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痰标本中端粒酶活性表达及意义

作者:马缠过,徐阳,赵岚,王宏涛,杨淑梅。

【关键词】 端粒酶;肺肿瘤;痰;TRAPPCRELISA。

端粒酶异常活化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密切相关. 肺癌端粒酶活性的研究最早始于对手术切除的肿瘤标本检测,以后逐渐扩展到纤维支气管镜活检标本、血液、肺泡灌洗液等的检测. 这些检测手段对肺癌的诊断及治疗均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也存在局限性. 我们采用TRAPPCRELISA法测定肺癌患者痰液中的端粒酶活性,探讨其在肺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收集肺癌患者标本33份,男27例,女6例,平均年龄55.3岁,均经活检或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肺癌(鳞癌28例,腺癌1例,小细胞肺癌4例). 所有患者既往均未接受过治疗,并且排除口腔及鼻咽部肿瘤. 对照组为同期住院的肺部良性疾病患者27例,男20例,女7例,平均年龄50岁,其中慢性支气管炎13例, 支气管扩张症8例,肺部炎性假瘤4例,肺结核2例. 采用上海华美生物工程公司生产的TRAPPCRELISA试剂盒检测.

1.2方法。

常规检查排除口腔及鼻咽部炎症,留取患者晨起后新鲜深部痰液3~5 mL,采取深咳嗽或(和)给予拍背等措施利于深部痰咳出;无痰者,用生理盐水雾化吸入后再深咳排痰. 将痰液收集到无菌器皿中,部分患者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留取痰液,并于30 min内进行痰标本处理. 立即用4℃无菌生理盐水冲洗痰标本2次,加入与痰液等量的NaOH(1 mol/L),进行碱化处理,取溶解痰液于试管中进行离心,弃上清液,于试管中加入5 mL无菌生理盐水(4℃)进行再次离心,弃上清液,取沉淀置于—80℃冰箱中待用或直接用于端粒酶活性检测. 按照TRAPPCR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包括端粒模板的提取、扩增、杂交等流程. 每例标本均做2个平行反应. 根据试剂盒提供的使用说明,在酶标仪上用波长450 nm读取A值,以空白对照校零,阴性对照A值≤0.05时按0.05计算; A值0.05时按实际值计算. 样本A值2.1倍阴性对照值时,判断端粒酶活性阳性.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肺癌组痰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阳性率为48.5%(16/33),而肺部良性疾病对照组为1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3例肺癌患者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水平(A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326±0.231) vs (0.087±0.108), P0.05)]. 但肺癌组中不同组织类型痰标本中的端粒酶活性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0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