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架设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

0引言    架桥机架设T梁在桥梁施工中应用普遍,本文重点对40m T梁架设施工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对T梁架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分析潜在的事故类型及危害,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护保障措施,同时详细的描述了架梁施工各工序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及检查项目,对同类型施工安全风险管控方面具有指导意义。

1工程及方案简介    银川滨河黄河大桥位于银川中心城区和滨河新区之间,是跨越黄河连接两区的主要通道,项目起点顺接北京路延伸段,终点位于纬四路与经一路交叉口东南650m,线路全长6.559km.T梁架设施工区段为:西岸滩涂段引桥344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1座(4孔1联共8联,2孔1联共1联),共34孔全长1360m;东岸滩涂段2840m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1座(4孔1联共7联),共28孔全长1120m;西岸滨河大道堤外引桥640m先简支后连续预应力混凝土T梁桥1座,全长240m.    桥面总宽度为34.5m,T梁高2.5m,采取分幅横断面布置形式,分隔带宽度为0.5m,单幅桥梁标准桥面宽度为17m,包括0.5m(防撞护栏)+16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

架梁方案简介:在已架设的梁面上拼装架桥机,用预制厂160t龙门吊机将T梁放置在运梁台车或运梁炮车上支撑牢固,运至提升站下方,提升放置在梁面炮车上固定牢固,然后将梁运至架桥机位置,安放临时支座用架桥机(WJQ160t—40m)将T梁放置在设计位置。

连接T梁横隔板间钢筋,防止T梁倾覆,加固完成后解除钢丝绳

40m T梁架设施工属于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易发生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触电、高处坠落等伤害。

为了实现架梁施工安全顺利,本文以银川滨河黄河大桥954片40m T梁架设为例,对T梁架设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分析,详细描述架梁施工各工序作业安全防护措施及检查项目。

2 T梁架设施工安全风险分析及管控    2.1主要安全风险(见表1)    2.2一般安全风险    2.2.1高空作业    ①脚踩探头板;走动时踩空、绊、滑、跌;②操作时弯腰、转身不慎碰撞杆件等身体失去平衡;坐在栏杆或操作平台上休息、打闹;站在栏杆上操作;③脚手板没铺满或铺设不平稳;④操作平台周围无防护栏杆或损坏;操作层下没有铺设安全防护层。

2.2.2起重吊装作业    ①对吊物重量未进行计算,超载起重,吊点设计失误。

②指挥信号不明,吊物下方站人,操作司机未经过专业技术培训、无证上岗等人的不安全行为。

③吊具如钢丝绳、卡环、吊钩等使用前未进行检查,存在缺陷引发事故

④地基承载力不够,造成起吊设备倾覆事故

2.2.3施工临时用电    ①电气设备未按要求执行三级配电,两级保护,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安全用电规定。

施工电缆布置不合理、外皮破损、电缆老化等引起触电事故

③非专业电工私拉乱撤电线造成触电事故

④电焊机未按要求进行接地接零,引起的触电

2.2.4机械伤害    ①人员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    1)人员工作时精神不集中,开小差;或没休息好工作时打磕睡。

2)对机械不熟悉,性能不了解,不知道机械的危害在什么方面。

3)安全意识差、安全责任心差,有章不循;串岗影响他人安全操作。

4)对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不坚持使用夹具、安全装置;没有做好安全的防范措施。

机械伤害的机械方面因素主要表现在:    1)机械结构不合理,存在安全隐患。

2)安全装置缺失,未能起到防护作用或失灵,失去了安全保护作用。

3)设备的漏电保护失灵、系统接地不良造成漏电电流通过人体入地造成电击伤害。

③材料方面造成机械伤害的因素在:    不该断裂、爆开的部位出现断裂、爆开造成对设备的损坏而伤及人员。

运转部位无防护罩而使机械与人体发生机械碰撞,造成皮肤破损或割伤皮肤。

2.2.5其他危险源    ①现场交叉作业多,易发生安全事故

机械设备如电焊机等未按安全操作规程使用,引起的触电等。

③氧气、乙炔瓶的使用未达到安全距离、与明火接触等引发的爆炸事故

④大风、雨恶劣天气引起的自然灾害。

⑤夜间施工照明不充足等引起的多种事故

2.3安全控制要点    针对以上对T梁架设危险源分析,制定以下安全控制要点:    ①作业人员应正确的使用安全带,确保安全生产,高空作业时,必须系挂安全带。

②起重指挥信号应明确、准确、清晰、响亮。

③起吊钢丝绳在使用前必须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并满足吊装要求。

钢丝绳长度适当,夹角不得大于60度,直径满足起重要求,安全系数6倍,钢丝绳与设备棱角处设护角。

④起吊作业时,必须安排专人进行警戒,无关人员严禁进入T梁正下方、吊装作业危险区域。

⑤严禁夜间进行架梁作业

⑥严禁作业人员在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架桥机拼装完成后,必须经项目部组织签证,然后报公司备案。

架桥机过孔前应经工程部、安质部、工区各方组织检查验收后方可进行。

2.4安全保障措施   12下一页。

1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