和义务,切实将捐赠资产落到受赠单位产权管理范围,使受赠单位切实承担起维护、管理的职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截至2009年,仅国家体育总局本级拨付的体育彩票资金就在全国建设了11万条全民健身路径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群众健身需求的增加,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

如何在全民健身路径工程建设做到“三好”(选址好、器材好、受赠单位好)的基础上,再做到“五有”:有人建、有人练、有人教、有人管、有钱修,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完善工程的建设和管理理念、模式、机制,创新器材的品种和功能,创新和加强对利用路径器材健身的指导。

多方打造技术联盟      健身路径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健身时代的重要标志,一出现就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健身路径市场的“蛋糕”也吸引了众商家的眼光。

经过十余年市场洗礼和优胜劣汰,英派斯、澳瑞特、好家庭、体之杰等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持续发展。

如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健身路径器材生产企业体系,还有大量出口。

青岛英派斯(集团)是1999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路径重点推荐产品,2000年、2001年国家体育总局健身路径唯一采购产品和2002年~2006年集中采购产品。

除此之外,英派斯集团还积极赞助当地全民健身系列活动,为健身路径器材的社会推广、科学管理、安全使用发挥了积极作用。

公司副总裁石中凯先生告诉记者,早在1995年,国家体育总局刚刚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时候,英派斯集团迅速组织技术攻关小组到发达国家考察、学习,并结合大陆实际和国民需求研发出集大众健身、科学指导、趣味娱乐为一体的全民健身路径――英派斯健身路径,为国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民健身时代”的大门。

在生产优质合格产品的同时,还提供器材维修服务。

时至今日,当许多健身路径器材已经不再生产的时候,他们依然严守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继续生产各器材需要更换的配件。

实现了从安装、维护到维修的一整套服务。

据了解,英派斯还提出了健身路径工程发展的又一思路:通过路径器材的模组化,实现健身器材功能的自由搭配以满足各种健身需求,同时通过结构紧凑的组合设计,在降低产品成本的同时减少器材占用面积,通过整体安装,降低器材安装难度,提高安装效率。

此外,在英派斯的技术“百宝箱”里还收纳着登山路径、沙滩路径等多特色路径,木纹漆等多色彩路径,木质路径等多材质路径,这些产品都将通过新材料的广泛采用,进一步提高路径器材安全性、耐用性和美观性。

对于如何打造“全民健身”这一品牌工程,英派斯也提出了自己的思路,品牌工程的协作管理将通过各级工程主管部门、工程受赠点和品牌合作伙伴三位一体之间的横向交流与合作,在加深三方合作的前提下,建立起完善的合作流程和售后服务。

具体做法是各级工程主管部门提出工程需求,品牌合作伙伴实施工程方案,并根据工程受赠点提出的服务需求提供完善的服务给工程受赠点。

工程发起机构、实施机构和管理部门由此有了一目了然的责、权、利关系。

对于路径器材的更新淘汰问题,英派斯、澳瑞特、好家庭、体之杰等企业的有关人士均表示,应因地制宜,力求节约,降低成本,针对不同器材使用年限和磨损程度等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可继续正常使用器材可以保留,损坏严重和作用有限的器材必须更新和淘汰,厂家应尽可能地回收和利用更新淘汰的器材

器材的更新淘汰应有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和依据。

器材及其功能的创新和完善,应体现科学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的原则;应从人们的实际需求出发,区别老年人和儿童、青少年以及正常人和肢残人,开发适应不同人群需要的器材;区别城乡经济社会的差异,建在农村的路径器材要更多地考虑农民的生产劳动和农村留守人员老年人多的特点。

他们认为,器材的质量是路径工程保持生命力的根本。

建在农村的路径工程维护成本较高,更应强调器材的质量。

应通过产品认证、修改完善路径器材标准等方式,加强和提高路径器材在国内的市场准入门槛,保证器材产品的质量和路径器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器材采购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器材招标采购的有关规定,确保路径器材的质量。

路径行业目前集体发力的真实商业逻辑是:由于使用频率较大,加之室外风吹雨打加速了器械老化,致使很多在2006年―2007年间由各地体育部门铺设在全国的路径设施的损坏和报修目前已逐渐增多。

一般的健身路径器材使用年限为4―5年,因此很多小区的路径器材已经到了大规模更换的采购“临界点”。

正如中国体育用品联合会相关负责人所言:“健身路径企业将要开始打造‘技术联盟’――依靠技术和标准化来实现整个行业的提升。

”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司长盛志国曾经表示,要通过对“全民健身日”的持续宣传,使全社会进一步充分认识全民健身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不断强化全民健身工作理念和群众参与意识,形成全民健身更加浓厚的社会氛围,使全民健身真正成为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社会投入公益的重要内容和群众享受健康文明生活的有效方式。

健身服务消费领域的空间和市场潜力是无限的,而对于正在尝试走多元化转型之路的大多健身路径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不可限量的商机――这才是行业重新洗牌的真正机会。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