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年了,为什么老百姓都信钟南山

曹斯 李秀婷 黄锦辉。

84岁的他,义无反顾出任国家卫生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这名党员医生,成为那个冲在前面的人。

一个“敌人”,突如其来,新冠肺炎疫情汹涌。

一个声音,让人踏实。“病毒传人,要隔离”;“可防可治,不必恐慌”;“情况会慢慢好起来,必须有坚强的斗志”。

说这些话的人是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为“非典”防治作出突出贡献。

非常时期,他以84岁高龄临危受命,出任国家卫生健康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编者注: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体改司司长梁万年担任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奔走于疫情防控一线,在高规格发布会上直言病毒会人传人

武汉、北京、广州……他奔忙的脚步从未停歇。他的忧、他的真、他的泪,如尖锐的雕刀,在战疫的时光里刻下印记。这背后,是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医者的使命,学者的大义。南山的忧:“敌人”凶险 临危受命。

1月19日,湖北武汉。清晨5时,该市发出大雾黄色预警信号,部分地区已出现能见度小于800米、局部小于500米的雾。

迷雾重重,正如许多人的心情。1月18日,仅仅一天,该市确诊新冠肺炎患者激增59例,接近此前确诊病例的总和。

武汉成了疫情“风暴中心”。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许多问题还没有答案——病毒源头在哪里?是否会人传人?致死性如何?如何防控?

钟南山是在18日深夜抵达武汉的。因春运期间票务紧张,在高铁上,临时上车的他被安顿在餐车一角。他反复研究文件,眉頭紧锁。实在累得不行,他就靠着椅背闭目养神,深锁的双眉始终没有舒展。

他忧。作为一名呼吸病学专家,亲身经历过“非典”遭遇战,自然知道突发传染病的严重性及危害性。

他急。面对全新的“敌人”,准确研判、迅速应对、精准施策,一刻都耽误不起,因为人民群众的健康不能赌。

抵达当夜,他立即到武汉市卫生健康委了解情况,次日清晨开研讨会,前往集中收治患者武汉市金银潭医院调研,随后赴京参加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再回到广州出席新闻发布会……。

4天96小时奔走千里,他渐渐摸清情况,拨开迷雾——新型冠状病毒已经出现了人传人的现象,且有医务人员感染,必须尽早采取措施。

钟南山武汉金银潭医院实地调研这一幕如此熟悉。

2003年,他也是临危受命,出任广东省非典肺炎医疗救护专家指导小组组长,以科学家的无畏一语定乾坤:“非典”可防可治!又以医生的担当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们这来……那时的他,已经67岁,曾38小时不眠不休救治病人,累倒在一线,却始终无怨无悔。

17年后,他又亮出了党员本色、医者初心,奔赴前线。南山的真:敢言慎言 本色不改。

1月21日,广东广州。16时,由广东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吸引了数百家媒体关注。会议之所以火爆,一是因为这个省份曾是抗击“非典”的主战场,此次又陆续报告确诊病例,急需权威声音消除疑虑;二是因为大家听说那位“爱说真话”的钟院士也会出席。

其实前一晚,钟南山就以连线嘉宾的身份出现在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中。主持人问:病毒是否人传人?“肯定人传人武汉已有医务人员感染。”他毫不犹豫给出了答案。

在发布会上,他本色不改:暂无特效药,要严格隔离患者、追踪密切接触者,如无必要“不去武汉、不出武汉”,大家得戴口罩自我保护,医护人员做好防护,要阻止出现“超级传播者”,否则局面会失控……。

他敢言,也慎言。每一句话均基于详实的一线调研、临床分析,成为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调整、优化的重要依据。

大众对他的这种风格并不陌生。

当年,面对“非典”病原体的疑云,他挑战权威,坚持“非典肺炎的病原不是衣原体”的论断,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面对“‘非典疫情已被控制”的说法,他直接反驳,“疫情还在蔓延,怎么能叫控制?”。

这些年,面对民生关切,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新药研究、空气质量……曾担任全国人大代表的他,深知民情、细察民意、为民发声。

1月30日,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召开的座谈会结束后,本表示非常时期不能握手的国务院总理、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李克强特意对他说:“还是握一次手吧!”。

这,是艰难时期的心手相牵。南山的泪:牵挂病人 心系战友。

1月28日,网络牵线,位于广州的钟南山武汉同胞近在咫尺。

“我有一个学生提供了一个信息,听到(武汉老百姓唱起国歌,很感动。”“这个劲头上来了,很多事情都能解决……武汉是一个英雄的城市,有大家的支持,武汉肯定能过关!”。

牵挂着同胞的健康,他眼眶泛红,动情落泪。

“我们也在努力,但你们是去最艰苦的地方,最前线的地方,最困难的地方,最容易受感染的地方战斗,我向你们致敬!”“相信情况会慢慢好的,我们必须要有坚强的斗志!”“我们等你们胜利回家!”。

坚守着共同的初心,他“喊话”广东驰援武汉的白衣战友,送去问候与祝福。

他,也有他的使命。

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还在紧张进行,时不我待。“我们要尽力降低病死率。”1月29日,钟南山领衔了广东首次对重症病人的远程会诊,足足持续6小时18分钟。10位顶级重症医学专家、呼吸科专家和传染病专家共同为5例分别收治在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的患者商讨治疗方案。

针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仍在紧张进行,分秒必争。1月30日,由于临时接到要去北京开会的通知,钟南山不得不将原本与世界著名“病毒猎手”、美国教授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的见面时间提前到清晨6时,地点则改为路上、机场。即使上了飞机,他也在研究危重病人的救治方案。

夫人李少芬着急:“能不能让他多睡会儿?”然而,半个多世纪相伴,她自知劝不住他,“他太在乎自己的病人了”。

这就是钟南山,为患者着想,已经成为刻印在他生命中的本能。

(摘编自七一网 七一客户端/《南方日报》)。

1 次访问