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替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阿替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

方法选择2006年9月—2009年9月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6例,给予口服阿替洛尔(氨酰心氨)8周。

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62%。

56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也被终止,QT离散度(QTd)由(66.04±11.13)ms减至(42.45±10.06)ms(P<0.01)。

治疗8周后观察总有效率86%,Otd由(66.04±11.13)ms减至(30.55±6.30)ms(P<0.01)。

结论阿替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有效的药物之一,而且副作用轻,使用安全。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阿替洛尔 阿替洛尔(氨酰心氨)是β—受体阻断药,属于Ⅱ类抗心律失常药,可减慢心率,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脏耗氧量,使心功能不全得以纠正和改善。

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确切,尤其对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较好。

我院应用阿替洛尔治疗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20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观察结果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06年9月—2009年9月心功能不全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6例。

男性134例,女性72例,年龄46—89(63.5±9.8)岁,其中冠心病115例,高血压心脏病81例,扩张型心肌病11例,风湿性心瓣膜病9例。

心功能Ⅲ—Ⅳ级,左室射血分数<0.40。

频发室性早搏(VPC)201例,成对室性早搏82例,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PVT)42例,合并Ⅰ度房室传导阻滞24例。

剔除Ⅱ度以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综合症、严重电解质紊乱。

1.2方法所有患者在最近4周内来接受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在常规抗心衰治疗(强心、利尿、扩血管、心肌细胞营养剂应用)的同时给予口服阿替洛尔6.25—12.5mg,每日2次。

2周后改为12.5—25mg,每日2次,以后每日25—50mg,维持8周。

用药期间根据患者心率和心律调整剂量。

若出现Ⅱ度及Ⅱ度以上房室传导阻滞或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0次/min,或出现新的、加重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或用药后出现室速持续时间>60s者停药。

1.3疗效评定根据治疗前后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及NYHA心功能分级标准:⑴显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90%;心功能改善Ⅱ级以上或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⑵有效:频发室性早搏数量平均减少≥90%;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或未达到心功能Ⅰ级,症状、体征有所改善。

⑶无效:达不到以上标准。

1.4检查项目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治疗8周后均常规询问病史及体检,血压监测,静息心率测定,12导联同步心电图记录并测量QT间期,计算QT离散度(QTd),24h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血,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

1.5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