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旱育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11—38—1   目前,水稻育秧栽培技术是现代农业科学种植的一大象征,它具有秧龄弹性大、秧苗矮壮、分蘖多、白根多,移栽后返青快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一定程度的推广,深受稻农的一致好评,以此进一步解放了农业生产力,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为此,对此项育秧技术应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使用,是掌握现代水稻科学种植首要前提,在此技术上使用的旱育保姆、无纺布等均属新生代产品,此项新技术的应用使旱育秧技术不断趋于完善。现就水稻育秧栽培及病虫害防治方法以授读者,促进本项种植技术不断传播。

毕业论文 苗床地的选择   苗床选用土质深厚肥沃、透气性好、偏酸性、地下水位在50厘米以下、便于排灌、近移栽大田的田块或菜园土作苗床开题报告 苗床面积的预备及培肥工作   栽培大田一亩需制作苗床面积为:小苗。20平方米;中苗:30~40平方米;大苗。40~50平方米; 开厢方法。1.6 米开厢,厢长10 米,厢面有效播面1.2米宽;厢面预备肥的基本处理。播前50天每厢施入100公斤优质圈肥和2公斤过磷酸钙、0.5公斤尿素后覆膜培肥;播前对厢面施肥等的处理。播前15天左右每厢再作一次性放入腐熟有机肥30~50公斤,过磷酸钙0.5~0.6公斤,氯化钾0.2~0.3公斤 ,尿素0.3~0.5公斤,与10~15厘米深土层充分混合,细碎耙平,整平厢面,然后浇足水份(应为80%湿度),用农膜简单盖好等待播种。 开题报告 播种  3.1 种子准备 论文代写 亩用种量为1~1.2公斤。  3.2 预购农膜和规格无纺布

开题报告 选用0.014厘米的农膜10米长作内膜(地膜),并使用规格无纺布苗床长为标准多1.4米左右作外拱膜(无纺布具有保温、通风、透气、透水等其它薄膜不能具备的作用)。  3.3 盖种细泥制作 论文网 按每平方米铺0.5~1.0厘米厚,需10公斤,每101.2米苗床需准备150~200公斤盖种细泥。  3.4 覆膜竹拱制作 代写论文 用2米长竹子按50厘米铺一片的用量。亩苗床需50~60片预备。  3.5 盖膜 作文 在晴朗天晒种半天,经选种除去秕粒病粒后用强氯精或敌克松按使用说明浸泡12~24小时,捞出用清水洗净,滤干多余水分后用旱育保姆按1∶3比例拌种后均匀撒播。根据所制作的秧床厢数(或播面),平均摊分种子,按每厢所分数量重复2~3次匀播。  3.6 播种时对厢面湿度、消毒等的处理 毕业论文 要浇足底水,播种后用木板轻踏谷种使之与土壤充分接触以利出苗,然后将准备好的细土盖种,一般盖泥标准应为厢面不现谷种为宜,厚度为0.5厘米左右。盖好细土后,喷浇清水保湿,用喷雾器按使用浓度在厢面喷撒防治杂草的旱育秧专用除草剂,并用5%的敌克松溶液装入喷雾器对厢面消毒,插竹拱无纺布覆盖。  4 苗床期管理工作 简历大全 秧苗立针期控温控湿:膜内温度不能超过35℃或补水。   二叶期控温控湿:二叶期膜内温度也不能超过25℃或补水,要求通风炼苗。 三叶期控温控湿:适时揭膜换气或补水。   苗床期病、虫、草、鼠害防治:播前一周灭鼠,统一施放毒饵杀鼠一次。在立针、3.1叶时,应各喷一次杀菌剂,如托布津、敌克松等防治立枯病等病害(使用旱育保姆的可不用),移栽前3~5天施送嫁肥并喷施三环唑防叶稻瘟。 代写论文 移栽大田前练苗:当气温稳定达到13℃以上时即可全部揭膜,是移栽大田前揭膜练苗的基本条件,以提高移栽大田的适应能力。  5 水稻大田施肥

开题报告 水稻大田施肥:根据品种、地区、施肥水平、土壤特性、产量水平等相关因素而定。   水稻大田施肥把握:前促蘖、中壮苗、后攻粒的原则,分为基肥、分蘖肥和穗粒肥。 论文代写 水稻大田施肥用量:一般在每亩施用15担有机肥的基础上,每亩大田化肥施用总量为,纯氮10~12公斤(约相当于碳铵60~70公斤或尿素 20~24公斤)、过磷酸钙15~25公斤、绿化钾5~10公斤。一般土壤肥力水平低的田块以及生育期长、耐肥性好、产量水平高的品种可适当多施,否则要适当少施。在施肥方法上,一般掌握基肥50%~60%,分蘖肥20%~30%,穗粒肥15%左右。  6 大田期的病虫鼠害防治 思想汇报 大田水稻病害分类   水稻病害主要是稻瘟病、白叶枯病和稻曲病;虫害有粘虫、叶蝉、飞虱、蝗虫以及田间杂草和农田鼠害等。

代写论文 防治方法   各种病害根据水稻植株生病状况选用相关药物和用量对症下药。 简历大全 严格按照本技术规程把好播种、苗床管理关,做好大田期的肥水管理,认真作好病虫害防治工作。这样,在传统育秧种植的基础上,水稻收成在原有基础上大有增长,对夺取农业大丰收具有促进性作用,充分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了农民奔小康的进程。   作者简介:游宏,大专学历,新蒲新区虾子镇农业服务中心,研究方向:农业技术推广。 简历大全。

4 次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